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
187
-
222
-
2712019-06-26馬上七月就要開始放暑假了,而九月開學後,新學年108課綱也要正式啟動。由於新課綱不只在課程規劃上有重大變革,就連未來大考命題方式也會有所改變,因此被視為一場新的教改開始。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解決問題、重視思考與分析能力,而未來大考,也要以素養導向為命題。
這次新課綱尤其是在高中端改變最多,變動最大的就是以大幅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的方式,希望藉此讓孩子有更多時間體驗探索,找到自己潛能的機會。為了推動多元適性學習,未來高中生就像念大學一樣,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跑班選修。
成就每一個孩子是108課綱重要的目標,不過新課綱能否成功推動教育改革,老師是最主要關鍵,怎麼教、如何考,對老師們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
第60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
335
-
303
-
270
-
203
-
2802019-06-12最近半個月以來,幾乎每兩三天就有一個規模三以上的地震,雖然震度不是很大,但是每一次總是讓民眾提心吊膽。今年也正好是921地震屆滿二十週年,為了不讓921地震造成的傷亡與損失重演,從2000年開始,政府將每年9月21日這一天,訂為「國家防災日」,全國學校都要舉行地震演習。
去年獨立特派員報導了一般學校防震、防災演練,不過特教學校卻相對被忽略。為了協助特教學校辦理防災教育,教育部今年針對全國28所特教學校提出「補助特教學校防災校園建置計畫」,從今年三、四月開始進行第一次的輔導訪視,整個計畫到明年底。
除了增加學校的防災補助,也要把特教學校最基本的防災需求做一次全面的檢視。特教學校因為特教生的差異,做防災演練相對困難,全校師生避難疏散的時間也會拉長,因此老師與行政人員,比一般學校來得辛苦。如何協助他們?
第60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672019-06-12芬蘭核廢永久處置場所採用的多重障蔽處置法雖然是由瑞典研發,但相較於鄰國芬蘭的處置庫已經接近完工,至今瑞典政府卻還沒有通過建造處置庫的執照。因為瑞典有比芬蘭更複雜的審核體系,而且核能政策多年來搖擺不定,在九○年代剛開始選址的時候,民間也出現激烈的抗爭。
這些特點跟台灣的處境很像,不過瑞典核廢處置公司及政府,以公開透明的態度來進行溝通。核電廠甚至拿出高達6.5億台幣的建設基金,鼓勵自願設置處置庫的地方來競爭。甚至每年都會在地底450公尺深的地下實驗室舉辦馬拉松比賽,讓民眾從地底跑回地表,為的就是希望讓民眾更了解實驗室的工作及核廢料處置的旅程。這些做法能夠獲得民眾的信賴嗎?
第60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252
-
2952019-06-05天氣越來越熱,台灣的能源及用電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台電核一廠的一號機,去年運轉執照已經到期,下個月二號機也到期,未來幾年核二及核三廠,運轉執照也都快要到期。不論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台灣核廢料要怎麼處置,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北歐的芬蘭,這個人口只有550萬的國家,現階段能源有25%來自核能發電,而且還要再增加兩個核電廠。芬蘭從1983年開始,計畫興建用過核燃料的永久處置場,這個核廢料的永久處置場就位於核電廠地下四百多公尺深的隧道中。從地表到這個四百多公尺深的隧道中得開車花上將近二十幾分鐘的時間,高階的核廢料也就是使用過的核燃料棒將會被放到這個用銅做的膠囊容器中,周圍再填充膨潤土。這個處置計畫將讓用過的核燃料長眠十萬年,目前已經進入最後施工,預計2024年開始處置核燃料。
第59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170
-
356
-
2832019-05-29現今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隨著機器人、大數據以及物聯網高速發展,未來我們的孩子,這些從小就身處在數位環境的數位原住民,都必須具有透過運用科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美國、英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國,都已經在國定課程將科技教育訂為關鍵學習領域,而台灣從下學年起國中生也要開始學程式設計。
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主要是將以往資訊與生活科技合併成新的科技領域,目的要培養孩子們設計思考以及運算思維的能力。不過什麼是運算思維?運算思維指的是透過電腦相關學習,培養邏輯與系統化思考,其中寫程式是最快的學習方式。而當世界各國紛紛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之際,我們台灣所期待的資訊教育是什麼?在硬體與師資,我們又做了哪些準備?
第59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
2692019-05-29香港政府強行推動修正引渡條例,也就是所謂的逃犯條例。4月28日有13萬的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條例,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以及各界團體也紛紛發表聲明反對,甚至前港督彭定康也表示,修訂逃犯條例是香港回歸以來發生「最壞的事」。
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的主角林榮基也因此申請來台居留,林榮基是2015年銅鑼灣書店五個被失蹤者其中一人,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引起全球關注,也讓許多香港人走上街頭聲援。後來林榮基雖然回到香港,但他的生活卻面對強大的壓力,處處受到監控。即使這樣,林榮基都未曾考慮馬上離開香港,不過這次他擔心修訂條例一旦通過後,會被引渡到中國受審,因此不得不離開。
他選擇來台灣,而不是到歐美國家,一來是他喜歡台灣,二來是希望可以讓銅鑼灣書店在台灣的土地上重生,對於經營書店,林榮基有自己的理念與使命。目前陸委會延長林榮基的來台居留時間到7月25日。一起從林榮基為什麼離開香港,來觀察香港人權與民主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還有引渡條例一旦修正通過後,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第5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