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15
土地環境
文字:張筱瑩
攝影:賴振元
2025-11-26
新時代治水–暴雨下的新思維
台灣長年受到颱風和西南氣流影響,加上氣候變遷,短延時強降雨越來越頻繁,經常超出排水系統的保護標準,造成嚴重水患。面對新型態的氣候挑戰,治水思維也必須轉變。
水利署近年參考荷蘭還地於河、在地滯洪的做法,在高雄美濃與農民合作,推動一年三作,一期種稻、二期種水、三期種蘿蔔。透過獎勵金機制,鼓勵農民在每年五月到九月的豪大雨季節,將農地作為臨時蓄洪池,降低河川負荷。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降雨,任何水利工程都有其侷限,唯有提升承洪韌性,才能與極端氣候共存。
986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08-14
凱米啟示錄
七月底凱米颱風來襲,強降雨重創中南部,其中高雄平地單日累積雨量,超越了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加上天文大潮,全市25個滯洪池全滿,造成許多地區汪洋一片,滯洪池的效果受到質疑。
而台南、嘉義的超大豪雨,也造成洪水沖破八掌溪橋旁的堤防,淹沒大片農田,讓畜牧業者損失慘重,光是台南地區,災損金額就高達三億五千多萬。
二十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投入龐大的治水經費,推動各種水利工程建設,但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卻一再挑戰工程設計的安全標準。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還能再做些什麼?
第864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486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民生之必需,基礎建設學問大!
2012-02-22
城市腳下水彎彎
高雄一年多前,九一九也淹了一場大水。台灣因為過度開發、都市人口密集,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瞬間暴雨,問題比荷蘭更嚴重。
內政部長李鴻源在上任前就多次視察高雄,建議跟荷蘭一樣,把防洪與都市規劃結合起來,現在已經在淹水最嚴重的地方做了三個滯洪池,還計畫在大樓底下增設水道,讓洪水有路可走。
第23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