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73
2013-11-14台灣人口老化 速度全球第一
長照十年 台灣還在原地踏步嗎?
有效政策鼓勵年輕人投入長照產業,到現在還在倚靠外勞。其實不只一般人,心智障礙者也會老,他們比正常人提早退化20年,老化速度是2倍。內政部統計45歲以上心智障礙人口近8萬,因為醫學進步,他們的壽命也延長了,這卻苦了他們的父母,經歷長達數十年的照顧,以前還能抱得起背得動,現在自己都得人攙扶,怎麼負擔得起照顧中高齡智障子女的工作? 台灣照顧機構普遍不足,幾乎九成的憨老家庭都在獨力支撐,老憨兒加上老父母,雙老家庭是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問題。
最近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衛福部被叮得滿頭包,但其實自從7月份由衛生署正式升格為部之後,內政部社福工作也移撥給衛福部負責,長照就是重點業務,人多了預算也多了,就希望能突破長照進度緩慢的僵局。衛生福利部還有很多事要做!
第321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陳宇範 -
441
-
477
-
392
-
413
-
378
-
403
-
472
-
471
-
566
2009-11-26在先前幾則【活躍老挪威】的報導中,我們介紹了因應老化的觀念和政策,事實上在挪威這個老人照顧著稱於世的國家,還有另一個影響老人照顧品質而外界較少介紹的因素。就是該國有許多很有影響力又充滿人味的非營利組織。這些組織不斷按著社會發展和老人的需要, 創造新的社會制度,開發新的社會資源,使許多被忽略的人和需要得到滿足。
接下來我們選擇一些組織和發展的成果介紹給台灣觀眾,包括地方民意機關裡的老人事務諮詢委員會、先進的失智照護中心以及懷舊資源中心。或許這些發展讓我們對於老人服務組織有些不同的想像,一個社會利他型民間組織多或少,是公民社會很好的檢驗標準。
隨高齡社會來臨,民間組織如果呼應社會需要,往往可以發揮可觀的力量。但重要的是,需要花些時間去了解老人的想法和需要。挪威的例子可見,窩心又有意義的活動未必都要花很多錢,而是有熱誠和專業知識為基礎,再加上社會有共識支持。專業知識和社會共識正是我們未來有效運用資源提昇老人生活品質可借鏡之處。這些都還有賴民眾、社政人員、醫療人員與從政者一起努力,把照顧老人真的當一回事。
第125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59
-
550
-
464
2009-10-29 -
490
2009-10-22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老人多牽涉的資源分配、照顧品質和老年生涯發展議題,都逐漸浮現檯面。
挪威心 • 台灣情:畢嘉士醫師的故事下個月的二十三號是家庭照顧者日。我們將從這週開始,接連一個月為您報導相關專題。與老人相關的政策,包括大溫暖、十年長照、年金,還有長照保險等等,能不能把這個快速老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帶入更高境界,是大家都應該關注的課題。和台灣一樣是高齡社會的北歐國家挪威,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運用資源因應日益沈的人口老化現象。
其實人口老化未必都是社會發展的負數,也可以創造許多豐富有去的生活驚奇。獨立特派員的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實地到挪威,觀察挪威因應高齡社會的同時,如何維持人的價值與尊嚴。本周首先要透過一位在台灣服務數十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的故事,看看他為台灣的老人照顧和人性尊嚴的提升,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第12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