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383
2021-03-17您家裡是否常常有多餘的食物吃不完呢?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剩食進入垃圾掩埋場,在分解過程中產生溫室氣體,成了全球暖化的幫兇,而在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據統計也有275萬噸,這些剩食能不能有更好的去處?
現在網路上出現一些剩食社團,讓大家把吃不完的食物,例如逢年過節收到太多禮盒,或者是東西買太多了怕過期,都可以將訊息放到剩食社團,請大家一起分享幫忙。也有不少早餐店和麵包店每天會將賣不完的餐點公布在社群媒體,很快就會有人來領取。
另外在台北則有位里長方荷生,協調量販店和超商將要下架的即期商品和食材,做為老人共餐及國中小課輔班的食材,甚至還開了食物銀行,幫助弱勢家庭。來看剩食透過巧思與共享,如何展開新的旅程。
第69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31
2021-03-10近幾年,全球因為人口老化,和慢性病不斷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年攀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報告指出,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也就是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的現況如何?依照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是每5人有1人失智。推估未來46年內,台灣失智人口數,會以每天平均增加約36人的速度成長,因此預防失智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兩年前開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和一群年輕的職能治療師攜手,深入偏鄉,用創意的方式,協助長者及早發現和預防失智,他們終極目標是要打造出一個友善失智社區。
第689集
文字: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
613
-
710
-
417
-
589
-
574
-
392
-
755
-
849
2020-12-09最近的大學校園,很不平靜。11月初,3名台大的學生輕生,留給社會很大的遺憾,想不到才到月中,又陸續傳出淡大、海科大和成大等3位學生,自殺身亡。短短9天,就發生了6起憾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需要被關注。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學生意圖自殺的人數,有800多人;2019年則有1350人,增加68%。而在大專院校學生自殺致死的事件中,2019年有59件,到了2020年11月中為止,已經有76件。大學是學生和社會新鮮人之間的過渡時期,因此社會期待、父母希望和自身理想、自我價值等因素,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安緊張的情緒。
這時,身旁的親友該怎麼察覺跟陪伴?校方又可以怎麼做來守護這些正值青春年華,卻焦慮徬徨的學生們呢?
第67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370
2020-12-092017年台灣全面實施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為了避免動物收容所爆滿、人力不足,很多地方縣市都是採取TNVR做為零撲殺政策的主要配套措施。所謂TNVR 也就是捕捉、絕育、注射疫苗、再原地回置。
像2015年 提早開始實施零撲殺的新北市,當時他們以河濱公園做示範區實施TNVR, 與當地餵養流浪犬的愛媽們合作,將狗絕育之後再回置,持續由愛媽們繼續餵養這些浪浪。
不過即使如此,現在很多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還是都面臨超收的問題,因為很多地方居民他們不願意流浪犬抓走後又放回社區,或是一些比較兇具有攻擊性的狗也不適合回置。為了替牠們找好歸宿,台南市動保處特別成立毛小孩職訓中心,依照每隻狗狗不同個性幫牠們媒介找工作。
第67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17
-
437
-
597
2020-11-18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長照模式也不斷翻轉創新。中部的達觀部落,有個以照服員為核心的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伯拉罕在泰雅族語裡面,有烤火、互助、興旺的意思。這裡有一群人,為大甲溪及大安溪畔,需要照顧的長者建立可以社區共生的家。
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的主要推動者是林依瑩,他從台中市副市長的職務離開後,不只實際接受照服員的訓練、取得證照,2018年底開始到大甲溪、大安溪部落展開對談。他一方面到現場累積第一線照服員的實務經驗,一方面開始結合部落有意願者,共同催生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
現在這裡照顧的個案有九十幾人,他們努力實驗各種照顧模式,包括:一天多次的走動式照顧、重症返家、高復能照顧、空間美學規劃、共生照顧。讓這裡就像部落的生活中心點,以一個社區共生的力量存在。
第67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57
2020-11-11過去,台灣對流浪動物一直是以捕捉撲殺,來解決大量流浪犬貓的問題。2017年政府實行「零撲殺」政策,使台灣成為繼印度後,亞洲第二個實施零撲殺政策的國家。
現在零撲殺政策上路快四年,很多縣市的公立動物收容所都已經面臨超收的困境。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台北市的超收率竟然高達226% 。在相關配套不足下,公立動物收容所嚴重超載,而民間到現在也還沒有任何一間合法的收容所,讓大家很難知道這些流浪犬在私人狗場是否有被妥善照顧,或是飼養環境是否合適。
面對這些困境,政府對私人狗場至今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即使有民間動物收容所想申請合法,也是困難重重。除了土地使用分區的問題,還有建照申請等,都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對有心人來說,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第67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