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83
2012-09-06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
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
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蘭嶼有三千人口,除了靠觀光,達悟族人都以捕魚維生,拼板船是他們的工具,從來他們都是大家一起上山砍材造船,也一起出海捕魚,互助是一種傳統,連收割芋頭,誰家有婚喪喜慶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因此當碰上兩百年來最大的風浪,沒受災的人都主動幫忙受災戶清理家園,包括才一天的工夫就打撈乾淨開元港被打沈的船隻,也才兩天就搬走路上的大石頭。
獨立特派員風災過後第一時間登上蘭嶼,我們看到從本島送來太多的物資,但當地人最欠缺的其實是資金: 一艘拼板船造價150萬,全島一百多條只倖存四十艘。
第26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482
-
482
-
482
2017-08-07台灣在民國86年3月曾經爆發口蹄疫風暴,養豬業走過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台灣的養豬產業規模只剩下過去的一半,也因為這個教訓太慘痛,許多養豬業者開始改弦更張,捨棄過去傳統養豬模式,開始執行生物安全管理計畫,避免重蹈覆轍。
台灣是島國,理論上口蹄疫應該很好根除,甚至過去二十年來,農委會喊了好幾次要拔針,也就是不再施打口蹄疫苗,不過台灣本島及離島卻總是有零星案例發生。台灣的養豬技術愈來愈先進,二十年拔一針,真有這麼難嗎?原因到底在哪裡?
今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過認定台灣、澎湖、馬祖為「口蹄疫施打疫苗非疫區」,明年只要連口蹄疫疫苗都不打,而且一年沒有傳出疫情,台灣就能進一步從口蹄疫疫區除名。現在還有一年的時間衝刺,許多豬農也在期待有拔針的一天,台灣做得到嗎?台灣的豬肉要重新回到國際市場可能嗎?
第50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82
-
482
2017-03-281937年出生於苖栗竹南小鎮,成長於鶯歌的陳映真,是台灣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左翼思想家、作家。他不只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社會主義者,他的文學、小說,以及他所創辦的人間雜誌,至今還持續影響社會年輕人與知識分子。陳映真的反抗意識,從就讀成功中學時,參與了美國大使館抗議美軍暴力事件開始。1968年他因為「民主台灣同盟案」被捕,判刑十年,移送綠島監獄。
出獄後陳映真陸續出版了《第一件差事》《山路》等小說、散文。但是只有文學、小說還不能滿足於陳映真對社會的關懷,1985年,他結合台灣重要的寫作高手,最具影響力的報導攝影家以及一群年輕人,一起催生了《人間雜誌》。希望把台灣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透過好的文學、好的紀實攝影呈現出來。《人間雜誌》所觸及的公害、核電、農民、勞工、兒童、婦女、原住民、客家運動、二二八、白色恐怖、老兵、外省人返鄉、以及國際反獨裁運動、媒體改革等等。越是弱勢,越是邊緣的議題,人間挖得越深。
八○年代《人間雜誌》的出現,對在台灣媒體發展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八○年代台灣非主流媒體兩個重要代表,除了人間雜誌,還有隔年成立的「綠色小組」。《人間雜誌》跟綠色小組關心議題接近,並互相合作。包括從報導台灣第一個公害運動-台中縣大里反三晃農藥廠污染事件、新竹水源里反李長榮化工、鹿港反杜邦、後勁反五輕等議題。特別是在報導並發起《槍下留人》援救原住民青年湯英伸行動上,影響深遠,綠色小組當時就紀錄了陳映真的談話。過去人間報導過的議題,31年後再回頭審視,仍有他的進步性,而且很多問題至今尚未解決。1989年9月《人間雜誌》雖然因為財務困難而停刊,但是從人間鍛練後,離開的記者及攝影們,也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2006年陳映真赴任北京人民大學客座教授,2016年11月22日病逝北京,享年79歲,人生謝幕。「有人雖生猶死,有人雖死猶生」陳映真的文字跟他的人道主義,以及人間雜誌的影響,就是最好證明。
在人間雜誌有兩股主要戰力 ,一部分是來們剛畢業的年輕人;一部分是已經相當有名的作家或攝影報導者。曾經在人間雜誌工作的記者或攝影,幾乎都有機會被陳映真叫進去辦公室長談,告訴他們:「不是人間的記者有多會寫,而是受壓迫底層的人民,他們的受苦們教育了我們。」並再三叮嚀記者們進入採訪現場時,要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去面對受訪者,並找出隱藏在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這份關懷弱勢,追求真相的精神,也是所有媒體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醒自己的指標。
第47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82
-
482
2012-08-22大埔農地風波再起,最後保留四戶,還是要拆,公義路上尋公義。
您還記得嗎?兩年前一群苗栗大埔農民因為縣政府要開發竹南基地,將怪手開進農田進行徵收,群起抗爭!
這個事件最早就是由獨立特派員報導出來的,還透過了部落格和臉書,將真相公開,引起社會廣泛的重視,至今已經兩年了,不過事情卻還沒結束。這個月,大埔自救會的居民再度北上抗議,因為其中有四戶人家將被拆屋、遷地,他們表示,當時行政院承諾可以原屋保留,到頭來卻是一場騙局。有的人家已經被拆了兩次,卻連最後六坪都不保,他們質疑這次拆房子的理由不合理。
跟著獨立特派員實地瞭解,在這條公義路上,最後四戶人家是不是真的有拆除的必要?給他們一個公道。
第25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482
-
481
2019-10-30台灣洗腎人口在今年創新高,位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署公布的醫療費用支出統計,107年國人洗腎人口已增加到9萬人,洗腎患者一年花掉健保513億元,位居健保支出第一位。
醫師表示,人口老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控制不佳,是造成洗腎主因。不過良好的健保、醫療制度提升了洗腎病人的存活率,讓台灣和日本一樣成為全球洗腎人口最多的前兩名。
台灣完善的醫療制度,加上編列的洗腎預算如此寬裕,似乎是洗腎病人的福音。但其實不然,台灣仍有一些地區因為種種原因,讓腎病患者得為了活下去,每天努力地奔波著。
這次獨立特派員記錄兩個台灣偏遠的地區:北台灣最遙遠的後山之一復興區,和離島澎湖。來體會當地的腎病患者,每天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透析中心來洗腎。
第620集
文字:鄭青青 / 攝影:謝孟甫 -
481
-
481
-
481
-
481
2012-10-11生命總在轉彎處會發現新的機會,
八八風災讓許多人曾經陷入困境,
但如今,他們早已不是災民,而是全新重生的農民。
今年的颱風季總算過去了,對公路工程人員來說卻是忙碌的開始,因為從莫拉克風災之後,連續幾年豪大雨不斷,山區道路一坍再坍,就拿南橫來說,本來要搶通的便道,卻在一個月前經跨部會會議評估,公路局束手無策,得歸零重新選線,選出來之後還要環評、興建,至少10年後才會通。沒了公路,不要說農產品,老人就醫、年輕人就業就學都很困難,怎麼辦呢?
這又回到老問題,為什麼八八災後原住民雖然搬到永久屋,卻始終想回山上?他們不回山上能做什麼?堅持原本的生活方式,害怕改變或對自己沒信心,可能是主要原因。獨立特派員長時間觀察,發現已經有人在改變,當認知到山上回不去了,未來不能只靠傳統技能過活,就只有改變生活方式和態度,重新學習,才能走出新的路,不必繼續靠災民這兩個字等著領補助。
第265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80
-
480
2014-11-17上星期來自大埔竹北桃園台南等各地的反徵收自救團體,到總統府前抗議,公布最新版的全國浮濫徵收地圖,比三年前他們抗爭,促成立法院修訂土地徵收條例時,又增加了十九處徵收案,總面積五千七百多公頃,裡面最大的當然屬桃園航空城,其他還包括台南鐵路東移,要被遷走的五公頃四百多戶居民。到底這些徵收有沒有必要,開發計畫要怎麼做?今天窩台灣系列報導就來探討台南鐵路地下化問題。
台南是台灣排名第三的老府城,如果從明朝時候算起,有350年歷史,一個老城要現代化很不容易,再加上人口密集,使得八公里長,跨越九處平交道、四個地下道以及三座陸橋的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談了二十年,一直無法施行。就拿高雄市來說,中央地方共同出資的高雄、左營和鳳山三處鐵路地下化工程,十五公里,總經費快一千億,眼看著106年底就要同步完工了,屆時切割高雄為南北的七處平交道,及十六處公路立體交叉,將全部消除、縫平,還可以帶動週邊商機,但是台南卻困在原地。
居民長年等火車通過平交道,其實早就不耐煩,卻無奈,誰不期待新的市容?但是反對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原本第一排店面得拱手讓人,幾十年的生活被打亂重新來過,怎麼辦?這是未來的台南市長得繼續頭疼的問題。
第37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80
2013-08-29光復新村
在九二一的摧殘和搬遷案的迫使之下搖搖欲墜
人雖然走了
卻割捨不掉對土地的情感和記憶
究竟光復新村是如何歷劫歸來?
而未來又將如何被賦予新生?
這陣子一連串的土地徵收問題從北到南鬧得全台沸騰,到底怎樣徵收土地才符合公共利益?拆與不拆誰有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這頭少了點溝通,民眾的那端多了些情緒。獨立特派員找出了一件案例可供參考: 台中霧峰有個台灣第一村,當時是一個實驗計畫,為了疏遷政府機關,包括公務員及家屬,因此1956年在霧峰蓋了這座光復新村,第二年才在南投建立中興新村。
當年它就師法英國的花園城市概念設計,有完善的衛生下水道系統,雨水污水分流,但後來因為精省,標售國土,差點被拆,當時居民大部分都搬走了只剩9戶,持續爭取保留原地。2012年終於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文化景觀,在怪手前硬是給搶救下來。但是這座過去的明日之城,究竟能有怎樣的明天?大家都在看。
不是所有的案子用抗爭的手段就能取得正當性讓政府低頭,也不是所有住了五六十年的房子都能被當成古蹟文化,但是因為台灣很民主,每個人都可以抒發意見爭取人權,相對而言政府就變小了,政策上需要更多時間去協調,建設可能無法一步到位,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第31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480
-
480
-
479
-
479
2012-09-06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
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
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尤其現在正熱門的都更議題,在沒有社區文化和情感的基礎下,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錢這個字,像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一帶,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的隔壁,就有百年古蹟,還差點被拆了蓋大樓。
一百年前這裡曾經是北部重要的甘蔗產區,裡頭有糖廠,後來被廢,興建國宅,1997年因為要蓋大型療養院,居民七百人遊行抗議,反倒從此凝聚彼此的感情。居民要求保留綠地成公園,真的被政府接受了,這是第一次由民間提出的都市計畫案,打敗了政府版,非常難得,百年糖倉也核定為市定古蹟,還連著十二年每年舉辦甘蔗祭。讓我們走進糖廍社區。
第2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479
-
479
2011-08-05 -
478
-
478
2017-03-28南韓總統朴槿惠的政治風暴,其實是由密友崔順實的女兒鄭尤拉先被踢爆以特權方式,進入名校梨花女子大學,並且施壓教授來獲得成績而開始。掌握消息的南韓有線電視台JTBC更獨家挖掘到崔順實的筆電裡面有朴槿惠的演講稿,揭露了這起干政醜聞。因為這起事件JTBC成為南韓人心中敢說真話的良心電視台。
而具有國營色彩的KBS、MBC等韓國無線電視台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報導,甚至迴避報導,逐漸失去人民信任,收視率低迷。不但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甚至被民眾唾棄。國營電視的新聞人發起了罷工抗議,設法努力找回新聞自由還有民眾的信任。獨立特派員深入南韓電視台,了解政治風暴下的南韓新聞圈發生了什麼樣的劇烈動盪。
第483集
文字: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 -
478
2017-03-23 -
478
-
478
2014-05-12台灣食品爆出很多造假事件,但有沒有想過以低報高、以假亂真的不只食品,還有價格節節高漲的房屋。一般人買房子都非常講究建材、磁磚或是裝潢,卻很少人注意混凝土的骨材,事實上,蓋房子的砂石,每一種來自不同礦區,好壞差很多。
台灣最近每年向大陸進口1300多萬噸砂石,有8成都用在北部,但是8年前,大陸限制河砂出口,進口到台灣的都來自礦山甚至的淡化海砂,這些砂的品質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地區高樓林立,有人估算新成屋恐怕四分之一有氯離子超量的海砂屋問題。
其實八八風災給我們帶來大量的砂石淤積在河床上,至少可供50年以上使用,但為什麼放著在地的砂石不用,那就是價格問題了。一些營建業的大廠為了成本便宜、賺更多,全被每建坪少五百塊的中國進口砂攻陷了。來看獨立特派員的調查報導。
第34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78
-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