主題分類
-
361
2012-08-08沒有手,可以揮棒,
腳不便,能跑壘,
戰神,尋找人生出口。
倫敦奧運還在進行,運動員挑戰體能極限的精彩表現,讓人驚嘆,也很讓人感動。過去我們以為,運動就要四肢發達,其實不然,往往還得用頭腦,有戰術,更重要的是,它無分老少,不必在乎是否有標準的運動員的身手,就像獨立特派員曾報導老人棒球隊,一群高齡七八十的阿公阿媽一樣打得認真玩得開心。
今天來看另一支叫戰神的棒球隊,隊員都是手腳有殘疾的,卻一樣打出人生的全壘打,實現他們以為不可能的夢想。這支片子本來是一支四十分鐘的紀錄片,由明志科技大學學生拍攝製作,導演也是隊員,這是他的畢業作品,希望能進一步參加紀錄片影展,讓更多人認識戰神,也鼓勵更多人圓夢。我們剪輯濃縮成十三分鐘,一起來看這支特殊的球隊。
第256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361
2011-03-17日本核電事故要疏散方圓二十公里的人,但台灣有小學就在核電廠旁,而且附近還不只一個核電廠,請問要跑去哪裡?
我們要來回顧「獨立特派員」,在2008年報導的核四議題。台灣發展核電已經三十幾年,而「核四」堪稱建廠最久、也是爭議最大的核電廠,原來政府承諾要運轉的時間,也已經跳票了,到現在核四都還在試運轉中。
現在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08年中總統大選的時候,我們報導貢寮人,怎麼看核四,也採訪了,靠核電廠最近的國小「澳底國小」,怎麼看待未來核四就跟他們的讀書聲相伴的生活;還有為什麼貢寮人要用他們的青春歲月、用鏡頭,來記錄核四跟反核四運動;現在我們就先從一項小鐵人競賽開始看起。
第18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余榮宗 -
361
-
361
-
360
-
360
-
359
-
359
2013-01-032012年台灣人選出憂是這一年的代表字,很多人抱怨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未來,但真的如此嗎?我們過去只會羨慕人家生活水準有多高、教育有多好、競爭力有多強,一昧盲從copy人家的模式,到頭來甚麼都不是,搞得自己更加混亂!告別2012年迎接新的一年,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新的看事情的態度?
今天獨立特派員就要帶您到人人羨慕的北歐,看他們為什麼始終保持與眾不同的競爭力?生活態度和商品設計都自有風格?甚麼是北歐生活?有一本書用ICE三個字來形容intelligence(智慧)、creativity(創造)、elegance(風格)。
來到這裡與其說是想學甚麼新科技新觀念,不如說是學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原來我們很多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不見得都是唯一或正確的;原來除了美國與日本的我們以為的普世價值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價值存在!他們不超時工作、小孩子在雪地懸崖邊亂跑、老闆辦公室比員工還破爛…但人民生活愜意、國家富有。台灣為了仿效國外節能環保花了百億台幣,來到北歐卻有你想像不到務實的做法,而且就落實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第277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358
2013-12-05從大陸到台灣
鳥籠裡的男人
梁全威 用畫筆記錄他的心路歷程
全台現在60萬名外配,包含男性,幾乎可以用嫁來台灣形容。對於台灣多樣臉孔,我們究竟用甚麼包容的心去關照? 過去尤其對於大陸配偶,因為有政治因素考量,更加嚴格,現在即使放寬了也得四到八年才能拿到身分證,更不要說工作了,今天我們就來看梁全威的故事。
他是來自貴州的少數民族侗族,近年聚落文化遭到文明破壞,梁全威以畫筆想保留記憶中的侗家生活,來到台灣他也一樣用他慣常的表達方式─繪畫,吐露來到一個繁華又陌生的新家園的心路歷程,因為身分問題,他沒辦法擁有一份正常的工作養家,只能教畫賣畫,他想,唯一只有藉畫畫,讓一個窮鄉僻壤的少數民族翻身。
第324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陳宇範 -
358
2013-05-10是為了保護什麼, 他們挺身而出?
他們企求的究竟是什麼, 以致他們奮不顧生?
路易西塔大莊園的一場屠殺 菲律賓糖工血淚至今未償
五一勞動節有兩萬名勞工上街頭,反對年金改革方案,認為繳多領少。同時關廠工人在絕食抗議193個小時後,終於見到了勞委會官員,結束絕食行動,但整個事件還要進一步協商。其實不只台灣,今年五一全球都不平靜,包括剛發生工廠大樓倒塌死了五百多人的孟加拉、還有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等國家的勞工都走上街頭,抗議工作條件惡劣,失業率攀升。為什麼現階段的工作環境與條件這麼糟?做為一個人應當有的基本工作權和居住權如何保障?
今天獨立特派員特別要帶您來看一部紀錄片,製糖季節,它是發生在2004年菲律賓一個大莊園的故事,這個占地六千多公頃的農場雇用了五六百人種甘蔗、製糖,有人就在這裡出生,一輩子全家人都是糖工,但是他們到頭來一週只能工作一天,算算領不到一美元,地主本來答應耕作十年後就會分土地給他們,但始終沒兌現,最後逼得糖工罷工抗議,卻引來一場地主和警察和政府聯手驅趕屠殺事件。這個事件引起各國人權工作者的關注,台灣也有人實地去瞭解去觀察,對台灣近年的人權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第294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358
2012-08-15藝術、經營陷兩難,優人神鼓的抉擇。
台灣有幾個國際知名的文化表演團體,雲門之外還有優人神鼓,例行性的都將在秋季公演,他們都是台灣人的驕傲。
但是優人神鼓就在今年五月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的同時,宣布面臨生存困境暫停創作三年,給藝文界投下震撼彈。雖然政府大力扶植文創產業,但為什麼即使像優人神鼓這樣的模範生依然擺脫不了創作和經營的兩難困境?
政府除了給錢,是否也應該協助藝文團隊增加募款及行銷能力?其實優人神鼓的經典之作,金剛心和聽海之心當年都是花了三四年才創作完成,現在要求每年有新作品才能拿到錢,這是多麼沉重的壓力。請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到老泉山上聆聽寧靜的鼓聲。
第25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 -
358
-
356
-
356
-
355
2012-04-21 -
355
-
354
2014-08-25一個城市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卻也有藏身在社會底層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不管他們是街友是貧民是做苦力的,甚至娼妓,都是社會的一部份,也有著人性光輝面。十七年來帶領妓權運動的麗君去世了,上個周末夜在台北市歸綏公園為他舉辦了追思會。 談起性工作,主流社會多以道德的框架來看待,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身體不能買賣、風塵女子傷風敗俗、嫖客都是"肖豬哥"。
至於台北萬華的寶斗里,高雄鹽埕區的河西路,或者台中後火車站一帶,也曾因為有公娼館而背負污名,很多人都希望拿塊遮羞布來掩蓋。因此,娼妓有形無形的歷史陸續被當權者淨化。可是,這些都是事實難以抺滅,其中,就有人用他的血淚汗水為這一切寫下動人的一頁。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前公娼麗君的故事,他為台灣社會留下什麼。
第36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 -
352
2012-12-06沒有手的鋼琴家、沒有腳的舞者、腦性麻痺的歌手,
他們是混障綜藝團,燃燒夢想的實踐家。
台灣視障歌手張玉霞擁有一副好歌喉,他純淨的嗓音唱起鄧麗君的歌,讓兩岸三地為之驚豔。老天爺好像常給人一些考驗,關上一扇窗卻可能打開另一扇門。台灣有一支樂團很特別,裡面的團員沒有手能彈琴,沒有腳能跳舞,腦性麻痺卻可以一字一句的開口唱歌,這是奇蹟嗎?我們通常認定身心障礙者需要人照顧,沒法工作,或者工作有限,比如盲人按摩,肢障者開投注站賣彩券,但其實他們一樣有夢想,只是過程中有更多的挑戰,來看這支身障人士組成的表演團體,名字你一聽就會記得,叫做混障綜藝團,一起來看他們的演出。
第27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352
-
352
-
351
-
351
2014-09-01有些人小時候是不是最怕警察跟醫生,記得經常因為不乖被爸爸媽媽恐嚇,說再哭,再哭就叫警察來抓人,叫醫生伯伯打針,造成兒童心理陰影。即使長大了,有的人還是很怕打針吃藥,更不要說是幼齡的孩子了。
可憐小小年紀得接受各種儀器檢查,甚至化療或者開刀,一個人得在密閉空間待四五十分鐘,人生才開始卻已經飽嚐病痛折磨,如果有人始終陪在身邊說故事做遊戲該有多好,這就是最新興的醫療輔導師,跟著孩子住院,用遊戲的方式模擬治療的情境,化解恐懼,白色冷冷的病房因此變得溫暖。我們試著拿一台小攝影機,宥宥高興的自拍起他在兒童癌症病房的一天,艱難漫長的抗癌過程,他們各個都是生命小鬥士。說台灣醫療進步,但其實都是技術上的,很少思考到病患的人權。就像child life service兒童生命服務,在國外行之有年,在台灣卻直到這一兩年才起步。
第36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351
-
350
2011-05-06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在四月廿五日屆滿一周年。
一年來,四位無辜犧牲的家屬,一直在等待交通部給他們一個交待。
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在四月廿五日屆滿一周年。一年來,四位無辜犧牲的家屬,一直在等待交通部給他們一個交待。走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調查為什麼要這麼久?
國道走山的調查報告,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四月中出爐了。不過交通部在監察院準備公布調查報告的前一天,搶先以發新聞稿的方式,表示這一起國道走山事件並沒有「行政疏失」。結果除了引起社會嘩然、家屬不滿之外,隔天監察院通過糾正案,認為這起意外有人為疏失。
這個糾正案無異打了交通部一巴掌。交通部花了九百萬完成的調查報告,內容到底是甚麼?而監察院只通過糾正案是否輕輕放下?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高速公路從此就真的安全了嗎?來看記者李瓊月、李金龍的報導。
第19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350
-
349
2021-09-08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四成,過去打疫苗,民眾必須以預約方式到大型醫院接種,自從疫情升高到三級警戒之後,也開放基層診所加入打疫苗的行列,但是不管是基層診所或大型接種站,都要民眾直接來接種地點報到。
但是台灣還有一群接受在宅醫療的民眾,他們有的失能、有些是獨居老人,還有身心、肢體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他們出門風險高,甚至有人出不了門,有到宅打疫苗的需求。這群人的需求,全國各縣市的在宅醫療團隊看到了,開始爭取提供「疫苗宅急便」的服務。
這樣的貼心服務,卻也是超跑任務,因為疫苗一旦開瓶,必須在時效內打完,有的民眾位處偏遠,個案與個案之間,也有一段距離,除了規劃路線、掌握時效,還有可能醫護人員都到家了,卻因為家人意見不同,臨時拒打的狀況通通有。
第7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49
-
349
-
349
-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