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512022-10-19
-
532021-09-29去年十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現在幾乎90%的確診案例都與Delta有關。中研院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早在今年二月就已經注意,並做深度的解析。已經攀升到最高峰的Delta,究竟還會影響多久?是否持續變異?監測網也在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新冠肺炎2019年底流行以來,人類一直在跟變幻莫測的變種病毒作戰。世界衛生組織才在九月初,將變種的病毒株B.1.621,正式命名為「Mu」,並列入需要留意的名單中,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被WHO監控的的變種病毒株名單中,「R.1」竄出來,「R.1」 目前已經出現在37個國家,累計感染個案超過一萬例,美國就佔了五分之一。全球累計到九月底,即使打了快58億劑的疫苗,碰到變種病毒,還是只能苦苦追趕,見招拆招。
第71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52021-05-19台灣過去一年在防疫上的成效,全球有目共睹,不過這次疫情連環爆,是否因為太過輕敵,也未能在出現破口時立即掌握先機,不只好幾個社區發生群聚感染,也讓好幾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首當其衝。
全球防疫進入第三波之後,施打疫苗成為關鍵,現階段來說,台灣只進來30萬劑左右的AZ疫苗,全國施打率還不到總人口的1%。隨著感染源不明個案愈來愈多,加上國產疫苗最快在七月才能申請緊急授權,這段空窗期防疫怎麼調整,非常重要。
其中已經影響或未來可能威脅台灣的變異病毒株,要怎麼知己知彼,制敵在先?由中研院成立的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不只分享世界資料,並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的資料,分析120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變異病毒主要仍是第六型。究竟有哪些變異株更具傳播力?
第69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72020-08-12武漢肺炎全球流行以來,目前已經超過2000萬人確診,70多萬人死亡,而台灣從4月12日最後一例本土病例確診後,四個月來,除了境外移入,沒有再新增本土案例,台灣真的就從此沒有本土病例了嗎?
過去一兩個禮拜以來,陸續出現疑似武漢肺炎的的隱形感染者,感染源又從何而來?到底社區存在多少無症狀感染者?以及確診者身上的抗體有沒有保護作用,會不會消失?都有待更多追蹤與科學證據提出解答。
為了釐清這些問題,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衛生局、彰化基督教醫院、中研院合作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計畫。設定的調查對象是五大高風險族群,包括十幾位確診者。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抗體檢測試劑,彰化衛生局找出受試對象抽血,透過有系統的血清檢驗,可以反映疫情的樣貌。
獨立特派員從六月中第一場抽血檢測,就開始記錄,目前已完成大約三、四千人,初步檢驗發現有1~2%受試者,呈現陽性反應。在五大類族群中,有四類族群都有人驗出抗體陽性反應,證實的確有些非典型或無症狀感染者漏接的案例存在。
但是對於初步報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未來研究結果出爐再做參考,並強調「中央追求是風險可控,社區裡有潛在的無症狀個案是可以預期」,跟公衛學界看法,各有見解與堅持。
第65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