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166
全球脈動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5-07-30
穩定幣 金融貨幣戰爭
最近大家應該經常聽到穩定幣三個字。一直以來虛擬貨幣和實體經濟,猶如兩個平行世界。七月中,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了穩定幣創新與監管法案,也就是俗稱的天才法案,為穩定幣立下首部聯邦專法,也為加密金融開啟新篇章。美國期待,透過穩定幣相關法案,主導加密金融規則,延續美元霸權。
然而,穩定幣是否真的穩定?以今年六月上市的穩定幣發行商Circle為例,錨定法幣、中心化的發行,獲得市場的青睞。但是穩定幣在區塊鏈上流通,相關的監管、對各國貨幣主權、實體金融帶來哪些影響,仍有待觀察。唯一確定的是,穩定幣即將掀起一場金融革命。
第913集
文字
婁雅君
攝影
袁宏書
355
全球脈動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06-25
南韓戒嚴後 – 總統府新主人
今年6月3日,南韓舉行第21屆總統選舉,由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推派的候選人李在明,贏得大選。南韓戒嚴事件引發的政治動盪,在新任總統出爐後,暫時落幕,不過新政府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南韓社會嚴重兩極對立,得票率未過半數的李在明,對內如何挽救經濟,團結國家;對外如何平衡美中關係,與北韓展開對話,在在考驗著他與執政團對的智慧。南韓的未來走向,全球都在關注。
第908集
文字
尹雯慧
攝影
羅盛達
502
全球脈動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4-04-24
金色拱門帝國
麥當勞今年邁入第70個年頭,進駐台灣也滿40週年了。它從賣一個15美分的漢堡,到如今,門市遍及超過100個國家,約4萬家餐廳,曾一度被稱為20世紀的日不落帝國。
麥當勞為何能跨越種族藩籬,成為餐桌上的共同記憶呢?而它所引發的速食文化影響、經濟效應、健康爭議,甚至成為國際政治角力的一環,都讓麥當勞不只是個速食業龍頭,還有更多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所代表的複雜意義。
第84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485
全球脈動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24-01-10
文創泰驚豔
1997年的亞洲曾爆發一場金融危機,當時泰國一度瀕臨破產,之後泰國前總理他信上台,決心要以發展觀光和文創產業帶領泰國擺脫經濟困境。而現在,泰國時尚設計已經在國際嶄露頭角,他們將文化創意融入都市設計與生活,將曼谷一步步推向全球化舞台。
2019年,曼谷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設計創意城市。泰國透過文創推升國家的競爭力,而觀光產業更是蓬勃發展,每年約有三、四千萬名觀光客,位居世界旅遊排名前十大。值得注意的是,泰國的文創和觀光和台灣發展的方式不同,他們擅長以在地文化和生活經驗,帶給人們不同體驗。
第835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499
全球脈動
編輯精選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3-11-08
印度崛起 – 婆羅多的新生
說到印度南方的科技大城–班加羅爾,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印度矽谷」的響亮稱號。它被牛津經濟學院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將是全球發展最快速的城市,無論在資訊、綠能、汽機車、會展、新創等產業領域發展,都具有領導性地位,吸引許多國際企業以及印度國內公司,到此設廠投資,看中的就是高素質的年輕專業技術人才。其中,也包含跨國經營的台商企業。
面對這個語言文化及法規政策上,和台灣有著巨大差異的機會之地,究竟有什麼魅力?又有哪些挑戰?印度的經貿發展,同時帶動語言人才的需求,中文教學市場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第826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327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2021-09-29
疫情下的就業難題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雖然台灣的經濟在出口支撐下,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但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疫情最嚴峻的6月份,台灣的勞工失業率高達4.8%,創10年新高。
國內勞動市場受疫情衝擊,產生惡化的情況,需要被檢視與關注。政府做的超前部署不只有防疫政策,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也同樣需要前瞻思維,才能帶來轉機。
第71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441
青年世代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0-09-02
卡關的新冠世代
武漢肺炎襲擊,全球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台灣無薪假人數也已衝破三萬名,勞工市場的就業機會也因此大幅縮減。根據人力銀行調查,今年3月到7月,全職工作職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6萬個,其中,社會新鮮人的職缺,也一共少了14萬個。
在經濟烏雲籠罩下,這一代的青年,面臨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被取消的困境。尤其是應屆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連出國留學都困難重重,這些族群被稱為「新冠世代」。他們有什麼樣的心聲?下一步,又有何打算呢?
第66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