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90
-
1902010-01-21
-
189
-
189
-
189
-
1892018-01-01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疑似涉入陸生周泓旭共諜案,1月2日有了最新進展。台北地檢署召開偵結記者會表示,發現周泓旭案有新的犯罪事實,檢調將周泓旭隨身硬碟送交鑑識,懷疑他涉嫌利用王炳忠等人的星火T計畫等團體從事間諜活動。因此周案將依違法國安法併案給高院審理,而王炳忠等三人遭告發涉案部分,則由北檢另案偵查中。
不過去年12月19日檢調搜索王炳忠住處,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來,政府首次以國家安全法發動大規模搜索,程序正義是否完備,引起公評。法界認為,檢警調以約談通知書、傳票、拘票,三票合一,一次亮相的做法,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另外,法務部長邱太三認為,王炳忠在搜索過程打開臉書直播,違反刑訟法245條偵查不公開的規定,法界也有不同聲音。王炳忠等人被搜索之後,對台灣法治人權產生的效應是什麼?
第526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其他 -
189
-
1892013-12-23現在拍電影如果沒有用到3D或動畫合成,好像就落伍了,最被台灣人引以為傲的首推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為什麼老虎、船和榕樹都那麼真實,就是用3D精準的將實物縮小比例,後製合成少年與老虎搏鬥的場景。
3D列印最特出的就是它可以先設計,再印刷製造,這跟傳統製造業的流程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生產一定要先開模,要先做出樣品,從生產線出來的商品在還沒有鋪貨賣出前,還得放進倉庫儲存,這都是成本。3D列印不一樣,在輸出製成產品之前,它只是一個電腦檔案,不是實體商品,等到有人下單,再做也不遲,因此改變了製造者與消費者的關係。在歐美國家,3D列印的生意已經越做越大,不僅製造印表機,販售印表機,也做代印的服務,他們還結合設計美學的力量,把3D列印應用在設計領域,打造品牌商品。台灣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第32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陳宇範 -
1892013-11-14世紀大彗星艾桑來了, 人人都可以是伽利略,用望遠鏡一探浩瀚宇宙。
這幾天有一個全球矚目的天文事件發生! 世紀大彗星艾桑以每小時高達七萬七千多公里的速度正飛往太陽,預估11月29日最靠近,之後就再也不回頭。它是去年才被俄國科學家發現,如果要觀測,最好是在16到24日之間,日出前5點到5點30分左右,在東方地平線附近可以看到它毛絨狀帶有長長尾巴的身影。對於星迷來說,除了到天文台觀賞,說不定還可以自己試著DIY:有一位天文物理學教授吳俊輝,就在從事科普教育,讓一般人更容易親近天文宇宙看起來好高深的知識,他小時候就為了證明月球上真的有嫦娥,親手做了兩台望遠鏡,多年來他覺得與其不停地講,不如教更多人動手做,十年來,經過他指導製作的望遠鏡超過兩千台,讓很多人完成了觀星的夢想。
看星星好像永遠是人的夢想,摘星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講到宇宙天文真的距離我們好遙遠,如果能DIY動手做一台望遠鏡,似乎夢想稍稍接近一些。就在這個周末是艾桑彗星最好的觀測時機,它出現時不會移動,就像一般的星星,亮度跟滿月時的月亮差不多,愈接近太陽,尾巴就愈長,大家千萬不要錯過了。
第321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1892013-09-12胖達人的教訓 好好吃的代價
獨門配方商業祕密 人工整型迷惑味蕾
台灣的食品安全一直出狀況,三個月前才爆發毒澱粉事件,最近又有胖達人麵包添加香精的問題,連模範生義美大廠生產線都被查到大腸桿菌超標,獨立特派員持續在觀察並追蹤食安風暴的問題核心,今天就先來探討好吃的真相!
要東西好吃,就要添加原本食物之外的東西,才能保鮮又兼具色香味,這對於從事食品化工業的人來說,原本是必要的,而且是人類發明的一大驕傲,但是為什麼從澱粉到香精都有問題呢? 現行法令允許總共18類、近九百種食品添加物可以被吃進肚子,它們多數來自化學合成,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少碰為妙,但是獨立特派員調查發現,這些食品的配角現在不僅廣泛被用在食品中,甚至反客為主,成了主角。
首先,帶您從逐漸成為國人主食的麵包來看,很多人一定吃過韓國麵包,表皮酥脆,咬起來又Q又軟,像麻糬,放兩三天也不會硬,你知道嗎? 它50%以上是食品添加物中的化製澱粉做的。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食物究竟怎麼經過人工整型變美女。
自從毒澱粉事件之後,很多人家裡都買了麵包機,自己做麵包,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做的跟店裡買的就是不一樣,就是少了點口感少了些香味,也沒有那麼漂亮的光澤,這就是添加物的效果,也就是每家店自行配方所謂的商業秘密,這究竟是甚麼呢? 又該如何分辨呢?
第31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189
-
189
-
188
-
188
-
1882013-09-12豐衣足食過了頭
170萬社福邊緣戶
顧巴肚 剩食的下一哩路
接下來這也是一則關於食物的報導! 為了吃的健康,我們提倡從產地到餐桌最近的食物里程,吃當季當令的真食物,但是對於產地或餐桌過剩的東西該怎麼好好珍惜利用呢? 近50年來全球資本快速累積,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有的人吃的浪費,有的人卻得在垃圾桶裡找食物,台灣也是如此,每年有275萬噸食物被扔進廚餘桶,足足可讓31萬低收入戶溫飽。
從兩三年前開始,一些民間NGO組織結合企業和店家,合力募集多餘的食品和物資,像每天晚上賣不出去的自助餐、麵包,或即將到期的東西,匯集到食物銀行,讓弱勢和有需要的人用點數來兌換食物包,形成一種社會集體愛心鏈。全台灣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61萬人,是政府救助的對象。但落在貧窮線以下的社福邊緣戶,卻有170萬,食物銀行多少補足了這些落差。獨立特派員追蹤剩食的下一哩路!
第312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 -
1882013-03-28老農年金500億,
青年農夫無地不成農,
假農夫卻坐領年金,
農委會如何查辦?
台灣農業規模小但是大陸對我們很有興趣,買我們的水果、茶葉、虱目魚,現在還買稻米,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成長17.7%。但是在蔬菜方面,買菜的時候注意一點就會發現,白蘿蔔、豌豆、四季豆、花菜很多都是大陸貨,尤其蕃茄十年來大陸進口多了20倍。台灣農業人口老化,農民平均60歲,很多無人接棒,難道就讓我們的農業沒落嗎?
最近幾年開始有年輕人返鄉,或者是有心人學做新農民,都有不錯的成績,除了做有機,有的還一邊養豬一邊沼氣發電,這些人既然決定務農一定有想法有創意,但是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發現,要當農民還沒那麼簡單呢,你沒地,或一年生產不夠多,都拿不到農保。農事這麼辛勞,對年輕人來說,就業意願已經很低,再加上不容易納保,誰要回來? 但有人就是因為有地,輕而易舉取得農保身份和相關福利,到底真假農民怎麼分?監院糾正農委會一年老農年金500億,占農委會預算七成,太浮濫了,農委會揪得出假農民嗎?
第2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88
-
188
-
188
-
1872021-09-08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四成,過去打疫苗,民眾必須以預約方式到大型醫院接種,自從疫情升高到三級警戒之後,也開放基層診所加入打疫苗的行列,但是不管是基層診所或大型接種站,都要民眾直接來接種地點報到。
但是台灣還有一群接受在宅醫療的民眾,他們有的失能、有些是獨居老人,還有身心、肢體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他們出門風險高,甚至有人出不了門,有到宅打疫苗的需求。這群人的需求,全國各縣市的在宅醫療團隊看到了,開始爭取提供「疫苗宅急便」的服務。
這樣的貼心服務,卻也是超跑任務,因為疫苗一旦開瓶,必須在時效內打完,有的民眾位處偏遠,個案與個案之間,也有一段距離,除了規劃路線、掌握時效,還有可能醫護人員都到家了,卻因為家人意見不同,臨時拒打的狀況通通有。
第7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1872017-03-27這一兩年來馬祖推動的閒置軍事空間的活化再利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位於南竿牛角的「刺鳥獨立書店」,還有剛剛完工,將成為年輕背包客旅館的「55據點」。
馬祖擁有全世界最密集的碉堡與坑道,總共有兩百多個,每座碉堡又有它不同的風格與魅力,其中坐落在牛角聚落的刺鳥獨立書店,就是由12據點打造出來的,不僅成為馬祖第一家獨立書店,也是新的文化據點。
至於設定為年輕背包客新據點的「55據點」,三面環海,旁邊有馬祖四大聚落保存區的津沙聚落,希望藉此把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帶進來馬祖,了解馬祖豐富的戰地文化特色。在博弈停擺後,這些文化人堅持馬祖的核心價值,讓馬祖風華走出自己的路。
第44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872015-07-20
-
1872012-07-25倫敦奧運這個週末開幕,台灣選手在國人的期待下即將一一登場。
台灣參加奧運能得獎的項目不多,其中舉重跆拳最有希望!
倫敦奧運這個週末開幕,台灣選手在國人的期待下即將一一登場。台灣參加奧運能得獎的項目不多,其中舉重跆拳最有希望,獨立特派員進入選手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貼身採訪,看到台下不為人知極度辛苦的一面。從這週起,我們將陸續報導舉重和跆拳選手的訓練情形,希望無論他們得獎與否,國人都能給予最大的鼓勵。
今天首先來看舉重項目。近幾年來台灣的舉重成績持續有佳作,上屆得兩銅,這次倫敦奧運依然寄予厚望。舉重是奧運最古老的項目之一,表面看就是舉起放下比重量,但其實從練習到臨場,整個過程都在挑戰自我的極限與耐力,選手背後要付出的代價很高,但成就感也大。台上一分鐘真的是台下十年功。
第25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87
-
187
-
187
-
187
-
1862017-03-27
-
186
-
1862013-08-08教育的種子如何在痲瘋村落開花結果?
一所學校的誕生 又會面臨什麼困難?
這些困難是阻力還是助力?
熱血記者張平宜在走訪痲瘋村後,發現這個被政策刻意忽略的地方,教育資源相當不足,因此他積極奔走兩岸,在涼山州的痲瘋村裡成立了第一所公辦民住的小學。創辦學校的過程,張平宜走得比其他人來得艱辛,他必須克服用水不足、交通不便、師資不足等問題。
但是,經過張平宜和團隊的努力後,大營盤小學的教學品質已經比其他偏遠學校來得好。在張平宜和團隊耕耘了十年以後,大營盤小學的規模逐漸壯大,不僅增設初中部,現在的大營盤小學更致力於轉型為非痲瘋病人的專屬學校。希望能藉此淡化大營盤學校學生身上的痲瘋村烙印。
另一方面,為了減輕這群孩子與家人分離的痛苦,大營盤學校也為學生開設減壓課,讓這群孩子的負面情緒能有一個傾訴的窗口。最後,我們可以察覺,對這群孩子而言,教育不只賦予他們知識,更讓他們有了實現夢想的能力。
第30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