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55
-
450
2012-07-18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7/7公投過關,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獨立特派員帶您遍訪馬祖四鄉五島,聽聽當地人的聲音。
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馬祖人對博弈公投,贊成或反對,各有不同主張。7/7公投過關,這是他們長期被邊緣化後的選擇。一家分三國,三代有不同的看法,很多老人家說,他們是為下一代尋找未來的機會,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公投結束,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賭場預定地在北竿,這裡到處是至少五千萬年前的火成岩地質,沈默的螺蚌山能經得起炸山、剷平嗎?
博弈草案還躺在行政院,水電、交通、基礎建設問題一籮筐,最少五年後才看得到,那麼當馬祖駐軍越來越少了,當地居民要怎麼觀光自救?
第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521
-
422
-
331
2012-05-17 -
459
-
501
-
343
-
447
-
400
-
386
-
412
-
259
-
537
-
406
-
428
2010-01-21 -
468
-
439
-
533
2009-12-03挪威有個歷史悠久叫做女性公共衛生協會的組織,晚近投入發展失智專業照護中心。由於規劃營運方式專業,有效減少一般失智者經常發生的焦慮不安等困擾,而不是只藥物和強制手段。
對於一樣失智老人快速增加的台灣來說,怎樣建立專業照護機構尤其值得觀摩。來看這個組織怎樣創建全挪威第一個完全以失智照顧者為服務對象的照護機構。
挪威的非營利組織「女性公共衛生協會」早年做母親和幼兒照顧。晚近發現挪威安養中心只有百分之二十有失智專門照顧,到2050年挪威有十四萬失智老人,恐怕更多失智者被送往精神病房得不到適當治療還受苦,於是發展新一代失智照顧中心。
台灣失智人口一直在增加,目前治療的主流思維一如其他疾病,都是強調用藥。然而用藥的諸多副作用往往成為老人生活意志和器官功能雙重衰退的重要因素。挪威例子可見,許多能改善失智者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都和藥物無關。當然這需要投入研究來證明。而國內支持研究經費的大宗來源主要是藥廠和政府。
在藥廠顯然不會支持減少藥物的研究之下,政府可能就得多投注資源於此。而挪威失智中心除了照顧主管還配屬研究人員在第一線的設計也很值得參考。能在非藥物治療和相關研究兩方面多下工夫相互呼應,我國的失智照顧才能幫助更多患者走向更有品質與尊嚴的晚年。
第12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566
2009-11-26在先前幾則【活躍老挪威】的報導中,我們介紹了因應老化的觀念和政策,事實上在挪威這個老人照顧著稱於世的國家,還有另一個影響老人照顧品質而外界較少介紹的因素。就是該國有許多很有影響力又充滿人味的非營利組織。這些組織不斷按著社會發展和老人的需要, 創造新的社會制度,開發新的社會資源,使許多被忽略的人和需要得到滿足。
接下來我們選擇一些組織和發展的成果介紹給台灣觀眾,包括地方民意機關裡的老人事務諮詢委員會、先進的失智照護中心以及懷舊資源中心。或許這些發展讓我們對於老人服務組織有些不同的想像,一個社會利他型民間組織多或少,是公民社會很好的檢驗標準。
隨高齡社會來臨,民間組織如果呼應社會需要,往往可以發揮可觀的力量。但重要的是,需要花些時間去了解老人的想法和需要。挪威的例子可見,窩心又有意義的活動未必都要花很多錢,而是有熱誠和專業知識為基礎,再加上社會有共識支持。專業知識和社會共識正是我們未來有效運用資源提昇老人生活品質可借鏡之處。這些都還有賴民眾、社政人員、醫療人員與從政者一起努力,把照顧老人真的當一回事。
第125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59
-
550
-
464
2009-10-29 -
490
2009-10-22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老人多牽涉的資源分配、照顧品質和老年生涯發展議題,都逐漸浮現檯面。
挪威心 • 台灣情:畢嘉士醫師的故事下個月的二十三號是家庭照顧者日。我們將從這週開始,接連一個月為您報導相關專題。與老人相關的政策,包括大溫暖、十年長照、年金,還有長照保險等等,能不能把這個快速老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帶入更高境界,是大家都應該關注的課題。和台灣一樣是高齡社會的北歐國家挪威,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運用資源因應日益沈的人口老化現象。
其實人口老化未必都是社會發展的負數,也可以創造許多豐富有去的生活驚奇。獨立特派員的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實地到挪威,觀察挪威因應高齡社會的同時,如何維持人的價值與尊嚴。本周首先要透過一位在台灣服務數十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的故事,看看他為台灣的老人照顧和人性尊嚴的提升,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第12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531
-
492
2009-10-02台灣有躲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嗎?從歷史的資料一起來了解當年台灣的情形。前一陣子大家戰戰兢兢提防的H1N1新流感,最近在台灣好像有疫情降溫的跡象。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擔心,北半球從十月開始,要進入第二個爆發潮,而台灣的專家也認為,十月分可能是疫情的高峰期,提醒大家不要掉以輕心。
其實H1N1並不是第一次造訪人類,1918年引起全球恐慌的「西班牙流感」,就是H1N1病毒造成的。很多人誤以為台灣躲過了那一波大流行。不過其實在那一波疫情當中,台灣總共有八、九十萬的民眾受到感染,死亡人數超過了四萬人。為了讓觀眾了解當時大流行的情況,我們特別去找出將近一個世紀前,媒體報導全台疫情的資料。請大家一起來了解,台灣是如何走過1918西班牙流感的病毒風暴。
第11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