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3-05-17司法人權攝影:賴振元
抗爭這條路
一連八天不吃不喝, 絕食193小時,
他們得到答案了嗎?
抗爭的路走了16年, 真的好長好長。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至今將近一年,上週這些年紀都已經七十的老人在絕食193個小時後,見到了勞委會主委,結束了這一波行動。一年來,他們曾經六步一跪到總統官邸前靜坐,在台北車站臥軌陳情,試過了各種抗爭方式,但問題仍舊沒有解決。
1996到98年間,包含聯福、福昌、耀元、東菱好幾個廠都面臨老闆跑了、工廠倒閉的命運,領不到薪資和退休金的工人組成自救會,當時也透過遊行臥軌等等方式陳情,為了趕快平息紛爭,勞委會以貸款名義把錢給了他們,卻埋下16年後今天官告民,勞委會跟他們追討貸款的紛爭,這一條抗爭路走了16年,好長好長。絕食者一連八天不吃不喝,絕食193小時,他們得到答案了嗎?在獨立特派員193個小時的紀錄中,讓我們試著找出真相和問題的解方。
第295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38 -
SystemAdmin | 2013-05-10司法人權
製糖季節
是為了保護什麼, 他們挺身而出?
他們企求的究竟是什麼, 以致他們奮不顧生?
路易西塔大莊園的一場屠殺 菲律賓糖工血淚至今未償
五一勞動節有兩萬名勞工上街頭,反對年金改革方案,認為繳多領少。同時關廠工人在絕食抗議193個小時後,終於見到了勞委會官員,結束絕食行動,但整個事件還要進一步協商。其實不只台灣,今年五一全球都不平靜,包括剛發生工廠大樓倒塌死了五百多人的孟加拉、還有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等國家的勞工都走上街頭,抗議工作條件惡劣,失業率攀升。為什麼現階段的工作環境與條件這麼糟?做為一個人應當有的基本工作權和居住權如何保障?
今天獨立特派員特別要帶您來看一部紀錄片,製糖季節,它是發生在2004年菲律賓一個大莊園的故事,這個占地六千多公頃的農場雇用了五六百人種甘蔗、製糖,有人就在這裡出生,一輩子全家人都是糖工,但是他們到頭來一週只能工作一天,算算領不到一美元,地主本來答應耕作十年後就會分土地給他們,但始終沒兌現,最後逼得糖工罷工抗議,卻引來一場地主和警察和政府聯手驅趕屠殺事件。這個事件引起各國人權工作者的關注,台灣也有人實地去瞭解去觀察,對台灣近年的人權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第294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16 -
-
SystemAdmin | 2013-05-02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國家公園巡禮—黑琵的家
最年輕的國家公園
睜大眼睛尋芳蹤
國際嬌客在裡頭
台灣幾個國家公園最近提高了入園費,引起民眾不同的反應,有人認為門票太貴,但也有人認為為了保育生態,使用者付費是理所當然的。算一算,台灣幅員不大,卻一共有八座國家公園,為什麼要這麼多國家公園?每一個國家公園的特色和角色又是什麼呢?
獨立特派員將推出國家公園巡禮系列,帶您關心台灣國家公園面臨的挑戰,今天要從台灣最年輕的,卻擁有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台江國家公園看起。黑面琵鷺全世界才兩千六百多隻,但每年九月都來台灣度冬的就有一千六百多隻,今年數量創20年新高,獨立特派員這個春天在台江國家公園捕捉到了牠們的身影。不過現在沙洲逐漸減少,可能帶來生態的災難。獨立特派員的觀察報導。
第29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32 -
SystemAdmin | 2013-05-02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
逐夢世代 施逸翔
綁布條 上街頭
和勞動者同陣線
追求兩公約理想國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這幾年勞動節都不平靜,因為台灣在高度經濟發展下貧富懸殊,市場向資方傾斜,底層的勞工階級更形弱勢。這幾天關廠工人再度聯合起來苦行、絕食,抗議勞委會提出的579方案:也就是利息、違約金雖然全免,但本金只給五、七、九成,關廠工人堅持這是他們應得的,一毛都不能打折。
今天逐夢世代要來看看跟勞工弱勢站在一起的一個年輕人,施逸翔。2004年菲律賓發生了一樁糖廠工人罷工遭到血腥鎮壓事件,當時糖工每周只被分配到工作一天,工資不到1美金,因此才群起抗爭,至少七名糖工被射殺。
當時還是研究所學生的施逸翔,到菲律賓針對這起事件進行田野調查,也得到很大的震撼和啟發,從此成為人權工作者。一直到現在,國內許多攸關弱勢與人權的社運現場,都有他的身影,他教育原本不懂或不敢發出聲音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權利,他說他的理想國度是一個不需要人權團體的地方,那個時候做為一個人權工作者他可能會失業。
第29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x 34 -
SystemAdmin | 2013-04-25醫療公衛攝影:賴振元
SARS戰疫再起
十年前的隔離 封院
台灣公衛史上的斷簡殘篇
誰來說出和平的真相?
今天是4月24日,對台灣人來說,十年前的這一天應該是個難忘的日子:台北市和平醫院因為大規模群聚感染,無預警封院,讓醫護人員措手不及。一個和平的護士說,當時在同一個病房工作的,現在剩下不到五人,不是離職就是轉調,直到今天,內心受到的衝擊無法回復。
在無知造成的極度恐懼中,人性顯得是那麼脆弱,為什麼同樣是疫區,香港表現出醫護人員抗煞的高度勇氣,台灣卻呈現出醫護人員的懦弱,甚至有人被說是逃兵。十年後,再回顧這場台灣公衛史上最大的遺憾,有人開始願意說出真相。獨立特派員尋訪當年協助封院的防疫專家、住院醫師,甚至也遭到感染的外包洗衣工,要全盤托出當年不能說的秘密。
第29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32 -
-
SystemAdmin | 2013-04-25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HN的長線戰役
H7N9拉警報
617台灣禁宰活禽
防疫延伸至入秋
全民警備中
中國大陸感染H7N9的病例還在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派專家去北京上海調查,發現患者當中有一半以上並沒有接觸禽鳥,因此懷疑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小部分傳染,台灣的公衛專家也去過回來了,但收穫不大,大陸的農政和衛生單位聯手防疫慢半拍,雖然病毒株已經送來台灣,但是要進一步分析純化做成疫苗還得兩三個月之後。
台灣大陸往來密切,一旦疫情擴大,我們一定躲不過,6月17號各地將先禁止活禽宰殺,關係到一般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但是對抗病毒得及早拉起防線,就像洗手戴口罩,一定要確實做到。這場戰役很可能得拉長到今年入秋,候鳥來臨前後,這段期間也是病毒演化的重要觀察期。
第29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31 -
-
SystemAdmin | 2013-04-18土地環境
民宿CEO
台灣民宿產值
四千家業者爭妍
民宿管家注入專業
是否會失去原風味?
台灣甚麼產業最夯,除了吃,當然是觀光,各地都在行銷美景!但是要能真正體會在地風情的,首選民宿。算起來,台灣民宿發展至今已經有20年,一路成長到四千多家,產值16億,商機相當可觀。
但是早年民宿是為了紓解太多遊客沒地方住的問題,鼓勵當地人提供自家的房間,一方面導覽當地風土民情,當個稱職的主人,做為一種副業,但是這十幾二十年下來,經營民宿的第一代都已經年紀大了,也做得累了,很多想退休,但是沒人來接棒,又捨不得讓自己半生的心血就這麼沒了,於是有人開始雇請專業的管理人才來經營,這就是民宿管家,就連現在學校的餐旅系都開設民宿管理這門課,可是這項新職種並沒有明訂在民宿管理辦法中,尤其他是不是讓民宿變得太專業化,失去了當初的原味?
第291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28 -
SystemAdmin | 2013-04-18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漁村少年郎
曾經的鰻魚王國,
成了人口外移推手,
近年漂鳥回歸,
精緻養蝦、曬烏金,
海口革命再起!
台灣四面環海,照理來說漁業資源應該最雄厚,但卻始終沒有好好開發利用。前幾個星期我們關心台灣農村土地問題,今天要來面對人口流失更嚴重的漁村問題。雲林縣的口湖可說是水的故鄉,如果從衛星影像鳥瞰,有三分之一都是魚塭。民國75年是口湖的黃金時期,全村96%都從事養鰻工作,創造台灣鰻魚王國的美譽,但長年下來因為大量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加上土地鹽化,年輕人走了,口湖成為全台人口外移最嚴重的地區。
但是這兩年都市生活不容易,農村招回了一批年輕漂鳥,口湖也是,幾個七年級生回到老家把曝曬了20年的魚池重新注入新生命,他們養蝦。這裡同時還是烏魚子的產地,台灣65%的烏魚子來自口湖,製做需要40道工序非常辛苦,現在也有第二代願意回來接棒了。年輕人究竟為漁村帶來怎樣的生機和活力?獨立特派員在口湖的觀察報導!
第29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27 -
SystemAdmin | 2013-04-11人物故事攝影:鄭仲宏
逐夢世代 - 崔元先
火場vs. 公園社區,
打火英雄vs. 外籍看護,
自掏腰包傳授防災知識,
不願北門悲劇再重演。
台灣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主計總處統計,20到24歲的失業率超過13%,比前三年平均值都高。他們真的想賺錢嗎?沒有,三成五的人最希望工作穩定,有三成的人追求夢想與自我實現。來看這群逐夢世代不同於上一代的價值觀!
前一陣子聽到有消防員幫忙爬牆開鎖,前兩天,周末又有一群消防隊員頭一次上街頭抗議他們過勞,確實,過去我們很少了解這群以前叫做打火弟兄,現在卻成了民眾生活大小事通包的保母,他們的工作狀況:從地震火警,家裡路邊有人要急救了,到摘蜂窩、抓蛇、救被困的小貓小狗,都打119,他們真的很忙,事情很雜,但還是有人雞婆的攬下了原先沒有的工作。
您還記得半年前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火警嗎?當時死了12名慢性重病臥床的老人,危急時刻大家慌了手腳那種景象讓在場的消防隊小隊長崔元先記憶深刻,這半年來他做了甚麼事?就是自己找人翻譯,在高雄去跟那些東南亞來的外籍看護溝通,做緊急醫療的宣導和教育,也幫他們檢查更新應變的裝備,這種苦口婆心加上親身示範的工作很少被外界看到,對台灣已經有20萬外籍看護,而且需要量還在增加的老人照顧來說,有這樣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年輕人,真的很重要。
第29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34 -
SystemAdmin | 2013-04-11社福弱勢
幼兒園的天花板
不是偏區,不合法令,
原民共同照護無法立案,
都會區弱勢原民何去從?
All in one標準合適嗎?
全台灣原住民族人口52萬,為了生活,有一半以上都離開了部落到都會工作,但其中很多人因為經濟弱勢淪為打工族,他們逐工作而居,生活、居所不定,連帶的無法好好照顧小孩。新北市是都會原住民最多的地方,在這裡就有一所混齡的照顧中心,已經20年了,把原鄉部落的共同照顧精神搬來這裡,為了配合上工時間,一早五六點就開門,經常24小時不得休息,也經常有人一托就是一兩天,但這種混齡甚至也接受臨時托老,屬於社區互助式的照顧中心卻不合法令、不能立案、常接罰單,因為幼教法只容許離島偏鄉及原住民地區可以採互助式,沒有考慮到在都會區打工的原住民,用同一個天花板的高度規範資源都會區弱勢的原住民,合適嗎?
第29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16 -
SystemAdmin | 2013-04-1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小麥交響曲
蚵仔故鄉種小麥,
融會上中下游,
高品質抵抗進口低價品,
開啟台灣雜糧復興運動。
台灣人講究美食也很為我們的美食自豪。就是因為食物有太多種選擇,已經改變過去以米為主食的習慣,現在我們每年進口120萬噸小麥,超過稻米,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國內吃的東西包含麵包麵條都會跟著漲,所以在提高糧食自給率的考量下,除了鼓勵復耕稻作,現在也有人種起了小麥,就像靠海的嘉義東石居然還是有機的小麥,這邊風大,地也不怎麼肥,但早在日治時期就有人種過,這是一種可以粗放的作物,五年前,這裡開始重新建立一個小麥共和國。
雖然現在產量只有全年進口量的九牛一毛,但面對未來極端氣候,能保住小麥的品種及栽培技術,非常重要,還在逐步擴充生產規模當中。為什麼量這麼少,價格又比進口高出三倍的台灣小麥能敗部復活?
第29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x 19 -
SystemAdmin | 2013-04-08社福弱勢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攝影:張智龍
海口新移代
單親之餘中文不好,弱勢的更弱勢,
新移民之子如何教好?
最近吳寶春要念書的話題炒得火熱,但是想念書的人還有很多,包含47萬的外籍配偶新移民,而且他們更有急迫性。獨立特派員過去報導過很多經濟弱勢的孩子,今天要帶您去東港,那裏很多人娶越南印尼女人,原本經濟就不好,加上新移民嫁來後發生很多家庭問題,離婚率高,單親的新移民媽媽要工作,哪能照顧孩子,更不要說自己中文不好,更不可能教小孩功課了,弱勢的更弱勢。我們擔心的不只是新移民媽媽個人的人權,不受社會尊重,更要關注的是新台灣之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與自信問題。
第28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x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