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議題
議題
259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4-06-26
預言世紀末台灣
今年五月全球又創高溫,巴黎氣候協定,升溫控制在1.5˚C的目標,已經岌岌可危。在全球暖化的未來,台灣升溫的狀況可能帶來哪些衝擊?
第一份國家級的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已經出爐。集合各領域的學者,預測台灣到世紀末,最嚴重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升溫4.5˚C。
伴隨而來的,是乾季越乾、溼季越溼,颱風降雨可能增加35%,我們的健康也可能因為增溫而受威脅。而海水增溫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將淹沒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如果再不減碳,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75公尺。世紀末的台灣將面臨哪些氣候變遷帶來的全面挑戰?
第85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235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缺水如何解?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0-12-16
水荒農慌
今年夏天沒有颱風侵台,到了秋天,閃電颱風也只是擦邊而過,讓6月到11月台灣降雨創1993年以來最少雨的紀錄,台灣面臨前所未有的乾旱。
為了確保民生及工業用水,10月份農委會已經宣布桃竹苗1.9萬公頃農田停灌,不過到水稻結穗期才停灌,這是史上一次。雖然農委會祭出每公頃14萬的補助,農民還是怨聲載道。
氣象局預估,一直到明年四月,降雨還是偏少,明年嘉南第一期稻也得休耕。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預估,到世紀末西北太平洋颱風將減少四成,而且春雨也會變少,乾旱將成為常態。但面對缺水的未來,犧牲農民只能是唯一選項嗎?
第677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179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文字:婁雅君
2012-09-27
愚公移砂
在廬山的居住的原住民,只能看著照片想念著尚未開發的廬山,
廬山議題,大家都只關注在非法的溫泉業者上,
有誰曾經試著去聽聽看,那些長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心聲。
上個星期的節目,我們批露談了三年的廬山遷村案遭到擱置的問題,今天要繼續面對的是,這個殘破不堪的溫泉區苟延殘喘,讓他們自生自滅,留下來還有甚麼問題。廬山四年內淹了三次,都很嚴重,一場大豪雨才幾天就可以把這裡整個淹沒,但清理卻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上一次的淤積還沒清完,新的土石又來了,政府花了這麼多納稅人的錢,到底是為了誰?這好像和大自然比賽,也好比愚公移山,但我們稱為愚公移砂。
第26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賴秉寰
150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2012-06-26
610水災總體檢
最近不但一個接一個的豪大雨和颱風,地震也很頻繁,
脆弱的地質土石流警戒區一年比一年多。
現在家家戶戶都怕一場大雨讓家門口的道路變小河,
路在哪?又該往哪逃?
大雨再次造成山崩路斷,中橫新中橫阿里山公路和南橫。還有更多產業道路坍方,高雄桃源屏東霧台又成了孤島!工程人員忙著搶通。獨立特派員挺進最前線,有的路段甚至不亞於八八災情,這使得南橫公路本來預計十月通車難以實現,現場真的很辛苦。過去幾年這些路段一遍又一遍的毀了又修、修了又斷,工地人員換了好幾批。為了照顧用路人,留下來繼續做的還在苦撐。面對災害一次比一次嚴峻,山區的路究竟該怎麼走才好?
第249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46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2012-06-20
路 該怎麼走
大雨再次造成山崩路斷,
中橫新中橫阿里山公路和南橫。還有更多產業道路坍方,
高雄、桃源、屏東、霧台又成了孤島!工程人員忙著搶通。
獨立特派員挺進最前線,有的路段甚至不亞於八八災情,這使得南橫公路本來預計十月通車難以實現,現場真的很辛苦。過去幾年這些路段一遍又一遍的毀了又修、修了又斷,工地人員換了好幾批。為了照顧用路人,留下來繼續做的還在苦撐。面對災害一次比一次嚴峻,山區的路究竟該怎麼走才好?
第24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其他
186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02-11
原水的挑戰
原水濁度太高必須停水的狀況 ,越來越頻繁,怎麼辦呢?
去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南部地區停水長達一個多禮拜,而前年的卡玫基颱風也讓中南部各地淨水場停擺多天。連著兩年的大停水,背後原因都是水庫原水濁度飆高,所以無法供水。對自來水公司來說,這樣的情況在十多年前是相當罕見的,但是,未來幾年,原水濁度太高必須停水的狀況,可能會越來越頻繁。怎麼辦呢?打開水龍頭喝一口水,真的有那麼難嗎?記者李婕綾、張智龍的報導。
第13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Share
Tweet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