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143
政治經濟
攝影:鄭仲宏
2025-04-17
高雄催生新國際機場
疫後旅遊潮爆發,高雄小港機場運量回升,再加上半導體大廠紛紛進駐南部科學園區,航空貨運需求增加。但高雄機場長期面臨宵禁,成為發展的一大限制。高雄市長陳其邁就多次呼籲中央,在小港區大林蒲海岸,也就是南星計畫區填海造陸,規劃一座24小時起降的國際機場。
不過行政院其實2023年已經規劃投入880億,在現有的高雄小港機場建新航廈,目前也已經在進行第一期工程。到底兩個計畫有哪些差異?如何滿足高雄未來的客貨運需求?南星填海造陸蓋機場又可能面臨什麼難題?
第898集
文字:
王皓民
/ 攝影:
鄭仲宏
64
土地環境
攝影:鄭仲宏
2025-01-15
高鐵開進高雄站
2024年底,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高鐵南延屏東路廊方案,確定採用高雄車站至到屏東六塊厝的「高雄方案」。未來高鐵將從左營往南進入高雄市區,經過高雄車站,最後到達屏東六塊厝,全長25.9公里,預計行車18到19分鐘。
爭議多年的路線方案看似劃下句點,高鐵進入高雄車站,也為南高雄的區域發展帶來希望。不過工程經費暴增超過千億,路線卻幾乎與台鐵重疊,效益如何?引來外界質疑。高雄車站周邊,歷經近二十年鐵路地下化的工程黑暗期,如今又要迎來高鐵工程,也讓居民憂喜參半。
第886集
文字:
王皓民
/ 攝影:
鄭仲宏
67
政治經濟
攝影:鄭仲宏
2024-11-20
來去新堀江
你逛過高雄的新堀江商圈嗎?這個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商圈,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位於早期的大統百貨對面,一開始以販賣進口舶來品為主,也曾經是南部年輕人追求流行的聖地。
然而經歷大統百貨失火、高雄氣爆,到後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民眾的消費型態。再加上高雄市城市發展轉移到北高雄,如今新堀江已經榮景不再,逛街的人潮跟過往相比大幅減少、店家流動率高。到底商圈為什麼沒落?政府有什麼政策搶救新堀江?
第878集
文字:
王皓民
/ 攝影:
鄭仲宏
69
政治經濟
攝影:鄭仲宏
2024-08-21
高雄房市的美麗與哀愁
高雄市最近幾年,先是台積電宣布在楠梓,要擴增兩座2奈米先進製程廠引發話題,加上科技產業園區布局、交通路網優化,城市轉型吸引人口遷入,更導致房價節節上升。
最近一年再加上新青安貸款政策助長,使得高雄市去年第四季的住宅價格指數,漲幅成為六都之冠。
但這樣的漲幅合理嗎?學者不諱言,除了人口遷移的購屋需求,大批的投機客湧入高雄,已經形成政府不得不介入的情勢。而除了追逐房價之外,高雄的年輕人還有其他安居的選擇嗎?
第865集
文字:
王皓民
/ 攝影:
鄭仲宏
34
司法人權
2024-06-12
記憶的敵人
台灣轉型正義的道路上,許多事件都值得更多省思與關注。1969年2月的「統中會案」,被逮捕的主嫌,年齡都只有二十出頭。也許大家會好奇,他們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為什麼要判處十五年到無期徒刑的重刑。
簡單來說,他們都擁有一大群追隨者,卻拒絕被政府收編,對獨裁者來說,難以容忍。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統中會案「首謀」許席圖被刑求到心神喪失,蔣介石還是用紅筆批示「應判處死刑」。李惠仁導演形容,在那個威權統治的白色恐怖時期,所有人都是籠中鳥,一旦,你想飛、你會飛,那絕對就是一種罪。
第856集
文字:
李惠仁
/ 攝影:
許中熹
51
土地環境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3-03-01
洋蔥 捷運 我的家
高雄捷運要從小港,穿過大林蒲,延伸到林園,原本是地方民眾期盼開心的好事,卻因為區段徵收車站周圍的農地,造成居民抗爭。
區段徵收在台灣社會一直引發不少爭議,尤其在民國99年苗栗大埔區段徵收事件中,得到各界高度關注,也讓立法院對於土地徵收條例有相當多修訂及提案紀錄。
農曆年前,主導高雄捷運林園區段徵收案件的高雄市政府,釋出善意回應,是否讓整個案件露出一線曙光?
第79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0
司法人權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0-10-07
社會住宅期中考–中南部篇
這禮拜的社會住宅期中考系列報導,我們要把鏡頭轉到中南部。台南市及台中市,是六都中第一階段的倒數一、二名,台南市甚至到現在還沒有一棟社會住宅動工。
中南部的房價及房租都比北部低,在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狀況下,社會住宅預算往往被排擠到其他的建設之外。但中南部真的不需要社會住宅嗎?
其實根據衛福部的調查,南部弱勢族群對社會住宅的需求,甚至還比北部高。到底目前台中、台南及高雄市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中南部社會住宅建設又面臨哪些困難?
第667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33
司法人權
攝影:黃政淵
2017-11-28
沒有將軍的將軍村
民國85年開始,政府透過眷改條例,將年久失修的眷村分批改建成大樓,並讓原眷戶有新宅產權。到現在超過二十年,全台897個眷村改建工作,即將步入尾聲。
在高雄左營海軍基地旁的明德新村與建業新村,早在民國92年推動整建,但有眷戶認為執行過程不當,與國防部展開長達十五年的訴訟。其中明德新村是獨門獨院的日遺官舍,過去要搬進這裡,必須經由上級批准,房屋整建還得報備,住的都是肩上掛有星階的高級將官,因此有將軍村的稱號。
現在國防部要求,剩下的二十戶不遷建戶,必須在年底前搬走。昔日保家衛國的老將軍,為什麼還要爭一口氣,跟國家爭產?
第522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黃政淵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