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北風(下)
台灣很多地方都要觀光,很多年前大家挖空心思就開始設計各種名目的節慶活動: 海洋音樂節、童玩節、蓮花季、桐花祭...一籮筐,但憑空生出來的觀光活動總沒有腳踏實地有文化和自然為根底的來得長久。
上個星期我們播出北風馬祖紀錄片上集,今天要繼續播完下半段,完整告訴您馬祖這個地方因為最晚解除戰地政務,又離台灣比較遠,可以說是封閉在閩江口外,所以保留很多自然風貌以及傳統習俗,去過的人都很難忘,擁有絕對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好像從來不曾站在馬祖這邊,所以他們最後只能靠人民自決,博弈公投試圖改變命運。
當年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馬祖人都先後跑到台灣,因為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對馬祖的記憶是痛苦不忍回顧的,但多年後,鄉愁讓他們重返故里,卻只見蕭條與荒涼,又感到一股惆悵和虧欠,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 其實想想不只馬祖如此,很多台灣南部或偏遠鄉鎮的人也急著往城市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不同地方輪番上演,不都一樣? 放棄了原本的生活和基礎工作沒人要做,就像馬祖的漁業沒人接棒,到時候好吃的魚都得靠對岸運來,我們究竟還剩下甚麼? 繼續來看北風下的馬祖。
第336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北風(上)
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2014-01-14攝影:張智龍
媽祖任務
這個月初博弈條款雖然在立法院初審通過,但三分之二的條文沒有達成共識,得交付朝野協商,恐怕又有得拖。對馬祖來說,軍隊已經撤得只剩三千人不到,一定得拼觀光。
與其空等博弈,不如仰仗去年十月落成的媽祖宗教文化園區來得實際一些。在台灣本島,每年三月台中大甲媽出巡吸引百萬信徒跟隨,已經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周邊相關活動帶來30到40億元商機。
馬祖是媽祖娘娘的靈穴,也就是當年媽祖落水後屍身漂上岸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座高達三十公尺的媽祖巨神像,守護著海上往來的船隻和漁民,耗資兩億四百多萬的宗教文化園區不但想一搏台灣觀光客的商機,也想爭取對岸福建的旅遊團,畢竟從馬祖北竿到最近的福建黃岐才25分鐘航程,預計今年通航後可以實現一日生活圈。
第33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