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
AdminAdmin | 2023-04-12藝術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春仔花
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
春仔花的形式不只是花卉,還可以做成像動物等許多花樣,栩栩如生,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台灣早期,許多婦女把它當成閒暇之餘的女紅技藝,甚至是貼補家用的手工副業。但隨著時代轉變,春仔花的用途式微,工藝也逐漸失傳。
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他傳承這個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春仔花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第79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125 -
AdminAdmin | 2022-05-11藝術攝影:周明文
屋頂上的藝術家
大家到廟裡拜拜,是否曾經注意過廟宇的屋頂,通常都會有些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像是神仙人物或是神獸花鳥,用來呈現宮廟的莊嚴和氣度,這些建築裝飾就是剪黏。由剪黏師傅站在屋頂施作,將破碎的陶瓷碗片或玻璃剪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片片黏貼到模型上。
因為太過耗時費工,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來取代手工剪黏,使這項傳統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一些古蹟廟宇或歷史建築需要修復時,還是必須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
在台南市的葉明吉,家傳三代,都是有名的剪黏匠師,葉家作品風格細膩精緻,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神韻的掌握;另外還有一位國寶匠師陳三火,他擅長以敲代剪,再按照敲破的花瓶紋路堆疊拼貼,隨緣創作,作品獨特之外,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
第74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07 -
AdminAdmin | 2022-02-16人物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族群創生-南州金牛陣
南台灣的屏東,每三年一次的平安迎王祭典,分別在東港、南州、小琉球三地,接力登場,是當地重要的傳統節慶,也是國家指定重要民俗文化活動。
祈求平安、化瘟除煞,王爺千歲在繞境的時候,各村莊的大小神轎與陣頭也紛紛出動,前往不同的廟宇參拜交流。其中,南州迎王是這三大迎王活動裡唯一固定農曆日期,同時跨鄉鎮繞境祈福的祭典。
而在這個以閩南族群為主的慶典裡,有一個來自萬華村大埔社區的客家陣頭–金牛陣,分外引人注目。究竟,這個舞弄一甲子的客家陣頭,如何展現努力融入閩南習俗的善意與誠心?又如何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
第73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97 -
-
SystemAdmin | 2015-03-09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天燈的異議
元宵節剛過,平溪天燈又是人擠人,今年已經舉辦第十七年了,國際知名,還被譽為每個人一生必遊的世界14大旅遊景點之一,讓不到五千人的平溪小鎮每天都幾乎是元宵節,每天都有人放天燈。
過去曾經因為煤礦場一個個關閉,小鎮沒落,但近年又旺了起來,居民很多都做天燈的生意,要不,就是賣吃的發觀光財。一個個的天燈寫上了祈福的字句,帶著人們的祝願升上天空,很美,但也給當地居民帶來莫大的危機,包括每天得清理掛在樹上、林子裡、河床和屋頂上的天燈的殘骸,鄉公所乾脆動員居民撿到五十個換一瓶醬油或洗衣粉,十個換一包衛生紙,但是最糟糕的是,常有天燈還沒燒完就掉下來引起火災。天燈究竟能保誰的平安?
第38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39 -
SystemAdmin | 2014-03-11教育文字:婁雅君
偶魂
講起布袋戲,是伴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早年台灣有兩個國寶級布袋戲大師,一個是台北的李天祿一個是雲林的黃海岱,他們都去世了,他們的子輩繼承了布袋戲班,一個維持傳統一個走向現代的霹靂布袋戲,長年下來他們都養出了很多粉絲,現在居然有粉絲自己玩出了名堂。
三年前一個叫三昧堂的團隊在嘉義首次展覽他們自創的布袋戲木偶,立刻艷驚四座;2012年底他們到北京展出也吸引許多大陸粉絲來朝聖。很難想像吧,這是七個平均年紀才三十歲的大男生的業餘集體作品,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人在工廠上班,有人教書,有人是髮型師,就因為布袋戲偶牽起了彼此的緣分,因為共同興趣與夢想,相遇之後開創了想不到的另一個人生。他們各自分工設計木偶、做衣服、做髮型頭飾、做兵器,當然還有人配口白、操偶,甚至自己寫劇本。戲偶挑起了我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童真,回復到童年時候單純簡單的快樂,職場的不得意,生命中的波折其實都可以在動手實現幼年夢想中得到慰藉。來看看這七個大男生怎樣賦予木偶動人的靈魂!
第33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