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
597
-
366
2014-09-16今年是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25週年,25年來無殼蝸牛已經是第二代了,人數有增無減,超過七十個民間團體發起巢運,10月4日要號召萬人夜宿全台房價最貴的台北市仁愛路帝寶門口。高房價已經是台灣民怨之首,也促使提供便宜租金的社會住宅政策成為年底選戰候選人爭取選票的主要政見,尤其雙北市長的參選人,相繼喊出要蓋公共住宅青年住宅,還在興建地點以及租金多少上競相喊價,但是真的能讓房價合理化?能解決青年住屋問題嗎?
去年新北市推出第一起青年住宅,只提供十一戶,台北市以老國宅改成的公營住宅,要租給年輕家庭,年底才能搬進去,供需比較之下仍然僧多粥少。來看看幾年下來,政治人物的競選支票兌現了多少? 比較亞太地區社會住宅數量: 香港29%、新加坡8.7%、日本6.1%,我們不到1%嚴重不足。記得過去總統選舉、五都選舉,政治人物都說要讓青年安居健全房市,匆匆推出A7等平價住宅案,不過都是以出售為主,還不見得便宜。為甚麼我們的政策始終停留在興建的思維上?台灣租屋市場估算每年一千兩百億以上,租,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管理辦法以及專業服務,確實比蓋棟新的來得困難。這次進化的巢運,是否真能扭轉高房價,獨立特派員會持續報導。
第36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485
2014-09-01台南的港尾溝溪排水疏洪工程,花了十億蓋堤防,才啟用二十天就崩塌,外界批評這是好貴的豆腐渣工程,不管是否有偷工減料,但長久以來大家習以為常,用工程手段來擋土防洪,絕對不是聰明的作法,無法應付氣候變異下,一次比一次大的水患,而是要了解水,用管理方式順勢而為,獨立特派員從這週起推出大河命運交響曲系列報導,要帶您逐一觀察橫跨歐洲九國,養育五千萬人口的萊茵河,怎麼從一條臭水溝,或者有人說它是公廁,還原它原本美麗澄清的面貌。
全長1232 公里的萊茵河,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流經九個國家,最長的一段在德國,最後由荷蘭出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 工業革命後,歐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許多重工業矗立在萊茵河畔,重金屬及化學物直接排放到河裡,河水被嚴重污染,一夕之間魚蝦死光光,這才引起沿岸人民的群起抗議,九個國家共同成立跨國政府平台,訂定嚴格的法規和監測辦法,歷經三十年通力整治,萊茵河才慢慢回復它清澈的面貌。獨立特派員這次很難得的參與國際萊茵河保護委員會的跨國年會,見證九個利益不同的國家如何妥協合作,來守護這條影響五千萬人民的河流。
第36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435
2014-08-25上週,勞動部新任部長陳雄文上任,他的第一堂課就是華隆自救會勞工去抗議! 勞基法實施至今三十周年,但是真的保障勞工權益了嗎? 抗爭將近三年的華隆員工最近更失落,因為華隆拍賣大園廠24.3億,昨天星期二桃園地院執行債權分配,卻因為勞基法28條明白寫著: 雇主按月提繳勞保投保薪資的萬分之二點五,做為積欠工資的墊償基金,也就是投保100萬只需要繳交250塊基金,這麼低的比例,萬一雇主真的欠錢不給,基金也不夠付工資。
而且償還債權的優先順序是有擔保品的,像是某某財團某某銀行,輪到償還勞動債權時,公司的財產早就被瓜分乾淨,就像這次大園廠賣了24.3億,兆豐金控、全球人壽與遠東集團,甚至財政部等,拿回的遠高於華隆的八百多名退休勞工,這些工人只分配到0.0029%,平均一人兩千元左右,甚至有六十幾人被排除在外,一毛都領不到。把一生的青春跟健康都給了華隆,最後落得沒有退休金可養老,你說這些勞工會不氣爆嗎?
第3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320
2014-08-19八月十五號,新北市發生民宅瓦斯氣爆,造成傷亡,讓大家在高雄氣爆事件還餘悸猶存,又更多了生活上的擔憂,獨立特派員為您持續追蹤報導地下管線安全問題,也問到了新北市負責管理油氣的單位,只有五個人,得管加油站、瓦斯管,還有油槽、瓦斯槽,怎麼管? 平常都靠業者自主管理,主管機關只是書面查核,在每個項目上打勾,可想而知其他縣市不也如此?
在全台灣石化工業重鎮高雄,地面上起高樓,人車稠密,但地下埋的各種管線多的不可思議,因為看不到,多年下來也就任他去,獨立特派員從中央問到地方,發現都大有問題,美國有一個叫做管線及危險物質安全署,專門在管運送危險物質的槽車和地下管線,但是台灣居然連個專法都沒有,中央要地方用自治法來管,但是地方政府卻沒有安檢能力,負責的經發局只管產業發展,因為數字很重要,長期卻不管安全,因為看不見,我們問到一位官員,他終於說出了良心話,因為從中央到地方從沒有立這個專法,所以法律上找不到他們的責任,可是良心上呢,幾十年了,一下子賠上那麼多條人命,還是說不過去吧。
第36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53
2014-08-19台灣要國際化,被當成國門的桃園機場,門面當然很重要,因此被期許做為國際化跳板的桃園航空城看來勢在必行,計畫面積四千六百公頃,其中要進行區段徵收的就有三千一百公頃,是史上最大區段徵收案,會影響將近一萬名居民,當然有人不願意,認為審議過程不透明,發生不少抗議甚至自殺事件,七月底,內政部進行審議大會,三百個民眾在場外等消息,結果被告知草案通過了,明年就將執行,居民還在抗議中。
為什麼一個願景美好的計畫卻仍然有人不贊同,為什麼原本不在計畫範圍內的住戶,結果還是要被遷走,理由是,那裡要蓋住宅區,要安置其他人來住,建商已經蠢蠢欲動。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聽聽居民的心聲,看看土地的真相。
第36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559
-
553
2014-08-19對於航空城,桃園縣為自己的政策提出辯護,有些人也許贊成,有些人也許不認同。獨立特派員希望將不同的意見呈現,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討論。台灣很小,能開發、值得開發的土地更少,長年下來,如果還要建設,一定會壓迫到現有居民的生活空間,而且民眾自主意識提高了,大家相互支持學習,於是發生一連串迫遷抗議事件,其中,有不少公民團體和學生參與,對學生來說,這就是社會大學的一堂課。
這個暑假,就有一個新興旅遊團,他們參觀的地點不是名勝古蹟也不是購物中心,而是掛上白布條或拆了一半、被荒廢的都更區,包括台北市公館的蟾蜍山,還有鬧上新聞的華光、紹興社區,和被劃入機場捷運開發案裡的桃園樂善村。這是個很有創意卻也很沈重的觀光行程,讓大家看到了城市光鮮之外,被人忽略卻應該被關心的地方。
第36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584
2014-08-05台灣到處拼觀光,從山到海只要人可以到的地方,許多秘境、私房景點都被一一挖了出來,就像花蓮秀林鄉的銅門村,位在木瓜溪上游,有一處叫慕谷慕魚,有小天祥美名,近年成了非常熱門的風景區,因為是山地管制區,一天限定六百人進入,但狹窄的山路卻經常得會車,居民很怕環境禁不起這樣的踐踏,一再抗議。
原來24年前這裡曾發生台灣第一樁滅村事件,歐菲利颱風引發土石流,活埋了太魯閣族36名族人。24年後這裡發展觀光,也引來外地人分一杯羹,居民賺不到甚麼錢,覺得賠上了生活環境,因此今年六月在歐菲利受難紀念碑前,鳴槍、封路,宣示捍衛主權,堅持要遊客步行入山。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觀察。
為了阻止居住環境被過度觀光消費,部落一度決議封山護溪,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也拒絕了縣府的協助與學者提出的規劃案,想自己主導,但是對發展方向卻又意見分歧,鄉公所和縣府都很難插手,使得慕谷慕魚的未來還是一片茫然。
第35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38
2014-08-05這些從民國五六十年代,為了配合十大建設而陸續埋設的石化管線,雖然為高雄帶來繁榮卻始終是隱憂。十年前台灣才開始將地下的各種管線建立圖資系統,卻沒有一併追查並納入之前的老舊管線,看不見得地底原來是這麼混亂,人民也從無警覺自己的房子原來是蓋在不定時炸彈的上頭! 如果從歷史中早點學到教訓,或許今日的傷害可以減少。
十七年前,也是在前鎮,就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氣爆災害,鎮興橋事件,當時中油配合橋樑拓寬,進行液化石油氣的管線遷移工程,施工時發現管線裡還有殘存的液化石油氣,大量氣體外洩,也是消防車才到就爆炸。
大火從早燒到晚,一連燒了12小時,最終造成11人輕重傷,14人死亡的悲劇,其中還包括兩名消防隊員,中油因此付出4.14億元巨額的賠償金,經歷事件的當事人,身心仍承受了慘痛的代價。而這些年來,鄰近中油儲存槽的前鎮,陸續發生大大小小的氣體外洩、油槽爆炸的意外,居民無奈,業者無心,政府無感,這樣的傷痛大家還能承受多少。
第35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451
2014-07-29四年前苗栗大埔事件縣長劉政鴻說要擴建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將怪手開進田裡,毀了即將收成的稻米,激怒了農民,朱阿嬤飲農藥自盡,也造成繼25年前520農民運動後,台灣農民的最大團結。
這幾年間獨立特派員持續關注大埔的命運和後續發展,去年,劉縣長又拆掉黃福記張藥房等四戶人家,這次張藥房的老闆張森文後來被人發現死在家附近的排水溝。這又是一個悲劇。今年年初臺中高院判決這四戶拆遷戶勝訴,內政部決定不上訴,在自救會爭取下,當年被毀掉的田給重新劃了塊地,三月復耕,就在最近收割了,幫忙義務辯護的律師選在結著金黃稻穗的田裡拍婚紗照,獨立特派員也記錄了這兩樁喜事,但是地貌已經改變,逝去的人也不會再回來,究竟誰該為這樣魯莽和錯誤負責呢?
第35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489
2014-07-22下個禮拜7月28日,立法院要開第二次臨時會,立委們除了得加班完成監委人事案的暑假作業,還打算審理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重大議案。臨時會的原意是要處理重大且急迫的議案,但近十年來,加開臨時會卻幾乎已成常態,立委似乎很辛苦,為國為民被迫加班演出延長賽,但事實真如此嗎? 但事實真如此嗎? 這群人民選出來的代議士,為什麼無法按時完成工作? 加班就要多領出席費,浪費民脂民膏。
究竟他們在國會殿堂裡如何問政? 其實四年前立法院就因為回應民意,架設了議事轉播系統,民眾可以不必透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就能直接在網路上看見立委的問政表現,按理說資訊更公開透明,但真的如此嗎? 一群年輕人從這個會期,今年三月開議後,開始監看這套議事轉播系統,他們發現問題重重:超過九百人同時觀看,系統就當機,也常常有不明原因取消轉播,甚至當議場內出現肢體衝突,畫面進入一片黑。這群年輕人集結成一股監督的力量,組成社會企業,希望揭開這片看不見的黑幕…。
三月學運過後,很快退燒,好像已經不太有人關切國會作為,也沒人深究服貿和更多攸關國家發展以及民眾權益的法案,該怎麼好好審查,完成民主法定程序。獨立特派員始終關注這個問題,追查學運的源頭,試圖揭露國會殿堂的荒謬。公民監督,講得好聽,但無論密室內的黨政協商,或議場上的藍綠杯葛花招百出,仍然在立委諸公的掌握之中,不想讓你聽的,即使進入旁聽席的民眾也會被請出去。獨立特派員觀察這個會期,進出院會好幾次,現在就要告訴你這些奇特現象。
第35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453
-
338
-
504
2014-07-01最新一波的勞工抗爭事件、就是國道收費員安置風波。高速公路從今年起、改採電子收費,結束了長達四十年的人工收費;原有的九百多名收費員、有一半選擇領取五個月的離職補償金,另外一半由遠通協助轉介工作,但他們指控、遠通提供的許多職缺都是看得到吃不到、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因此提出國家安置的訴求。
但是這一項訴求、並沒有獲得民眾的普遍支持,有人認為、幾年前政府就告知這是一年一聘的工作、電子收費上路後就會消失,收費員應該早有準備;也有人批評、收費員不去努力找工作、卻想要順勢成為公務員,哪有這樣的道理?
獨立特派員在過去一段期間、跟著失業的收費員夜宿交通部、上凱道、衝國道,慢慢體會出他們希望受到尊重的心情。而就在上個星期,自救會終於跟交通部長--葉匡時會面,達成建立一個專案協商委員會的共識,期待透過協商、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
第354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93
2014-06-17就像淡水林洪清家兩度被徵收,無獨有偶的在桃園機場附近也有人家因為航空城計畫甚至被四度徵收。過去當地居民也是抱著美夢一場同意政府徵收,不是開路就是建跑道蓋大樓,甚至2011年政府核定桃園機場園區計畫,要花五千億預算,面積四千公頃興建第三跑道、第三航廈、擴大自由貿易區,但幾次下來居民看不到想像中的美好願景,加上發生八德合宜住宅弊案,合宜住宅涉案人都是航空城的重要推手,一個星期前反迫遷戶又到交通部前抗議,懷疑這會不會又是一場官商勾結?
營建屬主管全國土地資源的規劃和管理,當初桃園縣政府就是借重葉世文在署長任內推機場捷運A7的經驗,延攬他做副縣長,進行八德合宜住宅計畫。桃園航空城歷經兩任縣長,要拆遷一萬五千戶,五所學校完全被滅校,過程中還鬧出一條人命,這座占地4771公頃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土地開發案該怎麼走下去?
第352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