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51
科學新知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2-11-16
科研火箭的下一步
國科會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設置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繼陽明交通大學大之後,上週由成功大學航太系師生組成的團隊,再次發射兩節式混合火箭。
火箭發射當時,全場都很興奮看著火箭高飛,不過事後成大驗證資料時發現,因為高空風速太強,而且風向轉變,導致電腦鎖死、火箭無法脫節,未來他們將著手提升火箭的強度、以及抗風的評估標準。
台灣歷經這兩次科研火箭試射,如何從中記取教訓、朝火箭MIT前進?還有這個發射場域未來將如何提升?對於當地又產生哪些影響?
第77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39
科學新知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2-05-11
台灣火箭快飛
太空時代已經來臨,去年底台灣第一個國家級的科研火箭發射場,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誕生,儘管地方還有少數疑慮,這個發射場還是透過當地原住民部落會議通過了。
第一次火箭發射原本要在5月3日登場,不過正好遇上東北季風報到,強烈的風雨一度讓發射延後,最後因為系統出問題而取消。
這個火箭發射團隊是由陽明交通大學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組成,他們研發的是可以導控飛行方向的混合式火箭,如果成功將是領先全球的研究,而帶領著個計畫的,正是人稱火箭阿伯的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火箭背後的故事,還有它未來將對台灣太空產業產生哪些影響。
第749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13
青年世代
文字:萬真彣
2017-03-27
帶我去太空3
八年前,四個大學教授帶著一群學生,用土法煉鋼的方式不斷研究,打造出低成本的混合式燃料火箭,連美國太空總署 NASA都佩服不已。
現在他們組成ARRC前瞻火箭中心,自籌1600萬的研發費用,經費常困窘到老師們開玩笑說要帶著學生去搶銀行,不過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也吸引不少貴人相助,現在他們瞄準微衛星商機,要實現讓台灣本土火箭飛上太空經濟市場的夢想。
第44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鄭凱文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