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3122021-01-27根據環保署估計,台灣每人每年要用掉八百多個塑膠袋,平均一天用超過兩個。塑膠製品太好用,卻也造成環保問題,塑膠廢棄物成為全球生態環境的殺手。流入海洋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塑膠包裝,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已經帶來生態浩劫。多數人都願意做環保,但難免因為不方便或惰性,而讓友善環境的心意打了折扣。
台灣的限塑政策從2002年開始推動,禁止部分場所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逐年限制吸管、塑膠袋、免洗餐具與手搖杯,環保署公布2030年完全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時程表。
在世界各地的減塑中,歐盟決議2021年、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當全球警覺到塑膠危害、設定減塑目標,台灣卻只規劃在2030年禁用四種一次性塑膠用品,我們減塑開始得早,但禁塑時程設定得卻比較晚,到底為什麼呢?
第683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
354
-
291
-
310
-
287
-
325
-
231
-
3712020-12-02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2632020-11-18【泰國新世代覺醒】
泰國從七月開始爆發一波又一波的學運浪潮,在曼谷街頭不斷有大大小小的抗議。我們要將鏡頭轉向泰國首都曼谷的民主紀念碑,這個民主紀念碑是1932年暹羅政變時,為了紀念泰國從帝制變成君主立憲所興建的,象徵泰國的西化及獨立民主的重要里程碑。不過在民主紀念碑建立之後,泰國就真的民主了嗎?
今年七月到現在,學運領袖及大批的抗議群眾不斷在民主紀念碑集結,他們的訴求是總理帕拉育下台、修憲及進行王室改革。值得注意的是,登高一呼的示威領袖都是年輕學生,這些泰國的新世代力量如何在獨裁政權下覺醒,民主思想的種子又是否能在泰國遍地開花。
泰國的抗議從學運擴大成為全民運動,改革對象更衝破底線,直指過去禁忌的王室改革議題,這彷彿讓泰國過去隱晦不可說的包袱一次被掀開,也讓2020的學運示威抗議成為泰國歷史的轉捩點。
【泰國:國際人的烏托邦】
泰國特有的王室及佛教文化,讓這個國度的人民有著親切和善的特質,更有著微笑王國的美稱。泰國的多元文化和豐富的地理景觀不但是全球旅客最喜歡造訪的國家之一,近年更因為快速的國際化,成為亞洲最大的外籍工作者聚集地。
有人說泰國是國際旅人和國際工作者的烏托邦,因為生活費比起亞洲其他大城市,只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到。不過在這樣看起來CP值超高的國家生活及工作,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泰國性別平權發展】
去過泰國旅遊的人,大概都認為泰國是LGBTQ族群的天堂,因為他們有很多變裝皇后秀,也有許多跨性別的工作者,不過泰國社會真的有大家想像中這麼開放嗎?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19年12月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泰國雖然以包容 LGBTQ族群著稱,不過實際上LGBTQ族群仍面臨各界的歧視及汙名化,而在法律上真的能保障的性別平權相關權益更相對不足。
這也讓許多泰國人羨慕,台灣能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究竟泰國的性別平權發展現況如何?距離真正的性別平權還有幾步之遙?
第673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304
-
366
-
352
-
3052020-10-28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巧克力 ,不過我們吃的巧克力大部分都從國外進口。近年來台灣也有種植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而且台灣巧克力到國際參賽,還常常得獎。像今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獎亞太區競賽,就由屏東縣政府主辦,14個國家參賽,台灣巧克力業者就拿到超過一半的獎項,其中屏東更拿到7面金牌 35個獎項。
屏東大部分的可可樹都是種在檳榔園 ,以前檳榔價格好,曾經被視為綠金,不過吃檳榔對身體健康不好,政府鼓勵轉作。
18年前有農民託朋友從印尼帶回可可種子嘗試種植,花了8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將可可做成巧克力。這幾年屏東巧克力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200公頃。屏東成為可可故鄉的同時,卻也 因為生產成本高,面臨產業發展瓶頸。
第6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05
-
261
-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