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2-07-25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沉默的螺蚌山
馬祖一年最多十萬觀光人次,
這裡大小島嶼36個,總面積不過29平方公里,
地形崎嶇多岩石,到底能容納多少觀光客?能放得下多少大型度假村?
馬祖就算真的要蓋賭場,至少得五年以後,那麼他們要如何自救呢?
經濟部水利署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如果當地真的要設博弈特區,光用水,一年缺口36.7萬噸,必須增建海水淡化廠,每度供水成本至少八十元,應該由業者自行開發或負擔。很簡單的,像這種用水用電,還有交通,是最基本、卻也是最大的問題。為什麼馬祖擁有兩座機場,交通還是那麼不便?民國85、86年相繼發生空難,卻始終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第25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x 216 -
-
SystemAdmin | 2012-07-18政治經濟
兩門之間
今年6月中開始,金門廈門全日通,兩門成為一體經濟圈。
曾是反攻大陸的前線金門,變為錢線!
不僅地價漲幅全台第一,房價更直逼新北市,
不過在繁榮的背後,金門還是有它的隱憂。
就在大家感受薪資停滯,物價上漲,生活更苦悶更困難的時候,金門人的幸福恐怕讓很多人好奇也羨慕。小三通12年來,金門其實一直走自己的路,跟廈門往來頻繁,今年6月中,金廈更開通夜航,等於全日通了,兩邊成為一體同城經濟圈。錢多了,金門有了極大的轉變!過去是單打雙不打的戰地,現在則成為連鎖服務業和房地產的一級戰區,內政部公告地價,金門漲幅全台第一,房價直逼新北市。不過金門也有它的徬徨,徘徊在兩門之間、兩岸之間。獨立特派員的觀察報導!
第253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x 93 -
-
SystemAdmin | 2012-07-18政治經濟
馬祖博弈公投系列報導
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7/7公投過關,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獨立特派員帶您遍訪馬祖四鄉五島,聽聽當地人的聲音。
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馬祖人對博弈公投,贊成或反對,各有不同主張。7/7公投過關,這是他們長期被邊緣化後的選擇。一家分三國,三代有不同的看法,很多老人家說,他們是為下一代尋找未來的機會,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公投結束,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賭場預定地在北竿,這裡到處是至少五千萬年前的火成岩地質,沈默的螺蚌山能經得起炸山、剷平嗎?
博弈草案還躺在行政院,水電、交通、基礎建設問題一籮筐,最少五年後才看得到,那麼當馬祖駐軍越來越少了,當地居民要怎麼觀光自救?
第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220 -
-
SystemAdmin | 2012-07-11食品安全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藏在水裡的秘密
台灣水產安全出現漏洞,
從養殖、運輸和販賣過程,水產都可能被加入禁藥,
水底下的秘密,潛藏的危機,令人膽顫心驚。
上個星期,衛生署公布最新食品安全抽驗報告,市面上的午仔魚,高達五成被驗出有抗生素及殺菌劑。其實,衛生署每年都有例行的檢驗,水產經常被驗出含有禁藥,有的是用在牛豬身上或治療人呼吸道感染的藥物,有的像是孔雀綠,根本是工業染料,怎麼會出現在魚蝦身上?不過,這些報導都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媒體也沒有後續追蹤。獨立特派員決定進行調查報導,將陸續揭露真相。首先,從水產品的流程,我們就發現,不只養殖端容易下藥,在運輸和販售的過程,為了避免魚體受傷,搬運商和魚販都有可能加藥。台灣的水產安全出現很多漏洞。
第25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44 -
-
SystemAdmin | 2012-07-11教育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國教白老鼠
12年國教討論聲音不斷,比序原則公平性也備受爭議,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會成為12年國教的白老鼠,
教改是否幫助孩子提升競爭力,還是替教育帶來更多問題?
最近大家老在談論台灣競爭力下滑,今年經濟成長下修可能只有2.5%,人才是未來的隱憂!其中最讓家長和教育專家失掉信心的是12年國教!過去為了痛惜孩子惡補,背了沈重的大書包,一再教改,免試被當成目標,在這樣的目標下,12年國教採比序原則,比才藝、比幹部任期、比志工表現,引起很多專家學者反對的聲浪,家長更用實際的行動,趕緊送孩子進私校,表達對十二年國教的不信任。為什麼連一個工人之家寧可勒緊腰帶,也要拿出半個月的收入讓孩子唸私校?
第25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29 -
SystemAdmin | 2012-07-11教育攝影:鄭仲宏
譚爺爺的公民課
台灣社會太過功利,重目的不重過程,
為什麼台灣學不會歐美適性發展的教育?
守護台東偏鄉的譚維義醫師,帶您認識台灣和西方啟迪式教育的差異。
台灣社會太功利,只看目的,不重視過程與方法。教育,最重要的其實是學習的過程而非「100分」這個結果,或是「免試」這樣的目標。我們常羨慕,歐美適性發展教育成功,台灣為什麼學不會?守護台東偏鄉醫療33年的譚維義醫師,獲得表揚和大小獎章無數,去年還因為居住台灣五十年,拿到了永久居留證。他現在經常巡迴各小學演講,聽他怎麼講,就知道台灣和西方啟迪式的教育差在哪裡了。
第25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16 -
SystemAdmin | 2012-07-11政治經濟攝影:鄭仲宏
照顧以色列-無藥樂
台灣老人看病吃藥已成為生活一部分,
但在以色列,老人在專屬照顧住宅中得到細心照顧,
不僅省下醫藥費,更建立長期照顧健康的觀念。
台灣老人愛逛醫院,成了很多阿公阿媽的消遣,每天生活的一部份,但看完病開處方,吃藥也是美國的6.5倍。台灣是不是真的太浪費醫療資源,吃太多的藥?今天獨立特派員要繼續帶您到以色列,看看他們的老人家得到細心的照顧,住在專屬住宅裡,桌椅的高度、插頭的位置都顧到他們身體的狀況,一般日常生活可以自己來,就不會成天擔心哪裡不對勁,省下了醫藥費,才是真正健康的作法。
第25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214 -
SystemAdmin | 2012-07-04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張智龍
揮別低價農業
大型通路商掌控農產價格的時代,
低價已成主流,改變以往消費型態。
而台灣小農要如何團結對抗大盤商,避免農產被賤價出售?
全球化自由化曾經被奉為經濟學上的聖經,大者恆大,就像大型物流通路商,在掌握大宗商品數量後,就能呼風喚雨,價格高低隨他喊,改變了以往的消費型態。因為薄利多銷,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低價成了市場主流,但是生產者要怎麼製造出成本更低廉的東西?農產品就是例子。
獨立特派員在大雨過後深入產地,親眼見到高麗菜農趕在太陽出來前漏夜搶收,就怕水傷的菜給再曬爛掉,也搶在最新鮮的第一時間送到消費市場,他們花了大量人力,一擔一擔的把菜給扛下山,這不都是成本嗎?台灣很多小農,現在都知道要直接面對消費者,或團結起來才能對抗大盤商,才有談判價錢的空間。雲林東勢合作社成功的將胡蘿蔔以高價高規格外銷日本,比起來,台灣日本消費市場觀念上有極大差異!一分錢一分貨,太便宜的、不敷成本的食物或食品,真的要想想,生產過程當中被忽略了一些甚麼?你吃得安心嗎?
第2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張智龍x 140 -
SystemAdmin | 2012-07-04體育
不老棒球隊
一群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老人家,成立棒球隊圓夢。
打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讓他們更快樂更健康,越活越年輕!
台灣曾經有一支不老騎士的廣告篇紅到了國外,其實它是改編自弘道老人基金會的一部紀錄片,希望鼓勵越來越多的老人家圓夢,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一年他們又成立一支不老棒球隊,裡頭的阿公阿媽年紀加起來超過一千歲,還有很多娘子軍,跑不怎麼快,也揮棒揮不準,但是每個在球場上都有一套求生術,獨立特派員跟他們練習了半年多,看到好多漏網鏡頭,好骨錐。因為打球,改變了阿公阿媽的生活,也讓他們更開朗、快樂,身心都年輕起來,其實身心健康的老人就是年輕人最大的福氣!來看這支不老隊伍紅藍對抗賽!
第25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x 179 -
SystemAdmin | 2012-06-27司法人權攝影:羅盛達
一個人凸一個島
台灣前一陣子鬧出血汗醫院問題,嚴重暴露醫師護士荒,
但其實還有很多基層工作專業技術行業也都鬧人力荒,
社工就如此,是標準的錢少事多離家遠。
台灣前一陣子鬧出血汗醫院問題,嚴重暴露醫師護士荒,但其實還有很多基層工作專業技術行業也都鬧人力荒,社工就如此,是標準的錢少事多離家遠。每次發生高風險家庭新聞事件時,大家都把矛頭指向第一線的社工員,有沒有失職,但很少人了解,社工有多少資源,他們是在怎樣困難的條件下,上山下海,奔波在崎嶇的道路上。
獨立特派員到屏東,深入了解這個有原鄉、偏鄉、離島33個鄉鎮市的地方,有八、九成的第一線社工都是約聘的,而且需要自備交通工具。像今年入圍具有潛力社工新人獎的王靖雯,一個人管一個島:小珫球,揹了上百個個案,大事小事一手包,甚至得充當物資發放的宅急便,她也是半年一聘。本島山地鄉的社工,還有一個人負責五百個低收入戸個案。真的要給他們鼓鼓掌。
第25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x 245 -
SystemAdmin | 2012-06-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張智龍
菜金菜土
這次豪雨災情嚴重,
農委會最新統計,
有一萬四千多公頃農田菜圃泡湯,損失五億四千七百多萬,
以桃園縣最慘重,連帶的,蔬果菜價又漲了。
其實每次菜價漲跌跟農民沒多大關係,菜價貴,第一線的農民沒好處,但是菜田受災了,損失得自己揹。台灣農業多數是小農規模,產量不大,因此價格掌控在盤商、批發市場手上,他們以量制價,賺最大。
長久以來,農產運銷就是台灣農業難解的死結,在農民和市場之間,政府的角色似乎消失了,農民無法享受勞動的果實,始終處於劣勢,辛勤耕耘的作物最後還可能面臨賤賣,或因為不敷工資得忍痛放它爛的下場。
第25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張智龍x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