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公衛
-
672025-05-07
-
64
-
67
-
572024-04-17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歷一場大災難,如今疫情平緩。不過,一場被WHO視為「沉默的疫情」卻緊接而來,有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全球因為中重症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大幅提高,導致細菌增加抗藥性的機會,轉變成為超級細菌。所謂超級細菌,指的是對三種以上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
台灣疾管署監測也發現,國內加護病房,部分細菌的抗藥性比例已經高達9成。WHO向全球提出警告,超級細菌迅速變異,已經成為全球醫療緊急事件。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抗生素研發緩慢,沒有藥廠願意投資,使得有部分超級細菌已經快無藥可醫。
而台灣的抗生素生產,大部分是以原廠藥專利期過後,再根據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所製造的學名藥為主,對於抗生素新藥的開發,需要仰賴政府政策支持。因應未知疫情及國際局勢,抗生素抗藥性等同國安問題,面對超級細菌疫後來襲,台灣該如何採取積極的行動?
第84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8
-
56
-
39
-
46
-
52
-
412021-01-13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第6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32020-07-15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