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86
-
186
-
186
-
185
-
1852018-01-23長照2.0已經在106年上路了,另外在宅醫療也蔚為風潮,都是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2.0上路之後,特別強調是為了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目標是要建構一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照顧體系,所以照顧對象也從過去的51萬人增加到73.8萬人。
高齡、少子化,伴隨而來的老人照顧已經是世界各國要面對的嚴峻課題。台灣目前除了有居家醫療服務之外,送藥到府過去只是由一般民間推動,不過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近19萬的彰化縣,失能老人就佔了12.7%,106年開始彰化縣衛生局看到這個需求,特別結合彰化縣的藥師公會,領先全國推出由藥師送藥到家的貼心服務,優先服務對象是獨居及中重度失能老人。由藥師送藥到府,不只可以為重複用藥、安全用藥把關,還可以發揮其他醫療院所服務不到的功能。
第5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85
-
185
-
1852015-04-07結束了四天清明節假期,大家又回到工作崗位。而提到工作問題,世界各國都有不少勞資爭議,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勞工團體從南韓飛來台灣,抗議永豐餘旗下的元太科技,購併他們原本工作的電子工廠,五年之後卻決定結束營運,廠裡的七百名工人雖然按照當地法令資遣,但一些服務了二三十年的中高齡勞工,突然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完全不知該何去何從?
他們指控公司其實還在賺錢,但母公司取得技術和市場之後、說關就關,不顧在地勞工的死活。這一群韓國工人跨海到勞動部跟永豐餘總部抗議,雖然得到台灣關廠工人連線的協助,但是並沒有引起一般社會大眾的關注,最後還是悵然回國。獨立特派員特地在3月31日,他們工作的最後一天,進行台北與韓國兩地的連線採訪。
一起來關心這段南韓關廠工人的故事。
第39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李金龍 -
1852014-07-29一個星期來讓大家最悲痛的就是復興航空澎湖空難,48人死亡、十人受傷,墜機現場西溪村十四戶民宅損毀,這是近十年台灣最嚴重的飛安不幸事件。當時颱風剛走卻氣流不穩,機場才剛開放,民眾趕著回去第二天好上班上課,前後起飛的班機都安全降落馬公機場,為什麼這架復興航空卻在重飛時,拉不起機身,撞進了防風林,接著又墜落西溪村?這架ATR螺旋槳型飛機製造廠法國的民航專家已經來台灣正在調查失事原因。
台灣離島航線頻繁,復興航空從本島飛馬公幾乎一小時一班,ATR的輕巧與低成本正符合島嶼間的飛行,但是碰上壞天氣能不能安全落地就得靠飛行員的專業判斷和紮實的訓練了。當天的氣象雲圖顯示,颱風剛走,馬公機場的天候不好而且變化很快,這架班機從小港機場起飛時,馬公的能見度符合1600公尺的規定,30分鐘後飛到馬公上空,能見度只剩800公尺,機長決定重飛,很可能就在這時候遇上了強大的沉降氣流就失控了。黑盒子即將被解讀,但失事報告還得一個月後才公布,人心的傷痛和陰影恐怕是長長久久無可彌補的,就在大家眾說紛紜時,獨立特派員要從幾個不同面向為您追蹤報導。
第35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85
-
1852013-06-13堅持在地食材
冰箱剩菜也能成佳餚
蔬食魔法師
做出一道自己的路
台灣有47萬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不去接受輔導。其中25到35歲失業率12.7%,他們到底在想甚麼?未來的台灣能交棒給他們嗎?今天的逐夢世代或許會給你一些答案。主計處公佈5月份外食費用,跟去年同期比,漲幅1.66%,是2年來最低,恐怕是受了毒澱粉事件的影響,有七成的人減少外食,但是要怎麼自己動手做呢?有個年輕男生要教大家怎麼用在地的或僅有的食材簡單料理,他就是小岡。小岡唸餐飲,但卻不想進入現在最夯的主流市場─餐飲業當廚師,反而選擇打工式的幫人辦桌,而且做的都是蔬食,他很想教現在不做飯的婆婆媽媽們重拾廚藝,和家人一起吃飯。
他的生活用品都是DIY,周圍的朋友也都不在某某公司上班,有的搞個人工作室,有的是背包客到處打工換生活,他們號稱失業一族。小岡說,他們只想過緩慢的生活,聽自己的心跳,做自己的主人,物質對他們從不是問題。
第299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 -
1852013-06-06放棄律師之途
甘為樂青
為弱勢走天涯
什麼事可以讓一個人願意堅持八年,這八年來,從馬市長追問到馬總統,還跑遍行政院、立法院、文建會、衛生署、捷運局,雙北市政府,都只是為了幫台灣最弱勢的一群—樂生療養院的老院民爭取居住正義與安全,這就是我們今天逐夢世代人物何欣潔。
台灣每一個世代,都會出現年輕人,因為有熱情懷抱夢想,集體投入當時的一個運動,從八○年代的三月學運,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國會全面改選到要求修正大學法、廢除刑法第一○○條等,到了21世紀「搶救樂生療院院運動」又是另外一個典型代表,成為時間最久、參與學生人數最多的運動,還因此有了樂青這個名詞。何欣潔就是樂青的代表人物。從19歲一腳踏進樂生,到現在27歲了,
這是一個人的青春黃金期,有人忙著談戀愛有人去遊學有人急著找工作,但何欣潔卻和樂生院民一起度過,因為他說:樂生的狀況一直都處於需要被搶救的狀態。
從原本甚麼都不懂,到後來把理想變成執行力,帶領一群年輕人,學會結合各方面資源,用宣傳和行銷爭取社會認同。過去的學運是對抗威權體制,現在台灣已經很民主,青年學生開始關心環境、土地、弱勢族群,他們成了現代社會改革的力量。
第2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852013-05-17廢校活化重重關卡 搖身一變溫暖的家
台灣少子化 熄燈的學校越來越多 如何讓廢棄的校舍重生?
台灣少子化,十年間小一新生少了34萬,每年都有小學熄燈,像神木國小今年七月就要廢校。全台灣現在閒置的校舍有203所,但只有五間完成活化,其他都成了廢墟,這是因為廢校活化有重重關卡,從地方政府提報到中央,要轉做醫療或社福用途都得經過內政部、衛生署、財政部等一一查核,程序冗長複雜。
日本同樣有少子化問題,但他們把幼稚園和養老院結合,做到老吾老幼吾幼,讓老人快樂,孩子也從小懂得怎麼照顧長輩。獨立特派員走訪了幾間廢校,有不同的收穫: 台東太麻里的多良分校變成老校友回來工作的木工坊,有一百年歷史的田寮國小成為星星兒的家。來看校園的重生!
第295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 -
1852012-11-30我給你福利,你來申請?
弱勢者到底需要甚麼?
自立生活,目標720小時!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了重度腦性麻痺者孫嘉梁的故事,他很努力告訴大家,身障者不是一輩子想被人照顧,只是活著有甚麼意思?其實他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想自立生活。最近剛好有日本大阪西宮市的自立生活團體來台灣,他們有60位重度身障者都在使用個人助理,而且時間沒限制,全職兼職加上打工的個人助理共230人,是一個正式的工作,有保險。
每天24小時一個月720小時是全世界爭取自立生活的目標。相對來看台灣,主管機關對自立生活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認為這就是居服照顧,但居服員是沒辦法協助障礙者回歸社會,活出自己的。如果政府還停留在舊思維,我給你,你來申請,未必切合個人需要。
第27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85
-
185
-
185
-
1852011-04-23社子島的孩子因為社福團體的介入,適當填補了政府功能的缺口,
透過多元的學習,孩子們重拾的自信和笑容是他們未來成長最大的資產。
說起台北市的社子島,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就是有很多堤防、容易淹水的地區。也因為這個緣故,從民國59年開始,這個區域被劃入為台北市的滯洪區,也開始長達40年的禁建時期。
這也讓社子島雖然是在台北市的士林區,但卻有了完全不同於都市的面貌,甚至連基本的公共設施都沒有。這樣的歷史時空,長期下來,社子島的人口逐漸外移,留下來的弱勢人口則比例偏高,學童能夠獲得的資源也相對偏低。
前年開始,有社福團體在這裡進行課後輔導,除了輔導學校功課之外,還有不同的才藝課程。讓學童在這裡不但可以獲得缺乏的資源,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和笑容。來看記者婁雅君、李金龍的報導。
第19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185
-
185
-
1852009-12-10vuvu在哭泣,還是在生氣?八八水災,沖出來義村幾十年來缺乏建地、只好向河川爭地的違章建築問題。
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的山坡,因為土石崩落,看起來好像山壁上出現了好幾張祖靈,vuvu的臉孔。村民有人說是在祖靈在生氣,有人說是祖靈在哭泣。
來義村東西兩個部落,有五十幾戶被大水沖走,另外還有五十幾戶被土石重創,無法居住。不過這總共一百一十三個受災戶裡面,只有八戶被政府承認,領得到救助金。因為其他一百零五都是非法佔用河川地幾十年的違章建築。怎麼會這樣呢?原來部落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林班地,只能種樹造林,不能蓋房子住人。
八八水災之後,政府說來義村是危險部落,必須要遷村。很多村民不想走,但是留下來不但要受到水災和土石流的威脅,而且繼續是沒有門牌號碼的違章戶。而如果選擇遷村,新的部落一樣沒有土地所有權。來義村的村民,正面臨一個改變未來的艱難抉擇。
第127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 -
185
-
185
-
1852009-09-28921 十年了 救災演習真的有確實實行嗎?過去一個多月以來,台灣人民還來不及完全從88 水災的陰影當中走出來,又要開始去回憶、並且反省十年前,921 大地震為我們帶來的傷痛。有人說,像921 這種毀滅性的災難,人類還沒有足夠的預警知識,根本來不及防範;但是也有人認為,平時多練習、多準備,民眾在災難來臨的那一瞬間,就有更高的機會,做出正確的逃生判斷。
同樣都在地震帶,日本每年九月一號防災日都舉行大規模的防災演習,今年參加的人數是八十萬人。而美國加州去年十一月十三日的地震演習,有五百萬人參加。但是這 十年來,台灣人民有認真的參加救災演習嗎?如果現在發生地震,您知道逃生的路線在哪裡?而政府可以確保救災體系即時啟動嗎?
第0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 -
184
-
184
-
1842015-07-07台灣人愛喝飲料,到夏天幾乎人手一杯,一條街上三五步路就有一家飲料店!說起來台灣茶的品質聞名國內外,但這些連鎖店為了節省成本,用的幾乎都是東南亞進口的廉價茶葉,再加入香料、糖漿和冰塊,就做成各式各樣的手搖杯。
但是價格低廉的東南亞茶葉,經常被驗出毒性持久的農葯殘留,喝進肚子裡的不只是清涼爽口,還有對健康的威脅。而從這個月底開始,政府強制規定手搖茶飲以及沖泡咖啡必須標示產地、咖啡因或果汁含量,讓消費者清楚辨識,進口商跟茶飲工廠也必須自主檢驗農藥和真菌,讓安全多一層保障。
可能有些觀眾朋友會想,自己泡茶總可以安心了吧,不過事實擺在眼前,市面上完全沒有農藥的茶葉,真的少之又少。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帶您實地來找茶。
第405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李金龍 -
1842014-07-15這兩天台灣各地飆高溫,用電量激增,但離夏天結束還久的呢?台電預估、今年暑假的用電紀錄將會持續翻新。而在用電量很難降得下來、各界又反對核能的情況下,未來的電力來源要從哪裡來呢?國內外部分人士主張、這個問題或許還是得從如何提高核能安全來解答。
先前獨立特派員播出了無可奈核系列報導,深入正在進行封存的核四、以及即將屆滿除役年限的核一廠。核一目前最緊急的狀況就是、暫時存放廢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必須趕快通過環評、啟用乾式貯存場。核廢料該怎麼處理,一直是各國最頭痛的問題,目前只有北歐的瑞典和芬蘭、規畫完成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因為地點的選擇真的非常困難。公視記者這一次到芬蘭、深入地底下五百公尺,在全長四十公里的坑道當中、帶回第一手的珍貴畫面,帶您一起來看看。
芬蘭對高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置技術、是從瑞典修改而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先建造地下450公尺深的硬岩實驗室、進行各項貯存技術的實驗,整個時間長達十年,未來要使用的零件和作業模式、都是在這裡開發出來。這一些相關過程是首度對台灣媒體開放。主管單位以審慎的態度和紮實成果,贏得芬蘭人民的信任,而面對反核團體的質疑也都坦然面對,為彼此之間營造了相當大的對話空間。這些經驗很值得我們參考。
第356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842013-03-08轉植水稻基因作物不怕水淹,
木瓜也向病毒SAY NO !
要糧缺還是要基改 基因改造到底行不行?
之前獨立特派員曾播出九種戰爭系列報導,告訴您一個印度帶種女人席娃,致力保存原生種子,反對基改作物。基因改造現在在全球蔚為風潮,最大原因就是預估2050年全球人口90億,糧食生產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可以快速增產的基改作物成為解決糧荒的解方。
台灣農業科技和栽培技術一向領先,在基改作物研究上,尤其水稻和木瓜很早就有國際矚目的成績: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吃的稻米為什麼可以泡在水裡,根都不會爛?這是因為水稻有一種耐缺氧的基因,這個藏在水稻基因裡的秘密,直到現在才被中研院院士余淑美揭開,獲得國際科學期刊封面故事的榮耀。如果把這種不怕水淹的基因找出來,種在其他作物身上不是很好嗎?但這就成了有爭議性的基因改造!政府考量潛在風險,從不鬆口,只能實驗不許栽種。
第28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842012-12-0621世紀基因改造食品當道,跨國企業獲取暴利,
印度卻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在印度北部有位傳奇女子,
誓言討回糧食自主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到底孰勝孰負?
十二月了,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全球因為暖化,極端氣候造成幾次大的天災。暖化,也威脅到糧食生產,人類面臨最基本的生存之戰。人類有九種基本糧食,稻米、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黑麥等,過去農業社會自給自足,但是因為人口暴增,於是有了第一次綠色革命,採大農制,做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有效生產,施肥施農藥,後來還無法滿足,於是第二次綠色革命,進行基因改造工程,這下子完全用人類的智慧完全顛覆上帝的賜予,很多原生種子被消滅了,還有更多小農被打倒,獲利的是少數全球化的生技公司、貿易公司、農藥化學工廠、食物大廠,在印度有20萬小農因此自殺。
獨立特派員深入印度北部,小農最多的傳統農業區,那裡有一位原本是物理學家,卻轉而成為農業與環保鬥士的女性-席娃,帶領農民對抗跨國企業,要討回糧食自主權,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上天賜給我們的種子。
第27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