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53
-
55
-
572023-10-11有鑑於溫室效應對人類生存威脅越來越大,全球超過130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台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約2.75億噸,其中像台電去年的碳排就超過1.2億噸,打造零碳電力是台灣邁向淨零重要關鍵。
根據政府能源規劃,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60至70%,同時搭配9至12%氫能,還有20至27%的火力發電,必須要靠碳捕捉和封存才能夠達成零碳電力的目標。能夠將二氧化碳封存或再利用的碳捕捉科技會是淨零排放的解方嗎?
目前台電在台中電廠加緊試驗,將蓋起全台灣最大的碳捕捉場。二氧化碳的減量技術已經成為顯學,如果能再加以利用還可以創造商機。成功大學的陳志勇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石化原料,是一項創新技術。不過現在碳捕捉和再利用的成本都很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這些新科技能否產生經濟效益最大關鍵。
第82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67
-
512023-06-21面對2026年碳稅開徵,2050年淨零排放,世界各國都面臨極大的減碳壓力。氫氣,被視為終極的潔淨能源,是達成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的重要選項。
國際上,氫的運用,主要在發電、工業以及運輸三大領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布局氫能,但是氫的供應鏈,仍處在發展階段,價格昂貴,仰賴政策的補助。
2023年,可以視為台灣的氫能元年,在經濟部頒布的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氫能的應用從今年開始,台電的興達電廠,預計在年底測試天然氣混燒氫氣發電。台灣第一部氫能巴士,也在五月亮相。
不過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法規,尚未具體及頒布。台灣在氫能的布局上,如何跟上各國的腳步,無法單靠產業之力,需要政策的支持並與國際合作,才能邁向淨零之路。
第80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