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69
-
468
-
468
-
468
-
468
-
468
2014-09-23餿水油新聞連報了三個星期,這次最要感謝的是那位舉發郭烈成地下油廠的農民,讓大家正視這個長久存在,卻一直視而不見的食安問題。雖然說這是食品問題,但源頭卻是跟環保有關的廢油回收,這個部份長期以來根本沒人管,而獨立特派員追蹤這個荒唐的現象,查訪賣炸雞排的業者,他們說,買一桶油要七八百塊,但是用過以後的廢油,一桶竟然還值兩百到兩百五,只要有人上門收購,哪個攤販會拒絕,看誰的價錢高就賣給誰。
環保署說了一句話,表示廢油既然有那麼高的回收價值,就不算廢棄物,這樣的說法恐怕很多民眾都無法接受,因為主管機關連工業、飼料、食品用油都不分,當然也就無從管理。依據現行的廢棄物清理法,必須申報列管的都是資本額五千萬以上的連鎖速食店,一般餐廳、攤販和夜市小吃、都不在管理名單上;保守估計,每年全台有七成的廢油不知去向,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已經在我們的肚子裡。
第36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68
2011-04-08言語行為暴力在國中小增加,成為校園大問題。
如果學校還是花多數時間訓練考試能力,這種問題可能還是欠缺改善機會。
但台北市有學校花時間在培養學生溝通衝突的危機處理能力,看看這所小學,怎樣將在課堂上 課本外,給學生最好的教育趨吉避凶。
在校園裡,如果一個班級,同學之間能夠相處融洽,其實可以減少很多的衝突與摩擦,更可以降低同儕之間的霸凌問題。不過,在少子化的社會裡,新一代的獨生子女往往比較缺少與其他人互動、合作的經驗,也讓如何與人相處成為一個很大的學問。
獨立特派員記者李婕綾張智龍今天要帶您參觀一個不太一樣的班級,這個班級裡,經常出現討論、演練的場景,而這些場景都跟課本裡的教材不太相關。一起來看看這些課本外的場景,可以有甚麼學習。
第19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468
2009-11-26在恆春半島的東岸有幾戶人家,住在一所廢棄的小學教室裡已經住了四年。這裡頭有個小孩從剛要進小學,到現在已經讀國小五年級了,他們是一群被遺忘的海棠颱風受災戶。
四年來,地方政府每到選舉就承諾會幫他蓋房子,選完了,承諾也就隨風飄散了。今年八月發生的莫拉克風災媒體有大篇幅的報導,政府單位和社會各界都投入龐大的資源救災和重建,但是這群沒有媒體關注的災民同樣也是失去了家園,卻沒有得到相同的協助。
縣政府解釋那是因為目前除了921和莫拉克之外,台灣並沒有針對其他災害的救災與受災戶重建問題設置特別條例,因此海棠受災戶只能「回歸」一般法,問題是,一般法並沒有在重建方面多所著墨 這群受災戶同樣失去了家園,卻只能坐困愁城 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真的只能讓這些受災戶怨嘆自己「遇錯了颱風」嗎? 請看看他們的遭遇,想想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第12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467
-
467
2023-01-11 -
467
2015-01-13今年實施健保20周年,20年來大家不斷讚揚台灣有健保,卻同時看著健保黑洞持續加深,束手無策。問題當然很多,包含生命末期醫療資源浪費等等。醫改會調查,死前住院的人有3成面臨呼吸器、洗腎等「一路救到掛」的末期醫療,其實八成六的民眾寧願選擇善終,減少折磨,只因為在急救現場,面對天人交戰家屬往往慌了,不知道何時放手,簽同意書放棄最後急救的不到5%,這難免排擠不少醫療資源,好難的人生抉擇。最後一堂課而且是人生必修課,到底怎麼學會?
成大醫院去年公布了一段真實影片,記錄一位癌末病人的家屬如何在最後關頭忍痛放下,讓親人有尊嚴的走,這成了醫護人員和所有民眾最好的教材。
插管是侵入性的,急救過程有的也是有傷害性的,沒經歷過的人真的難以想像。從102年一月修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條文至今,簽署的人才18萬,不多。在快速老化的社會,長期照護和尊嚴善終是必要的配套,呼吸照護病房不應該被當成營利使用,醫政衛教單位也要鼓勵大家正向思考,人生最後一哩路怎麼走。
第38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467
2014-10-13講到荷蘭,風車、木鞋是它典型的印象,很多人去那裏玩必定帶回來的伴手禮,但是你也許不太知道風車木鞋是做甚麼用的,這正是低地國與大海抗爭的工具。荷蘭半數以上的國土低於海平面,很多形成了濕地,隨處都是,農民住在風車裡,要抽水,他們穿木鞋好踩在泥濘的地上。
荷蘭人造陸,排水、圍堤、填海、開採泥炭,曾經讓世人十分崇拜,但是濕地因此被破碎分割,卻從來沒人說他們是破壞自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荷蘭人如今大大逆轉他們的觀念和做法,由過去凡事以人的角度出發,到今天積極推崇自然,除了撤除人為設施,還主動復原做環保,引進野馬野牛等大型動物,就如同非洲大草原般,讓整個生態系統回復自然運作,獨立特派員親眼看到了濕地上的奇蹟。
第36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467
-
466
2023-02-08 -
466
-
466
-
466
2017-03-27去年《獨立特派員》在製作二戰七十週年專題時,發現不少年輕世代投入記錄台灣人參與二戰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工作的陳柏棕,從研究所開始就投入。他訪問過的台籍日本兵差有五十位左右,也包括了他的家族成員。
二戰期間,台灣有20萬7183人投入戰場,以當時的台灣人口來說,平均每五戶,就有一戶人家的子弟,不是被招募、徵召就是志願出征。陳柏棕的家族也不例外,有多位長輩都參其中,甚至在一次的家族祭祖中,發現自己的叔公祖是海軍特別志願兵,還是1944年11月,被美國軍艦擊沉的護國丸船難事件的生還者。後來他經過長輩的牽線,訪問了叔公祖的戰友,把護國丸船難事件記錄下來。
當年參與二戰的台灣人已經超過九十歲,對陳柏棕來說每一位受訪者參與二戰的故事,都是一部活歷史。如何將他們的生命拼圖,透過口述歷史完全記錄下來,陳柏棕不只要跟時間賽跑,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待。
第46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466
2014-04-29 -
466
-
465
2019-07-10今年是六四事件三十週年,每年都有過去從未發表的訪問以及珍貴照片、影像,第一次被聽到、看到。記錄六四中共武力鎮壓天安門之前,廣場上的八九民運珍貴紀錄,今年首次公開。最重要的推手是攝影家張照堂,而紀錄者則是前自立報系攝影記者謝三泰。
謝三泰是第一批被中國核准赴北京採訪的台灣記者,當時他肩負三大採訪任務。出發前知道胡耀邦過世,中國學生自發性悼念,4月17日謝三泰抵達北京第一天,就直奔天安門廣場,之後花了四十天,拍了一千多張照片,記錄六四鎮壓之前,天安門廣場上最完整的八九學運及民運的歷史鏡頭。
不過謝三泰一直說這一趟是未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留守到六四最後一刻、拍到坦克車鎮壓的畫面,對他來說都是心裡的遺憾。當時5月20日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報社要求謝三泰撤離,已經彈盡援絕的他,回到台灣後立刻遞出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他回來的決心。這一千多張照片跟心裡的遺憾,一封存就是三十年。
第60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楊智強 -
465
-
465
2019-02-27霸凌的問題,在各個學校中,都是重要的議題,相關單位都在極力防止這樣的問題發生。法律扶助基金會和烏犬劇場,連續三年在烏來地區,舉辦法律與生命教育計畫。透過戲劇,帶入不同的主題,來和不同年紀的學生互動。
今年寒假,在福山國小所舉辦的戲劇營,以霸凌為主題,探討當中的衝突管理和當中的人際關係。這個戲劇營,孩子不只是單純地看戲,還要參與其中,一起為角色找出解決之道。透過更全面地觀看,讓孩子更了解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角色之間,不再只是單一的觀點,有時候霸凌他人者,可能只是不經意地,對他人做出霸凌行為,或者在其他時候,也是一個被霸凌者。
在戲劇營中,學童們熱切地關注故事的發展,積極地為角色尋找辦法,甚至入戲至深,連結到個人遭遇,已分不清戲裡戲外。一起看看,在烏來山區的一場戲劇營,演出了什麼樣的戲與人生。
第5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465
-
465
-
464
-
464
2019-08-28繼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後,今年又有好幾項跟核四有關的公投連署跟進,包括核四重啟、廢核再生、核廢料處理等。核四到底有沒有辦法重啟,也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各方人馬交鋒的熱門議題。
核四計畫從民國69年首度被提出之後,到現在已經四十年,歷經五任總統、多位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的更迭,期間風風雨雨。幾度因為民意反對喊停,然後又動工,停工,再復工,台電好幾次提出商轉時間表,不只一延再延,最後都跳票沒有兌現。
主要的原因到底是民意反對?還是核四一直無法通過安全測試的根本性問題呢?最重要的,核四廠的地質安全、附近海域和陸地是不是有活動斷層,會不會威脅到核四廠,也一直沒有被釐清。
第6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64
2017-03-28德國去納粹化,是由美英盟軍發起的紐倫堡大審開始,但只持續到1948年,後來因為冷戰開始,轉型正義工作因此中斷。一直到1963年黑森邦檢察總長弗利茨.包爾推動「法克蘭大審」,這是德國首次審理奧許維茲集中營裡的納粹戰犯。
包爾認為,德國要成為正常法治的國家,必須從自己的土地推動轉型正義。緊接是1970年12月的華沙之跪,這一跪代表德國政府面對過去錯誤的決心。不過儘管如此,60-70年代德國社會對於加害者、共謀者仍然避而不談,於是六八學運世代開始追問自己的父母,二戰期間德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為何上一代選擇沉默?轉型正義也從這時候開始,成為公共論述的議題。
至於東德,因為處於四十年的共產專政,面對納粹這段歷史,一直到兩德統一之後,納粹轉型正義問題才又掀起另一波高峰。除了把過去的歷史記憶之地一個一個保留下來,處理納粹部分也更細緻化,不只對加害者進行研究,而是開始兼顧其他受害族群。
1996年起,每年1月27日是德國國定的受難者紀念日,2005年聯合國通過,改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再以「萬湖會議紀念館」為例,這裡是1942年討論召開猶太人最後解決方案的開會場所,成立紀念館的目的是「為了未來而記憶」。這是什麼意思呢?
第48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464
2017-03-27日本前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今年7月脫離自民黨參選,成為東京都首任女知事。一上任立即展現改革魄力,宣布原本預定在11月初要進行搬遷的築地市場,因新的豐洲市場還有土壤汙染問題,決定延後搬遷。
但是都政府已經投入龐大經費興建完工,水產業者也投資了高額的冷凍設備,每延一天,對都政府以及業者來說,都是鉅額損失。小池百合子每天受到來自各方壓力,築地魚市最後的命運如何?搬與不搬都是很大的難題。
築地市場除了海鮮的魚貨買賣,還有一處壽司美食區,原本是市場工作人員用餐的地方,因為漁獲非常新鮮,成了各國美食饕客嚮往朝聖的地方。築地壽司有名最主要是因為這裡是美食競逐的地方,客人能夠在這裡吃到並且親身感受日本壽司職人專業的技術,像米飯、芥末和魚片的黃金比例,每家不同。以及捏飯的力道,如何讓醋飯裡含著輕微的空氣感,每位師傅的手感也不一樣。
築地壽司與場內魚貨市場八十幾年來一起成長,命運也息息相關。然而現在是網路時代,很多漁獲都是產地直送,築地批發市場的交易量已經逐年下滑,再加上新的豐洲市場存在很多問題,築地的壽司業者與水產業要如何延續八十幾年的金字招牌,未來是很大的挑戰。
第46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64
2013-10-03928世界狂犬病日
現階段台灣的疫情好像漸漸退燒
但是病毒永遠都藏匿在某些角落伺機而發
928世界狂犬病日,現階段台灣的疫情好像漸漸退燒,但是病毒永遠都藏匿在某些角落伺機而發,全球每年因為感染狂犬病死亡的有5.5萬人。有台灣病毒之父稱謂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就提醒大家,人類對狂犬病毒的了解太少,研究不多,台灣潛在威脅有多大? 傳染規模到底有多少? 都應該加速田野調查。
之前大家批評農委會不積極、動作慢,監測人員在準備一個多月完成防疫注射和採樣訓練後,最近終於要在南投、苗栗及臺東做田野調查了,獨立特派員持續追蹤報導。其實早在2002年已經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女性病例,來到台灣發病、死亡,當時主治的陳立光醫師親眼見到病人發病前後的情況,至今,這支病毒還被封存在實驗室裡。
致死率100%的狂犬病到底有沒有藥可救? 醫界都在拼命找答案,陳立光這十年間跟他的研究團隊也在尋找一把打開大腦的鑰匙,只有破除血腦障壁才有可能讓解藥進入大腦組織裡殺死病毒。我們也抽絲剝繭,按防疫地圖循線在靠山的鄉鎮搜尋可能的防疫漏洞。狂犬病SOS,全民都得上緊發條。
早在一個世紀前日據時代台灣就出現狂犬病,那時候已經知道要給狗狗打針還要做犬隻登記管理,前人的經驗足以警惕後人借鏡,防疫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
第3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64
2013-04-08拒絕家族企業,懷著滿腔熱血,
用相機打獵,以鏡頭說故事,為弱勢發聲的刁民。
在剛剛的華光事件中我們再度看到青年、學生站到了第一線,這是近年來台灣社運蓬勃發展的動力,你可以說他們是熱血,會不會少不經事?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和向上的機會,看這群逐夢世代如何翻轉台灣。這十年來最被一再提起,也培養出很多熱血青年知道怎麼樣組織動員的社會運動就是樂生,參與策動的人都被標上樂青這樣的身分,獨立特派員逐夢世代系列報導必然不能少了這號人物,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鐘聖雄,一個原本想要做搖滾紀錄片的年輕人卻意外的成為街頭運動的最前線,他用相機用筆說故事,讓大家聽到社會底層微弱的聲音。除了樂生,他還關心台北市都更問題、桃園關廠勞工的生計,與南部莫拉克風災的現況。捨棄了家族事業舒服的生活,阿雄寧可日曬雨淋像打獵一樣,追逐新聞,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28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