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382018-03-13興建於1936年的舊廈門街派出所,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局,現在由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然而年久失修,滿地碎玻璃,環境髒亂,廢棄的派出所就曾被台北市議員以「鬼屋」來形容它的現狀。
在台北市超過400處的文化資產中約有120處是古蹟,歷史建築數量龐大,類似舊廈門派出所的建物維護修繕,所需的人力與預算成了一大難題。
102年起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建物所有權人與民間廠商,用承租使用的方式,讓民間修繕經營。陽明山美軍宿舍俱樂部就是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媒合物件之一。經營者除了盡力恢復建築原貌,以黑膠唱片起家的業者,也用音樂來結合俱樂部的歷史背景,並改造舊泳池,重現美軍駐台時期的酒吧文化。
在宜蘭冬山鄉也有老屋活用的計畫,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一起來看看宜蘭冬山鄉與台北市的例子。
第53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48
-
382018-02-19過年前的強震讓花蓮人過了一個不平靜的年,有人的家沒了,四十幾年歷史的統帥飯店也倒了。206地震規模由6.0上修到6.26,震央在立霧溪口,最大震度7級。
而花蓮從1815年就有地震紀錄,過去百年十大災害地震,花東地區就佔了兩次。第一次是一再被提及的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不只連震兩個月以上,規模大於七以上的地震就多達四個,造成的傷亡和災情讓老一輩的花蓮人,仍記憶猶新。第二次是1986年規模6.8的花蓮地震,間接催生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成立 。其中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後出現的米崙斷層,跟花蓮206地震接近。
獨立特派員記者跟著地調所了解米崙斷層沿線破壞情形,也跟著中央大學追震小組,記錄他們如何佈設地震站,透過抓地底下的餘震,來了解花蓮地層弱面部分,以及哪裡有地震斷層。
花東縱谷是板塊交界的地方,台灣有70%的地震都在這個區域,這裡也是未來五十年發生規模七以上的地震,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透過這次206地震突顯出來的問題,要怎麼解決?
第53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82018-02-09《朴槿惠的難關》
反朴槿惠的燭光示威在2016年底,延續將近十週,百萬南韓民眾走上街頭,成為南韓史上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朴槿惠上任後歷經世越號船難事件,又爆發密友干政醜聞,逐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並遭到國會通過彈劾通過。獨立特派員前往了燭光示威現場,帶回第一線的觀察報導,紀錄反對朴槿惠及支持朴槿惠的群眾訴求。究竟現在南韓政局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地獄朝鮮》
在南韓國會通過前總統朴槿惠彈劾案前的民調顯示,朴槿惠在20-30歲支持度為0%,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這些韓國年輕世代不滿前總統朴槿惠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特權濫用、經濟狀況不佳、還有沉重的課業壓力加上高失業率。讓韓國青年世代自嘲現在是身處地獄朝鮮,甚至形容他們現在是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係、買房、夢想、希望都要通通拋棄的「七拋世代」,而這也反映出政府對青年政策的不用心。
在百萬燭光示威中,我們看到許多南韓的年輕世代,藉著燭光示威,希望以具體的行動改變現況,他們的期待能實現嗎?獨立特派員記者韓瑩羅盛達,深入南韓補習街及梨花女子大學等大專院校,看南韓的年輕人如何爭取他們的未來。
《遮蔽媒體的黑手》
獨家揭露前總統朴槿惠閨蜜干政醜聞的南韓有線電視台JTBC,因為這起事件成為南韓人心中敢說真話的良心電視台。而具有國營色彩的KBS、MBC等韓國無線電視台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報導,甚至迴避報導,逐漸失去人民信任,收視率低迷。不但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甚至被民眾唾棄。
MBC電視台在新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同年九月工會展開罷工,希望撤換保守派的社長金長兼,終於在11月罷工成功。新任社長是2012年曾參與MBC罷工被解雇的製作人崔承浩,同時他也宣布MBC要重新找回新聞自由還有民眾的信任,許多不當調離職位的記者也回到新聞崗位。為什麼他們要如此抗爭?南韓政府之前又是如何干預媒體?
《文在寅的挑戰》
南韓在2017年5月9日投票選出了新任總統,由曾經在2012年與朴槿惠競選過總統的文在寅當選,開啟了南韓政局新的一頁。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從朴槿惠爆發閨密干政醜聞時,他就選擇與燭光示威的群眾站在一起,獲得不少年輕群眾支持,也成為文在寅能當選的強力後盾。
反觀前總統朴槿惠所屬的新世界黨,因為干政醜聞而四分五裂,不少黨員離開另組政黨尋求活路。至於新任總統文在寅父母是來自北韓的難民,從人權律師到踏入政壇,現在更成功入主青瓦台。被時代雜誌視為談判者的文在寅,上任後如何解決南韓現在面臨的內憂外患?
《燭光新世代》
獨立特派員也觀察到,新任的南韓總統文在寅,他這次能夠勝選主要原因之一是獲得年輕世代的支持。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南韓青年在前總統朴槿惠醜聞事件爆發之前,普遍對政治冷感,因為過去青年參與政治的可能性非常低。
根據統計,南韓國會議員平均年齡是55歲,40歲以下的政治人物竟然只佔1%。南韓政壇長久以來被稱為老人政治,不過在燭光示威之後,南韓青年對於韓國舊有體制發出怒吼,原本僵化的政治版圖也因此出現許多變化。這些年輕世代不但更勇於表達內心想法,也出現由年輕人組成的政黨積極參政。不過這些新世代能改變韓國現況嗎?
第532集
文字: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 -
432018-02-052017年8月底,緬甸若開邦爆發了對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迫害,導致超過60萬的難民跨越邊境,進入孟加拉的難民營。聯合國的人權專員表示,這是有如種族滅絕的屠殺。羅興亞這個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身份的少數族群,因為長期受壓迫,許多人到處流亡、散落在東南亞國家之間,流離失所彷彿失根的浮萍。獨立特派員透過追蹤一個分散在泰國跟孟加拉的羅興亞大家族,了解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心中渴望回家、但卻無能為力的辛酸。
在羅興亞人逃亡至孟加拉的過程中,許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殘忍殺害,甚至還有集體性侵女性的暴行發生。不少倖存下來的羅興亞女性必須面對那些有如夢靨的回憶,讓她們在難民營中飽受創傷之苦。而這些羅興亞女性雖然暫時逃離了殺戮,但在難民營中的生活仍然相當不容易。有些人因為缺乏足夠的糧食維持生活,不得不下海賣淫,成為性工作者賺取微薄的金錢。羅興亞婦女逃到孟加拉這個陌生國度後,迎接她們的不是美好的樂園,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與挑戰。
第533集
文字:楊智強 / 攝影:羅盛達 -
472018-01-31一月初,為了抗議勞基法修法,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為首的勞工團體用突擊方式占領台北車站第三月台,同時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寫下台灣工運史上第三次臥軌抗爭的紀錄。
工運團體回顧這些年來為了爭取勞工權益抗爭的歷史,從90年代因為大量工廠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失業,拿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爆發連串抗爭開始。到近年的國道收費員、華航罷工等事件,工運團體發現他們抗爭的對象不再只是單純的資方,還有更複雜的國家機器。
過去的抗爭都獲得政府回應,小有成果,但今年1月8日,即使勞團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勞基法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強勢三讀通過。勞工團體認為,這表面上是一個法案的過關,背後反映的卻是政府的拒絕溝通與強勢心態,而這樣的狀況,將嚴重壓縮未來台灣工運的倡議空間。
第53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2
-
41
-
432018-01-161997年台灣社會的反廢娼運動,位於台北市歸綏街的文萌樓是當時抗爭公娼的活動據點,不但記錄了城市變遷下的性產業歷史,更是台灣妓權運動的肇發地。2006年文萌樓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成為目前全台唯一與性產業和妓權相關的古蹟。
成為古蹟後,文萌樓的產權依然是私人所有,由公娼自救運動成員組織而成的日日春協會以承租的方式維護文萌樓,同時透過導覽與展示來保存性產業歷史與倡議性別議題的討論。
2011年,文萌樓易主,新屋主提出訴訟要求日日春撤出文萌樓,同時積極讓文萌樓參與都更,雙方因此展開長達六年的訴訟。2017年日日春確定敗訴,也正式撤出文萌樓。不過,日日春並未放棄。撤出文萌樓的日日春,透過哪些方式延續文萌樓的歷史意義?
第52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52018-01-16
-
50
-
352018-01-09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商機潛力無窮,很多台商在對岸都有設廠投資。不過,以往如果沒有雄厚資本,很難在市場立足,近十年,中國經濟飛速成長,台灣有些人也選擇到中國工作。而在2015年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直接跑到中國創業,因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政策,提供很多創業誘因,要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在中國各地興起許多孵化器,專門協助青年創業。不只提供住宿,有專人輔導,協助創業青年建構人脈、熟悉市場。當然還提供最重要的創業資金,辦公室也免租金,直接拎包即可進駐。其中,在東莞有兩個80後的台灣醫生,他們放棄高薪,到中國創業養魚,以科學化管理,不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協助漁民從事健康養殖,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第52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252018-01-01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疑似涉入陸生周泓旭共諜案,1月2日有了最新進展。台北地檢署召開偵結記者會表示,發現周泓旭案有新的犯罪事實,檢調將周泓旭隨身硬碟送交鑑識,懷疑他涉嫌利用王炳忠等人的星火T計畫等團體從事間諜活動。因此周案將依違法國安法併案給高院審理,而王炳忠等三人遭告發涉案部分,則由北檢另案偵查中。
不過去年12月19日檢調搜索王炳忠住處,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來,政府首次以國家安全法發動大規模搜索,程序正義是否完備,引起公評。法界認為,檢警調以約談通知書、傳票、拘票,三票合一,一次亮相的做法,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另外,法務部長邱太三認為,王炳忠在搜索過程打開臉書直播,違反刑訟法245條偵查不公開的規定,法界也有不同聲音。王炳忠等人被搜索之後,對台灣法治人權產生的效應是什麼?
第526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其他 -
40
-
412017-12-26根據聯合國難民署今年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中指出,因為衝突、迫害等因素而流離失所的人數,在2016年高達6560萬人,不但比2015年增加了30萬人,人數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在台灣不是沒有難民來台尋求庇護,2002年行政院研考會就決議要建立難民庇護制度及制定難民法,2005年提出難民法草案,整部難民法只有17條條文,是一部相當迷你的草案,2016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不過到現在難民法一直沒列入優先法案,遲遲未能三讀,也讓來台尋求庇護者無法有法源依據得到居留或幫助。
過去來台尋求庇護的大部分是中國或西藏人士,最近幾年國內人權團體發現,尋求庇護的歐亞非面孔增加了,不過因為法令的限制,救援工作反而比過去更難進行。
第52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