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2172014-06-23核四確定封存,台電月底要提出機組封存計劃,估計每年得花二十億定期維修,讓機組長年保有可以運轉的功效,避免氧化鏽蝕,美國日本都有這樣的例子。不過對核四大家還是有意見,覺得何必為了一座根本無法安全運轉的機組每年耗費公帑? 台灣的核電問題還有得吵!
去年獨立特派員曾推出美國核電系列報導,探討在後福島時代的核能安全趨勢。一年不到,這個議題在台灣風起雲湧,從經濟部推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政策,到反核大遊行、林義雄禁食,最後政府宣布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民眾看到聽到的都只是核電廠的輪廓,人云亦云,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台灣幾座核電廠的現況。
獨立特派員這次深入核四廠,特別拍攝因應核災台電建立的最後一道防線: 斷然處置措施,也就是用福島經驗,模擬一旦遭遇超大型複合式天災,廠方人員如何在可能發生輻射外洩前,第一時間交由第一線人員在全黑狀態下實施斷電灌水銷毀爐心的終極手段。公布了這套斷然處置措施,能不能說服民眾,還有待檢驗。
不過民眾現在可以暫時鬆一口氣,經濟部表示今明兩年電價都不會調漲!但是回頭來看,如果核四不運轉,台灣現有能源該怎麼維續? 核一二三廠勢必要延役。
最先該退休的是核一廠一號機,107年就要到期了,更糟的是暫時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核一廠想另建一座乾式貯存場,計畫還卡在新北市政府,沒過。1954年蘇聯建立世界第一座核電廠,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範,大家都認為核電乾淨又便宜,但六十年來卻沒人能解決核廢料終極處理的問題,僅次於美國,擁有59座全世界第二多核電廠的法國就發現,核能發電成本持續增加,過去4年漲了20%,最大原因是維修和安全經費暴增,如果反應爐延役,未來二十年的總投資將高達一千億歐元,這是核能發電最終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要帶您進入準備退役的核一廠,已經四十年的老電廠在還沒有找到替代能源前,能扛下重任延役嗎?
第35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172014-03-17在83年前1931年台灣日據時代,一支來自嘉義的嘉農棒球隊打進了日本棒球最經典的甲子園大賽,還只差一步就拿冠軍,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被拍成了《KANO》這部電影,讓大家熱血沸騰。
透過電影,觀眾重新認識這支由漢民族、日本人和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從完全沒贏過一場的社團校隊,經過苦練,最終打入冠軍賽的傳奇歷程,很多人才初步認識日本甲子園大賽的意義。獨立特派員在2010年曾遠赴日本報導熱鬪甲子園這個專題,不僅實地進入甲子園球場,觀察舉辦了近百年的甲子園大賽對於日本社會深遠的影響,更深入報導近年來台灣高中生為了追求棒球夢,前進甲子園,到日本野球留學的真實故事。今天我們以特集的方式重新整理製作,帶您看看真實的甲子園。
第33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2172013-08-29光復新村
在九二一的摧殘和搬遷案的迫使之下搖搖欲墜
人雖然走了
卻割捨不掉對土地的情感和記憶
究竟光復新村是如何歷劫歸來?
而未來又將如何被賦予新生?
這陣子一連串的土地徵收問題從北到南鬧得全台沸騰,到底怎樣徵收土地才符合公共利益?拆與不拆誰有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這頭少了點溝通,民眾的那端多了些情緒。獨立特派員找出了一件案例可供參考: 台中霧峰有個台灣第一村,當時是一個實驗計畫,為了疏遷政府機關,包括公務員及家屬,因此1956年在霧峰蓋了這座光復新村,第二年才在南投建立中興新村。
當年它就師法英國的花園城市概念設計,有完善的衛生下水道系統,雨水污水分流,但後來因為精省,標售國土,差點被拆,當時居民大部分都搬走了只剩9戶,持續爭取保留原地。2012年終於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文化景觀,在怪手前硬是給搶救下來。但是這座過去的明日之城,究竟能有怎樣的明天?大家都在看。
不是所有的案子用抗爭的手段就能取得正當性讓政府低頭,也不是所有住了五六十年的房子都能被當成古蹟文化,但是因為台灣很民主,每個人都可以抒發意見爭取人權,相對而言政府就變小了,政策上需要更多時間去協調,建設可能無法一步到位,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第31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2172013-02-01民宅變軍營,民地變碉堡,
清朝破碎土地證明如何伸冤?
九千多筆糊塗帳又該怎麼算?
兩岸對峙時期,馬祖民眾讓出房舍與土地供作戰用,但當戰務終止後,土地卻被登記成國有,一個月前,馬祖鄉親再度拿著連署陳情書來台灣要討回公道。馬祖民眾的冤屈為什麼40年來沒被正視過?獨立特派員逐一查訪居民手上持有的證明,很多都是清朝時候留下的破爛紙張,我們也找出縣府檔案室裡的地籍圖,證實因為時代變遷缺少科學方法,加上派駐馬祖的法官都是幾年一調,根本不了解也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才造成至今仍有近七千筆被登記為國有,六千八百多筆無主。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連江縣政府去年開放六千八百多筆無主土地的登記,並延長到今年三月,不過還不包括因為打官司敗訴或已被收歸國有有爭議的土地,這要等到下一個階段的修法,馬祖土地紛紛擾擾一時之間還很難畫下句點。
第28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17
-
217
-
217
-
217
-
2162021-03-17您家裡是否常常有多餘的食物吃不完呢?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剩食進入垃圾掩埋場,在分解過程中產生溫室氣體,成了全球暖化的幫兇,而在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據統計也有275萬噸,這些剩食能不能有更好的去處?
現在網路上出現一些剩食社團,讓大家把吃不完的食物,例如逢年過節收到太多禮盒,或者是東西買太多了怕過期,都可以將訊息放到剩食社團,請大家一起分享幫忙。也有不少早餐店和麵包店每天會將賣不完的餐點公布在社群媒體,很快就會有人來領取。
另外在台北則有位里長方荷生,協調量販店和超商將要下架的即期商品和食材,做為老人共餐及國中小課輔班的食材,甚至還開了食物銀行,幫助弱勢家庭。來看剩食透過巧思與共享,如何展開新的旅程。
第69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162018-08-06在台灣,自由就跟呼吸一樣自然,但我們常忘了,台灣現在的自由,得來不易。已故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劉曉波,他的遺孀劉霞7月10日終於獲准出境經過芬蘭抵達德國。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這或許只是一則新聞,但對中國自由派人士來說,這裡面卻有太多中國爭取自由民主的辛酸血淚。
正在台灣參訪的中國NGO工作者寇延丁,曾經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在北京被關押128天;前中國政法大學講師吳仁華,從中國脫逃以後出版六四真相專書。他們來觀察台灣的轉型正義,以及基層民主自治的實踐,但是他們都感到驚訝的是,台灣對李明哲被中國無理監禁的冷漠。他們呼籲大家應該繼續支持救援李明哲,希望中國人爭取民主自由所經歷的苦難,不會發生在台灣人身上。
《自由行》是一部8月1日在瑞士盧卡諾影展得到國際競賽開幕片榮譽的電影。這部電影在香港、高雄和台南拍攝,是被流亡香港的中國導演應亮,改編自己親身經歷的影片。被迫住在香港的應亮,和住在中國的家人,必須藉著到台灣自由行,一家人才能團聚。這部影片叫人感嘆,什麼時候香港已經不是華人世界最自由的殿堂?這個角色,是不是由台灣接手了?而台灣,真的安全嗎?
第557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李惠仁 -
2162017-03-23今年2月6號小年夜的南台大地震至今兩個月了,地震在瞬間就摧毀家園,但重建卻是條漫漫長路,獨立特派員一直持續關心守候。
在今天的南台震後六十天特別報導中,我們要走進工地,檢討施工品質和審視建築法規;我們陪伴生還者,一起面對心靈與家園的重建之路;我們更要還原救災現場,公開搜救不為人知的困難與挑戰。
首先要來看的是維冠大樓倒塌,震出了很多建築結構設計與工地施工的問題,獨立特派員記者張筱瑩和周明文後來跟著結構技師一一去看了很多在地震受損嚴重的房子,發現大部分建築在鋼筋綁紮以及混凝土的作業上都有問題,究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原因出在台灣的建築管理流於形式,造成私有住宅興建時幾乎處在沒有人管的狀況,整個工程品質全都仰賴建商與建築師的良心,工地裡更充斥著不能說的祕密。
第44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16
-
216
-
2162014-07-22上個星期我們報導在台南學甲甘神父創建了台灣第一間的早療中心,近年他更主張應該採融合教育,讓發展遲緩的孩子跟一般生一起上課生活,這才是社會的正常面貌。
除了甘神父的融合幼稚園,新竹也有一所台灣獨一無二實驗了25年的融合學校,從幼稚園、國小到國中,每個班級都有三分之一是特殊孩子,他們叫小天使,上課,一般生會幫小天使握筆寫筆記,下課,也玩在一起,我們還親眼看到為了照顧妥瑞症同學,一定會有人坐在他前面保護他怕他摔倒,對特殊生來說,能夠跟普通孩子一起學習的經驗很重要,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唸這所學校,每天開車大老遠將小孩送來,甚至辭掉在美國的工作,帶孩子搬回台灣。不過很可惜,因為沒有法源依據,這個夏天過後,計畫要結束了。
第35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162013-08-23保家衛國從國軍開始
台灣國軍兵期卻越縮越短
美國三個月操練晉升
在台灣一個月能學多少?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美國大兵的招募和入伍過程,強烈感受到他們的榮譽感和服從性,美軍無時無刻不在備戰狀態,跟台灣經過解嚴長期承平狀況自然不同,但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國家不太可能完全不設防,國軍不可能一日不備戰,那麼在軍法完全移到司法,國軍結構面臨重大調整,士氣低迷的今天,我們的部隊到底何去何從?今天就回頭來看看國軍部隊。
獨立特派員稍早曾深入陸戰部隊採訪,他們在陸軍當中一向操課嚴格,由新兵晉升為二兵的過程中,無論鍛鍊膽識或訓練專業技能,他們很努力,實在應該給這些部隊一些鼓勵和支持,不過獨立特派員也觀察到,現在訓練時間比過去縮短,不但給官兵很大壓力,也有素質降低的危機。美軍新兵要操練三個月才能晉升,我們一個月速成,這能練出甚麼兵來?未來一旦強行募兵,兵役制度改變,必然造成更多問題,其中戰鬥部隊又比後勤支援部隊難招到人,因為一般人認為退伍後這些戰鬥部隊的技能轉用民間空間有限。真是如此嗎?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細細觀察深入瞭解。
實施募兵制的其中一個理由,是覺得讓年輕人浪費青春,這會不會是一種刻板印象?通常在媒體我們看到的都是蛙人等搶眼的部隊,然而國防不能單靠幾名蛙人,而要看步兵素質,需要更優秀的人才投入,就像美軍,這才是主要戰力。
第30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162012-08-22大埔農地風波再起,最後保留四戶,還是要拆,公義路上尋公義。
您還記得嗎?兩年前一群苗栗大埔農民因為縣政府要開發竹南基地,將怪手開進農田進行徵收,群起抗爭!
這個事件最早就是由獨立特派員報導出來的,還透過了部落格和臉書,將真相公開,引起社會廣泛的重視,至今已經兩年了,不過事情卻還沒結束。這個月,大埔自救會的居民再度北上抗議,因為其中有四戶人家將被拆屋、遷地,他們表示,當時行政院承諾可以原屋保留,到頭來卻是一場騙局。有的人家已經被拆了兩次,卻連最後六坪都不保,他們質疑這次拆房子的理由不合理。
跟著獨立特派員實地瞭解,在這條公義路上,最後四戶人家是不是真的有拆除的必要?給他們一個公道。
第25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2162012-07-25
-
2152014-04-21這次太陽花學運創下很多台灣民主運動的紀錄,很多人拿他們和24年前的野百合、2008年野草莓相比,確實,在太陽花現場,看到了野百合世代的人物,有的已經從當年熱血少年為人師表;學運中的幾個領導人物林飛帆陳為廷也坦言,他們是從一次次的街頭運動,包含野草莓、大埔案、華隆案、反媒體壟斷等,學到經驗,得以鍛鍊成長。
獨立特派員為您回顧近代學運史:1990年野百合運動,最終解散萬年國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並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促成總統直選。2008年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維安管制造成街頭衝突,引發野草莓運動,推動修改集遊法。這些不同世代間,因為學生熱情而串連起的社會運動,一次次高喊民主,取得社會的認同與正當性,也累積台灣的民主素養,值得珍惜。
第34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152013-08-22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痲瘋村
張春春透過教會協助讀完大學
回鄉教書成了她的心願
希望讓知識
成為改變村裡孩童命運的翅膀
在前幾個星期大涼山系列報導中,我們聽到孩子的心聲,有人立志當醫生,想醫遍痲瘋村的病人,有人想當老師,要幫助痲瘋村的孩子走出去跟文明接軌。今天就要報導這樣的故事。
四川西南大涼山地區一共有三百多個痲瘋村,獨立特派員這次翻山越嶺跨過冕寧、昭覺、喜德、鹽源、越西五個縣,除了報導痲瘋病人的下一代怎樣擺脫宿命洗刷烙印,跋山涉水去求學,也深入其中幾個村子,探訪被隔離了50年的痲瘋病人是怎麼度過這段漫漫長日的。
在往鹽源的路上,得先渡河,過去騎馬,現在好一點可以坐村民的摩托車或走路,沿著陡峭的山路左彎右拐,非常驚險,可以體會當年村民的孤立無援。我們來到最偏遠的一個村子,距離越西縣大營盤學校五百公里,這裡有位羅校長,十年前因緣際會來到這裡,目睹一切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於是拋棄一切,留下來教書,一教十年,唯一目的就是幫孩子改變痲瘋村現狀;除了羅校長,還有一個叫張春春的女孩,靠教會幫忙唸到師範畢業,如果留在外面他可以海闊天空,但春春的世界有自己的藍圖,他選擇回鄉,實現了替更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願望。在世界的邊緣一個最無助的地方,還是有人懷抱希望實現夢想。
第30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152013-03-14學舉重、贏獎金,
供吃供住、繳學費,
教練成爸爸,舉起重量與希望。
台南大內國中有一支很特別的體育隊伍,不是籃球隊不是棒球隊,而是舉重。教練楊豐田20年前回母校,原本只是希望讓不愛也不會讀書的孩子,藉體能展現自信,甚至用體育成績上大學,但後來意外發現,參加的孩子許多都來自單親貧窮的問題家庭,為了賺比賽獎金而來。
楊教練為了幫這些孩子,供吃供住,還幫他們繳學費,後來越收越多,就成了一個擁有十幾個孩子的大家庭。獨立特派員訪問好幾個孩子,談到家庭、談到自己的叛逆與未來,都掉下淚來,他們感謝有這樣一個大家庭和不忍放棄他們的教練,即使訓練很苦,卻可能是翻身的機會。他們舉起的不僅僅是重量,還有心中滿滿的愛與希望。
第28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 -
215
-
214
-
214
-
214
-
214
-
2142014-07-29四年前苗栗大埔事件縣長劉政鴻說要擴建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將怪手開進田裡,毀了即將收成的稻米,激怒了農民,朱阿嬤飲農藥自盡,也造成繼25年前520農民運動後,台灣農民的最大團結。
這幾年間獨立特派員持續關注大埔的命運和後續發展,去年,劉縣長又拆掉黃福記張藥房等四戶人家,這次張藥房的老闆張森文後來被人發現死在家附近的排水溝。這又是一個悲劇。今年年初臺中高院判決這四戶拆遷戶勝訴,內政部決定不上訴,在自救會爭取下,當年被毀掉的田給重新劃了塊地,三月復耕,就在最近收割了,幫忙義務辯護的律師選在結著金黃稻穗的田裡拍婚紗照,獨立特派員也記錄了這兩樁喜事,但是地貌已經改變,逝去的人也不會再回來,究竟誰該為這樣魯莽和錯誤負責呢?
第35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142013-12-11
-
2142013-05-02最年輕的國家公園
睜大眼睛尋芳蹤
國際嬌客在裡頭
台灣幾個國家公園最近提高了入園費,引起民眾不同的反應,有人認為門票太貴,但也有人認為為了保育生態,使用者付費是理所當然的。算一算,台灣幅員不大,卻一共有八座國家公園,為什麼要這麼多國家公園?每一個國家公園的特色和角色又是什麼呢?
獨立特派員將推出國家公園巡禮系列,帶您關心台灣國家公園面臨的挑戰,今天要從台灣最年輕的,卻擁有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台江國家公園看起。黑面琵鷺全世界才兩千六百多隻,但每年九月都來台灣度冬的就有一千六百多隻,今年數量創20年新高,獨立特派員這個春天在台江國家公園捕捉到了牠們的身影。不過現在沙洲逐漸減少,可能帶來生態的災難。獨立特派員的觀察報導。
第29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142013-04-08一紙讓渡書居住50年,
華光社區被強制拆屋,
違法居民?
情與理在哪裡?
一向被稱為是房地產空頭總司令,希望落實居住正義的張金鶚接任台北市副市長,他到底能拿得出甚麼辦法解決文林苑問題,又如何讓台北市已經停滯的都更露出曙光,又怎樣主持老百姓住的正義?3月29號文林苑一周年,張金鶚說要在三個月內解決爭議,但是就在329的前兩天3月27號,吵了五六年的台北市華光社區最後兩戶被強制拆除了,現場再度上演了火爆劇,住戶和聲援的學生被抬離現場,獨立特派員漏夜守候,除了觀察,也深入了解這些被法務部提出告訴說他們違法的居民究竟理從何來?
華光社區是法務部的宿舍,原先共有近700戶包含違建的174戶,從2007年以來政府說要在這裡打造金磚計畫就通知居民搬走,陸陸續續的現在只剩這兩戶,不搬,理由是甚麼呢?他們手上持有的是五十多年前一張形同買賣的房屋讓渡書,五十年來如期繳納稅金,他們也許不適用現在的法令,法務部也堅持這兩戶不是低收入戶,但情理法的情與理在哪?政府一心一意想要打造的金磚計畫真的有這麼急切,來不及跟居民溝通嗎?
第28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2142013-03-14早起相問好,吃飯吃得巧,
跑步輕鬆跑,長官呵護新兵寶,
新兵日記來瞧瞧!
獨立特派員自從播出打造新國防軍系列報導後得到很多迴響,讓原本封閉的軍營打開大門,大家總算看到今天部隊裡的真實面貌,跟過去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和變化。募兵,是要讓人心甘情願的走進部隊,不能只靠過去招兵買馬的宣傳短片,必須提供正確足夠的訊息!
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帶大家看看真實版的新兵日記:以前在一些軍教片中常看到菜鳥新兵被老士官長狠狠修理的樣子,但實際上現在因為兵役短,士官長都變客氣了,早上起床時看不到雞飛狗跳;吃飯,要求變鬆了,不必坐半個板凳;跑五千公尺改成一千五;因為重視人權,每個兵都是寶,輔導長連長得主動跟家長聯絡。這樣到底能當甚麼兵?
第28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