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公衛
-
352021-12-01上個月初,南非出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它命名為Omicron,並列為高關注變異株,接著許多國家都對南非及周邊國家發布旅遊禁令,變種病毒的出現為疫情發展投下許多變數,也讓各個剛開放邊境的國家突然手忙腳亂。
而因應春節返鄉潮,12月14日開始,入境台灣也將展開春節專案,除了一律隔離14天之外,如果家裡同住者有打滿兩劑疫苗,或者入境者本身也打了疫苗,就可以選擇10+4或者7+7方案,住完防疫旅館後回家隔離,不過同住者也必須快篩,並且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不能到人潮聚集處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這項新措施不但考驗入境者跟同住者能不能遵守規定,也是台灣邊境政策的試金石。到底面對多變的疫情,台灣要打開國門必須有哪些條件?又該如何降低社區感染風險?
第72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92021-10-27台灣出現越南走私肉品的破口之後,經過一個多月的危機處理,暫時擋住了非洲豬瘟。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全國有62萬多頭的黑毛豬,屏東縣就占了30萬頭,在台灣還沒有發生口蹄疫之前,一年外銷日本的黑毛豬就有幾百萬頭,台灣原生種黑毛豬的優勢在哪裡?我們要帶您到屏東,看看一位科技人轉進畜牧業後,如何利用新思維,將台灣原生種黑毛豬創立品牌,與國際競爭。
另外,農委會在全國禁用廚餘養豬一個月後,宣布10月1日起,養豬規模在200頭以上,有許可執照者,可以繼續使用廚餘養豬,但是不到200頭的養豬場,繼續禁用廚餘,植物性殘渣除外。除了鼓勵小的廚餘場改餵飼料之外,也可以擇規模升級或者退場。但是這樣的風險管控,引發質疑,真的可以百分之百擋住非洲豬瘟嗎?如果全國難以禁用廚餘,為什麼養豬頭數接近全國三分之一、160萬頭的雲林縣可以做到呢?
第7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32021-10-06
-
422021-09-29去年十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現在幾乎90%的確診案例都與Delta有關。中研院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早在今年二月就已經注意,並做深度的解析。已經攀升到最高峰的Delta,究竟還會影響多久?是否持續變異?監測網也在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新冠肺炎2019年底流行以來,人類一直在跟變幻莫測的變種病毒作戰。世界衛生組織才在九月初,將變種的病毒株B.1.621,正式命名為「Mu」,並列入需要留意的名單中,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被WHO監控的的變種病毒株名單中,「R.1」竄出來,「R.1」 目前已經出現在37個國家,累計感染個案超過一萬例,美國就佔了五分之一。全球累計到九月底,即使打了快58億劑的疫苗,碰到變種病毒,還是只能苦苦追趕,見招拆招。
第71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9
-
362021-09-22台灣花了兩個半月,剛剛才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沒多久,緊接著又發生Delta變種病毒入侵社區的疫情。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當時雙北都出現醫療量能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對Delta病毒,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之前當新北市疫情處於緊張的時候,亞東醫院曾統計,一個月間醫院就收治超過一千多名確診個案。為了擴大收治量能,亞東醫院在最短時間完成整備並承擔全國11%的重症照顧。當時雙北醫療量能不足是在於負壓隔離病房不夠,想要擴充並不容易。
亞東醫院打破既有規範,將一般加護病房加裝抽風機做成微負壓,而這樣的做法,對醫院來說必須承擔很大壓力。從病房照顧、篩檢到疫苗注射,醫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並且當戰場管理,他們將收治的治療經驗做統整,建立模組分享交流,打破各科疆界,讓內外科醫師一起投入。
在疫情期間不斷擴充量能,考驗著決策的意志與應變能力,需要很大決心與勇氣,一起來看亞東的作戰哲學。
第71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92021-09-15中秋節快到了,又是品嚐月餅和烤肉的好時節,不過最近來自非洲豬瘟疫區國家的豬肉製品,長驅直入,嚴重影響食安。
第一個破口是,農委會8月22日公布,從越南走私肉品中,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而且不查則已,一查下去,警方從紀錄上來看,來自疫區的走私肉品,恐怕從今年三月開始,已經用偷渡的方式慢慢進入台灣。
而且破口不只越南走私肉品,也有民眾透過網路電商平台購買台灣月餅,結果發現是含有中國豬肉成分的月餅。對台灣來說,現在是危機四起的一個月,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月,必須戰戰兢兢。
除了全國提高警覺,獨立特派員也走訪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看看台灣現在對非洲豬瘟病毒的檢驗量,能否因應現在及未來的挑戰。
第71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262021-09-08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四成,過去打疫苗,民眾必須以預約方式到大型醫院接種,自從疫情升高到三級警戒之後,也開放基層診所加入打疫苗的行列,但是不管是基層診所或大型接種站,都要民眾直接來接種地點報到。
但是台灣還有一群接受在宅醫療的民眾,他們有的失能、有些是獨居老人,還有身心、肢體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他們出門風險高,甚至有人出不了門,有到宅打疫苗的需求。這群人的需求,全國各縣市的在宅醫療團隊看到了,開始爭取提供「疫苗宅急便」的服務。
這樣的貼心服務,卻也是超跑任務,因為疫苗一旦開瓶,必須在時效內打完,有的民眾位處偏遠,個案與個案之間,也有一段距離,除了規劃路線、掌握時效,還有可能醫護人員都到家了,卻因為家人意見不同,臨時拒打的狀況通通有。
第7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7
-
442021-07-28
-
382021-07-28從五月中疫情升溫以來,全台確診人數的高峰時刻,防疫第一線人員都乘載著巨大的壓力,每天確診民眾的運輸北中南各地超過百趟,醫護及消防人員早已不堪負荷,多靠民間團體如逢甲大學侯勝宗教授成立的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動員組織防疫車隊,挑起護送確診者的重責大任。
從5月26日起,他們已經載送近四千名確診的個案平安返家,成為防堵社區疫情擴散的守護者。防疫司機,身著全副防疫重裝備,在夏日高溫中,總是汗流浹背而溼透的衣服,忍耐著無法進食與如廁的不便,接送著陽性確診者前往檢疫所、或返家隔離的高風險工作。
這波疫情已見曙光,是這群充滿愛心、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阻擋住瘟疫傳播的可能破口,在疫情黑暗期,以一盞盞微光,照亮民眾回家的路。
第70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張智龍 -
28
-
412021-07-14醫院財報下的祕密特別報導,深入探討在台灣健保制度下,醫院必須在醫德與營運的兩難中找到平衡的困境。一般人都會以為醫院賺的錢應該都來自醫務收入,但其實在台灣很特別,醫院最主要的盈餘是來自業外收入,像是醫院委外經營美食街和停車場所收的租金收入。
台灣的健保便宜,給付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醫院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藥價差,而自費項目更是很大的重要財源。
醫院營利以藥養醫、以醫材養醫,這些都因為健保目前還是以論件計酬為主,醫院盈餘則必須要靠醫師多做業績,或者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來維持。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越來越辛苦的現象。
醫院的設立除了私立醫院以及社團法人醫院具營利性質,其他像公立醫院,還有財團法人醫院都是屬於非營利性質。醫療財團法人是由捐助人,捐助一筆財產,而其在捐贈以及醫院營運時已享有很多稅賦減免,因此必須具有公益性。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目前有53家,全台19間醫學中心,有14間是財團法人醫院。但是,醫改團體根據醫院歷年財報分析發現,台灣一些財團法人醫院與母企業集團的關係交易十分密切,有的透過承租的方式,有的是利用捐款,還有是去購買並持有母企業的股票,使一些財團法人醫院儼然成為財團的小金庫。
第70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82021-07-07
-
392021-07-07近日台灣確診的病例數頻頻創新低,疫情持續往下,除了是因為民眾戴口罩,勤洗手之外,政府的全面擴大篩檢,也才使得原本蔓延擴散的疫情漸漸獲得控制,快篩站政策發揮很大功能。
不過疫情剛升溫時,雙北地區的篩檢人力嚴重不足,各大醫院都已經調不出人力,後來都是靠一群基層診所醫師,他們在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自願投入支援社區篩檢工作。
過去,政府的防疫策略太偏重在醫院,大醫院既要照顧病人,又要負責民眾的篩檢以及疫苗接種的工作,負荷量當然大。
在全世界高度關注,新一波Delta印度變種病毒的挑戰時,台灣也需要採取不一樣的防疫策略,為了加速找出社區隱藏感染源,台灣也已經開放居家快篩,民眾可以在藥局或超商購買快篩試劑,不過家用與醫用快篩有什麼不同?要怎麼用?以及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第70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12021-07-07全球防疫由下半場決定勝負,去年五月之前,英國政府圍堵防疫錯失機會,足足花了1243億英鎊,在處理新冠肺炎危機。
雖然上半場英國災情慘重,但是在下半場防疫策略上,英國則是領先者,不只英國首相強生親自操盤購買疫苗,英國投入相關研究與快篩,就有一百億英鎊之多。
一直今年七月初,英國十八歲以上,打過一劑的公民已達86%,打完兩劑也有64%。英國雖然每日感染人數仍在上升,不過他們相信疫苗接種率,使感染病毒的人數和重病患者住院治療人數已經脫鉤,有足夠信心可望在7月19日全面恢復後疫情社會的正常生活方式。
一起來看看英國的經驗,同時還有和台灣鄰近的韓國、越南及印度等國,他們目前施打疫苗的策略和成效又是如何?
第7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