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
2015-03-23藝術
戲台滾人生
這個星期獨立特派員要給您一點不一樣的,帶您滾歌仔。 歌仔是歌仔戲最原始的表演型態。百餘年前福建漳州地區民間流行的「歌仔」,隨著移民傳到蘭陽平原,當時農民閒暇之餘,三三兩兩會在廟埕、樹下以簡單樂器伴奏,唱小調自娛。後來加上動作,變成有角色有故事情節的曲目,這就是「本地歌仔」。
壯三就是台灣最早唱歌仔的社區。 壯三在哪?就是現在的宜蘭市東村社區,那裡有台灣唯一的民間歌仔戲團,壯三新涼樂團,1937年就有人在三聖宮開館授徒,1953年因為不敵專業的戲班子而解散。後來本土戲曲漸漸被重視,唱花旦的陳旺欉成立了「壯三新涼樂團」,學員中大多沒有舞台經驗,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唱出了名堂,。而在陳旺欉去世後,由他的兒子陳茂益接棒,前年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團體」,撥款補助。看起來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但就在同時,也出現了波折。
第39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2014-10-13青年世代
少年做大戲
最近有很多負面新聞,不過讓人感到些許振奮的就是仁川亞運,中華隊摘下十金18銀,他們都是長期苦練才有今天的果實。其實不少需要苦練的行業,比如歌仔戲,不約而同,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歌仔戲團這兩年都在交棒中,將長年培養的子弟兵推上舞台,讓戲迷們認識新面孔,驗收他們的成績,他們都是90年後的孩子,這也代表葉青、楊麗花的那個年代過去了,現在和未來將創造出新的歌仔戲明星。
台灣歌仔戲團很多是家族經營,也讓子女傳承衣缽,從跑龍套一路演到主角,只要肯努力、練出本事就可以順利接班。但有些孩子家境不好,因為可以減免學費進劇校,也有的有興趣,不過沒有家族劇團的背景,想吃這行飯就更得有決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歌仔戲新生代如何才能留在舞台上,給後起之秀多些掌聲。
第369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
2013-11-21教育
金腳玉步來看戲
你以為歌仔戲沒落了? 那你就錯了!
一群追戲族追追追 搶位子 送禮物
在戲棚腳看見最炙熱真誠的臺灣活力。
在我們的現實環境裡充滿不信任、不安全和不真實感,但是來看看這個地方:廟口、野台卻還保有純樸本色。很多人以為從最早的楊麗花,到現在的明華園,台灣歌仔戲沒落了,知名的劇團寥寥可數,但其實,當前的臺灣歌仔戲並非完全慘澹經營,也不是只有一家明華園。有的的確没落,觀眾寥寥可數,卻也還有許多正臻成熟階段,尤其在南部,幾家本土戲團平常演民戲堅持面對觀眾,一年裡也一定準備一場大戲進劇場,企圖心十足,他們帶動一波波追戲風潮,戲迷往往得花一整天坐火車來看戲,還要搶位子,他們大方貼賞金、送飲料送禮物。獨立特派員就帶大家來到戲棚腳,看最炙熱真誠的臺灣活力。
走一趟秀琴歌劇團的戲棚腳,您還會說歌仔戲都沒觀眾了嗎? 我們發現,只要劇團用心,演員賣力演出,就越能引起台下觀眾共鳴。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北部的另一個劇團,不同於秀琴的傳統演出,他們試著融入舞台劇、崑曲和時代元素,在劇本上做多元而大膽的創新,挑戰禁忌話題。
文化是社會現象的呈現也是心靈上的解藥,很多社區大學現在也都開了歌仔戲的課程,不管你是學戲還是單純看戲,其實機會很多,還有的是免費的酬神戲。只不過要有心理準備,別以為沒什麼人看而姍姍來遲。
第32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陳宇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