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社福弱勢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三分之一的實驗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在台南學甲甘神父創建了台灣第一間的早療中心,近年他更主張應該採融合教育,讓發展遲緩的孩子跟一般生一起上課生活,這才是社會的正常面貌。
除了甘神父的融合幼稚園,新竹也有一所台灣獨一無二實驗了25年的融合學校,從幼稚園、國小到國中,每個班級都有三分之一是特殊孩子,他們叫小天使,上課,一般生會幫小天使握筆寫筆記,下課,也玩在一起,我們還親眼看到為了照顧妥瑞症同學,一定會有人坐在他前面保護他怕他摔倒,對特殊生來說,能夠跟普通孩子一起學習的經驗很重要,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唸這所學校,每天開車大老遠將小孩送來,甚至辭掉在美國的工作,帶孩子搬回台灣。不過很可惜,因為沒有法源依據,這個夏天過後,計畫要結束了。
第35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014-07-08社福弱勢
慢飛天使爺爺
這個單元我們要來報導一個人物--甘惠忠神父,以及他推動的融合教育。五十一年前、甘神父從美國來到台灣、展開他長達半個世紀、照顧遲緩兒童的志業。所謂的融合教育、就是把握三歲前的黃金期,讓發展遲緩的孩子跟一般小朋友一起上課,讓不同能力的兒童學會同理心、彼此尊重。
在一開始的時候、家長沒有這個觀念,甘神父自己走進社區、找父母談,讓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而現在、甘神父在台南學甲設立的伯利恆融合班、不但受到當地的肯定、還有家長大老遠把孩子帶過來上課,本來的慢飛天使、一個一個展翅飛翔、還有人要上大學了。但甘神父總是覺得還不夠,他有一個最後的心願,就是在學甲蓋一間「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這個夢想,需要更多人來幫忙。
第35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