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22-04-27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族群創生-小島話擺暝
每年元宵節,馬祖四鄉五島會舉行祭祀酬神的擺暝祭典,張燈揚旗、迎神繞境、設供燃燭、食福祈安,是當地人心中比過年圍爐更重要的節日。已經登錄為全台第21個國家級重要民俗的擺暝文化祭,今年在北竿塘岐村重現了睽違14年的「送狀元船海疆巡安」海祭習俗,傳承文化的努力頗有成效。
不過,距離北竿南方30公里,目前人口僅剩兩三百人的東莒島,因為受到人口外移以及國軍裁撤影響,擺暝祭儀近年遭逢傳承的困境。
在東莒,有一個在此地深耕數年,成員絕大部分由外地人組成的大浦plus計畫團隊。他們如何學習在地文化,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如何以自身專長為島嶼帶來新的思考方向?而當地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外來力量對家鄉文化產生的影響?讓我們帶您一塊兒來了解。
第74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88 -
AdminAdmin | 2018-08-20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藍眼淚觀光的迷思
馬祖是唯一一個通過博弈公投的離島,雖然因為專法沒過,公投結果成空,但也可見馬祖人對地方發展的殷切期盼。以往馬祖受限交通和天候影響,觀光一直無法順利推展。這幾年因為一種夜光藻,也就是藍眼淚,當地民宿業者紛紛推出各種追淚行程,帶來觀光熱潮,也讓馬祖找到翻轉的契機,就連馬祖酒廠也靠藍眼淚瞬間打開知名度,這幾年不管在營收與獲利都大幅成長創新高。
藍眼淚魅力為地方帶來經濟利益,不過在地方翻轉同時,也有過度發展的情形。因為藍眼淚快速帶動觀光,使得很多馬祖傳統閩東建築的石頭屋迅速翻新,他們向政府申請補助,將房子拆除重建,裡面是鋼筋水泥,外面再貼石牆,這種鋼骨石皮的做法,使得原本的傳統聚落,一個個變成嶄新的面貌,但這些全新的古厝能代表馬祖文化的新價值嗎?
第55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64 -
AdminAdmin | 2017-03-27土地環境
刺鳥的天空
這一兩年來馬祖推動的閒置軍事空間的活化再利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位於南竿牛角的「刺鳥獨立書店」,還有剛剛完工,將成為年輕背包客旅館的「55據點」。
馬祖擁有全世界最密集的碉堡與坑道,總共有兩百多個,每座碉堡又有它不同的風格與魅力,其中坐落在牛角聚落的刺鳥獨立書店,就是由12據點打造出來的,不僅成為馬祖第一家獨立書店,也是新的文化據點。
至於設定為年輕背包客新據點的「55據點」,三面環海,旁邊有馬祖四大聚落保存區的津沙聚落,希望藉此把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帶進來馬祖,了解馬祖豐富的戰地文化特色。在博弈停擺後,這些文化人堅持馬祖的核心價值,讓馬祖風華走出自己的路。
第44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33 -
SystemAdmin | 2015-03-03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我是亮島人
台灣的原住民族已經增加到十六族,各族的文化有部分共通之處,但也有一些差異。考古學家2012年在距離台灣西北114海里的亮島,發現亮島人,證實是八千三百年前的南島民族,他們沿著大陸東南沿海一路來到亮島,也由此移入台灣!
講到這裡您許會好奇,亮島是個甚麼樣的地方?過去可能只有馬祖人,或被分派到島上服役的國軍才知道。這個島嶼歸連江縣政府管轄,位在東引和北竿兩個島的中間,雖然面積才0.4平方公里,軍事位置卻非常重要。島上地形險峻,四周的岩壁陡峭,海岸遍佈礁石,國軍長期在此部署一個步兵連,嚴守台灣西北的國防線。這兩年即使國軍大舉撤出金馬,亮島還是留下了部分守軍。也因為它的隱蔽性,讓台灣原住民的老祖先--亮島人得以安眠在這裡八千多年。
第38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7 -
SystemAdmin | 2014-02-26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北風(下)
台灣很多地方都要觀光,很多年前大家挖空心思就開始設計各種名目的節慶活動: 海洋音樂節、童玩節、蓮花季、桐花祭...一籮筐,但憑空生出來的觀光活動總沒有腳踏實地有文化和自然為根底的來得長久。
上個星期我們播出北風馬祖紀錄片上集,今天要繼續播完下半段,完整告訴您馬祖這個地方因為最晚解除戰地政務,又離台灣比較遠,可以說是封閉在閩江口外,所以保留很多自然風貌以及傳統習俗,去過的人都很難忘,擁有絕對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好像從來不曾站在馬祖這邊,所以他們最後只能靠人民自決,博弈公投試圖改變命運。
當年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馬祖人都先後跑到台灣,因為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對馬祖的記憶是痛苦不忍回顧的,但多年後,鄉愁讓他們重返故里,卻只見蕭條與荒涼,又感到一股惆悵和虧欠,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 其實想想不只馬祖如此,很多台灣南部或偏遠鄉鎮的人也急著往城市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不同地方輪番上演,不都一樣? 放棄了原本的生活和基礎工作沒人要做,就像馬祖的漁業沒人接棒,到時候好吃的魚都得靠對岸運來,我們究竟還剩下甚麼? 繼續來看北風下的馬祖。
第336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x 13 -
SystemAdmin | 2014-02-19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北風(上)
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x 14 -
SystemAdmin | 2014-01-14攝影:張智龍
媽祖任務
這個月初博弈條款雖然在立法院初審通過,但三分之二的條文沒有達成共識,得交付朝野協商,恐怕又有得拖。對馬祖來說,軍隊已經撤得只剩三千人不到,一定得拼觀光。
與其空等博弈,不如仰仗去年十月落成的媽祖宗教文化園區來得實際一些。在台灣本島,每年三月台中大甲媽出巡吸引百萬信徒跟隨,已經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周邊相關活動帶來30到40億元商機。
馬祖是媽祖娘娘的靈穴,也就是當年媽祖落水後屍身漂上岸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座高達三十公尺的媽祖巨神像,守護著海上往來的船隻和漁民,耗資兩億四百多萬的宗教文化園區不但想一搏台灣觀光客的商機,也想爭取對岸福建的旅遊團,畢竟從馬祖北竿到最近的福建黃岐才25分鐘航程,預計今年通航後可以實現一日生活圈。
第33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x 11 -
SystemAdmin | 2013-11-07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依嬤遲到的補償金
823台海保衛戰
金馬戰地政務區域
所有居民跳出來
民防自衛隊保國家
1958年海峽兩岸爆發了八二三台海保衛戰,面臨對岸的武力威脅步步進逼,政府將金門馬祖兩外島做為實驗戰地政務區,實施軍政一元領導,當地居民年滿16歲,無論男女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組成民防自衛隊,不僅協助造橋鋪路,也得參與衛兵站哨,延續近20年之久,直到1992年金馬地區解嚴,終止戰地政務,才正式解除民防任務。
但是這麼多年來,接受徵召參與軍事訓練,如同準阿兵哥的馬祖居民未曾得到與軍人相當的待遇,他們不斷向政府爭取,終於在今年中秋節前後有了結果。已七八十歲的自衛隊員,等到了遲來的肯定。
第320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賴振元x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