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鮭魚的難題
人經常站在自己的高度,輕視其他物種,但終究還是無法違逆自然,古今中外的許多經驗,不斷提醒我們這個鐵律。金門小水獺的走失是一項警訊,而遠在歐洲的萊茵河流域,也有一段鮭魚無法迴游的歷史,背景是工業化產生的嚴重污染。但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這幾年當地如何亡羊補牢。
在工業革命後的兩三百年間,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為了發電為了航運,萊茵河流域沿途築起十座水壩,以穩定水量與流速,但如此一來,雖然馴服了大河,河裡的生態卻受到衝擊,五十年前盛產的鮭魚從此絕跡。
可能有些觀眾朋友還記得,獨立特派員先前曾拜訪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那裡的印地安人有個古老傳說:相信鮭魚消失的那天就是世界盡頭,這個故事還真的有科學根據,因為鮭魚的確是一種環境指標,當河流不適合鮭魚生存,又怎麼能養活人類呢?於是美國人動手拆除艾爾華流域的大壩,讓鮭魚重返,而歐洲人現在也想讓萊茵河的鮭魚回來,但是從北海迴游返鄉,得游上千里路,萊茵河的鮭魚辦得到嗎?
第36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13-12-23科學新知
3D列印 自造者革命
科技演進一日千里,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改變人類的生活,如果我們從牙齒到內臟都可以一指搞定,只需要滑鼠鍵盤用3D掃描,再利用樹脂金屬這些材質層層堆疊列印出來,就像頭蓋骨,將30微米細如髮絲的鈦合金,來來回回一層疊一層,11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成形,真是太神奇了 !
《經濟學人》曾指出,3D列印將帶領人類進入第三波工業革命時代。其實早在30年前就有3D列印的雛形,卻直到近幾年才轉趨成熟,美國科學家列印人體器官進行實驗,歐洲的建築師用3D列印蓋房子,中國則正在打造新一代的戰鬥機,只要有想法有藍圖,3D列印幾乎沒有印不出來的,這場革命將對人類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社會又會面臨怎樣的道德挑戰? 獨立特派員要帶您來到未來世界。
第32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陳宇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