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3-11-28食品安全
破功的微笑
GMP微笑標章
優良廠商認證破功? 消費者還能信誰?
一連串食安問題搞得人心惶惶,好像甚麼都有問題甚麼都有毒,這幾天最新狀況是媒體自行找一名學者做市售牛奶的檢驗,跟衛福部槓上了,甚至要把產品送到國外做檢驗,要求台灣應該比照歐盟做到80分。但是到底這80分到底怎麼算? 有毒無毒標準如何訂定?
過去為了取得消費者信賴,政府陸續推出各種食品認證制度,包含這次大統油出包的GMP微笑標章,但是結果發現它們出產數十種油品,其中17項拿到GMP,卻全面冠上優良廠商的頭銜,而且這17項產品竟然十年來混摻了劣質油還是照樣過關,負責推行GMP的是業者組成的民間協會,球員兼裁判,工業局評核小組去工廠查核的時候,都由廠方帶著,例行公事,市面上也有很多由農委會、民間團體或學術單位自行開發的認證方法,打出各種有機無毒字樣,消費者到底該相信誰呢?
第323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陳宇範x 14 -
SystemAdmin | 2013-11-21食品安全攝影:周明文
肥牛的瘦身計畫
食安風暴持續延燒
模範生王品也出事
政府保證 結果是消費者吃虧?
最近食安風暴持續延燒,讓政府疲於應付之際,餐飲業的模範生王品,旗下的原燒餐廳竟也被查出牛肉含齊帕特羅瘦肉精,毒性比一年前大家聽到的萊克多巴胺這種瘦肉精還嚴重,毒性強12倍,這究竟怎麼回事?2011年1月台灣首次發現美國牛有瘦肉精問題,去年吵了一整年,美國以FTA為先決條件,要求我們要開放美牛,談判結果,政府允許含10ppb以下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牛進口,但其他瘦肉精成分均不得檢出。
當時政府向民眾保證有三管五卡,絕對不會讓問題肉品上桌,但顯然這一層層查驗關卡徒具形式。台灣醫界、公衛跟許多的民間監督就曾一再要求政府跟美方談判時,應該採取歐盟模式,保證台灣人跟歐洲人一樣不會吃到含瘦肉精、抗生素的牛肉。美國境內有7成的養牛場不用瘦肉精,售價高,為了國人健康,政府應該要有所堅持,消費者也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接受高價安全的進口肉品。
台灣問題食品一籮筐,不只進口的美國牛管不住,就連本地產品也頻頻發現偽造作假,只求口味翻新只想賺人潮錢潮的台灣美食,好像失去了食物原始的美味和真誠。大品牌不見得可靠,政府保證的也破功了,那麼消費者該怎麼辦?
第3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6 -
SystemAdmin | 2013-11-07食品安全攝影:張智龍
米 別再混了
國產米沒有一粒台灣米
知名泉順山水米
兩年十八次違規紀錄
標示不實? 摻偽假冒? 傻傻分不清楚
國外有沒有類似事件,有,但是以美國來看,他們可以重罰到業者倒閉破產,台灣卻是以幾十萬元罰款輕輕放過,相對於黑心獲利的數十億元,簡直不成比例。
就在大統棉籽油被人踢爆之前,還有混米事件,也存在我們周圍很久了,情況也很類似: 廠商標榜賣的是國產米,裏頭卻一粒台灣米都沒有,而是道道地地的越南米,成本足足便宜4成。翻開歷年稽查報告,台灣前幾大糧商: 山水米、中興米、三好米、金墩米,都有標示不合格、品質不合格的紀錄,他們的米被用到了連鎖超商的便當裡,麥當勞、摩斯漢堡、吉野家、鬍鬚張也是山水米的長期愛用者。每次被查到,農委會就要求業者限期改善,短短兩年內山水米就曾有18次違規紀錄,為什麼這些前科累累的商人都被輕輕放過? 這就是因為主管機關採用了標示不實,比較輕的罰則來認定,讓廠商有灰色地帶可以閃躲。那麼我們也來問問消費者,你認為越南米混充台灣米是標示不實還是摻偽假冒? 獨立特派員繼續追蹤報導!
在台灣,市場很小,食品業者為了拚業績拚上市,每年寧可花大把鈔票20%以上的預算做廣告,對檢測和研發卻投資不到1%。還有,很多食品上都貼著金牌獎、GMP、CAS、HACCP這些政府認證的標章,大統就擁有17張微笑標章GMP,簡直是一大諷刺。這些標章怎麼來的?以後還能相信嗎?獨立特派員將持續進行追蹤報導。
第32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張智龍x 17 -
SystemAdmin | 2013-11-07食品安全文字:婁雅君
食在要革命
以低價棉籽油混充高價橄欖油,是摻偽假冒(最高處罰3000萬)?
還是標示不實(最高處罰20萬)?其中的解釋空間差很大。
從十月中旬以來,問題油品連環爆,全台展開油安行動,大規模稽查,最新發現是,大統的棉籽油流入了福懋和頂新味全這兩家大廠,業者說,在台灣混油早就是常態,他們經常互相調貨。各地陸續也發現問題油,還真多,包括號稱橄欖油葵花油,結果裏頭是大豆成分,還有在包裝上強調低油煙、耐高溫,是健康油,但其實都是調和油。消費者所買的,不是你在包裝上看到名稱,甚至連內容成分都不符合。
為什麼多年來這些標示不實,甚至成分有問題的食品到處都是?根據食品衛生法,如果違法添加、以摻偽假冒來處罰,罰金最高3000萬,但如果被認定是標示不實,卻只被罰20萬。以低價棉籽油冒充高價橄欖油,是摻偽假冒還是標示不實,其中的解釋空間差很大! 另外,衛福部在第一時間公布棉籽油的檢驗結果不含棉酚,為業者混充的棉籽油掛保證,檢驗是否專業?作為是否適當?恐怕會影響未來司法對消費者賠償方面的認定。在大家對食品安全信心幾乎崩盤之下,公部門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獨立特派員追蹤這一連串的問題!
第32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6 -
SystemAdmin | 2013-09-12社福弱勢
剩食的下一哩路
豐衣足食過了頭
170萬社福邊緣戶
顧巴肚 剩食的下一哩路
接下來這也是一則關於食物的報導! 為了吃的健康,我們提倡從產地到餐桌最近的食物里程,吃當季當令的真食物,但是對於產地或餐桌過剩的東西該怎麼好好珍惜利用呢? 近50年來全球資本快速累積,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有的人吃的浪費,有的人卻得在垃圾桶裡找食物,台灣也是如此,每年有275萬噸食物被扔進廚餘桶,足足可讓31萬低收入戶溫飽。
從兩三年前開始,一些民間NGO組織結合企業和店家,合力募集多餘的食品和物資,像每天晚上賣不出去的自助餐、麵包,或即將到期的東西,匯集到食物銀行,讓弱勢和有需要的人用點數來兌換食物包,形成一種社會集體愛心鏈。全台灣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61萬人,是政府救助的對象。但落在貧窮線以下的社福邊緣戶,卻有170萬,食物銀行多少補足了這些落差。獨立特派員追蹤剩食的下一哩路!
第312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x 0 -
SystemAdmin | 2013-09-12食品安全攝影:賴振元
原味覺醒
韓國麵包非韓國
化製澱粉反客為主
食品添加物氾濫的嚴重性,甚至反客為主,決定了食品的色香味,這樣的人工美女充斥在我們四周,你分得出來嗎?
從塑化劑到修飾澱粉,問題的核心都在於複方。獨立特派員特別到台南一家知名的布丁工廠觀察他們的生產線,這一向是每一家業者的商業祕密基地,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在製程中被加了甚麼東西進去,我們也找到一個過去在賓漢公司跑業務的人,他也揭露起雲劑的秘密。起雲劑,也有的叫做安定劑,換湯不換藥是同一種東西,這是台灣食品業自創的名詞,它就是一種複方,過去,像這樣的食品添加物如果是由好幾種食品添加物混合組成,就不必寫明每一種成分,這讓不肖業者在複方的保護傘下很容易動手腳。根據最新上路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業者必須全數詳細列出食品添加物,這等於要業者把自己的商業機密全部曝光,做得到嗎?
消費者看得懂嗎? 就拿運動飲料來說,如果起雲劑這三個字消失了,但裡頭就不再添加類似的成分嗎? 藏在標籤底下的秘密又是什麼?
兩年前的塑化劑風暴到現在還在團體訴訟審理階段,下個月終於會有第一次審理結果。要凝聚消費者共識真的很不容易,出了事進行集體求償來對抗食品廠商更困難! 食品問題這麼多,法規難以一一管制,解鈴得回到消費者自己身上,當你能分辨真假食品的時候,添加物太多的東西沒了銷路自然就沒有廠商願意去製造,我們要回復五官的靈敏性,讓原味覺醒才能保有健康。
第31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0 -
SystemAdmin | 2013-09-12食品安全
胖的整形術
胖達人的教訓 好好吃的代價
獨門配方商業祕密 人工整型迷惑味蕾
台灣的食品安全一直出狀況,三個月前才爆發毒澱粉事件,最近又有胖達人麵包添加香精的問題,連模範生義美大廠生產線都被查到大腸桿菌超標,獨立特派員持續在觀察並追蹤食安風暴的問題核心,今天就先來探討好吃的真相!
要東西好吃,就要添加原本食物之外的東西,才能保鮮又兼具色香味,這對於從事食品化工業的人來說,原本是必要的,而且是人類發明的一大驕傲,但是為什麼從澱粉到香精都有問題呢? 現行法令允許總共18類、近九百種食品添加物可以被吃進肚子,它們多數來自化學合成,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少碰為妙,但是獨立特派員調查發現,這些食品的配角現在不僅廣泛被用在食品中,甚至反客為主,成了主角。
首先,帶您從逐漸成為國人主食的麵包來看,很多人一定吃過韓國麵包,表皮酥脆,咬起來又Q又軟,像麻糬,放兩三天也不會硬,你知道嗎? 它50%以上是食品添加物中的化製澱粉做的。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食物究竟怎麼經過人工整型變美女。
自從毒澱粉事件之後,很多人家裡都買了麵包機,自己做麵包,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做的跟店裡買的就是不一樣,就是少了點口感少了些香味,也沒有那麼漂亮的光澤,這就是添加物的效果,也就是每家店自行配方所謂的商業秘密,這究竟是甚麼呢? 又該如何分辨呢?
第31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2 -
SystemAdmin | 2013-06-13食品安全
逐夢世代 蔬食魔法師
堅持在地食材
冰箱剩菜也能成佳餚
蔬食魔法師
做出一道自己的路
台灣有47萬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不去接受輔導。其中25到35歲失業率12.7%,他們到底在想甚麼?未來的台灣能交棒給他們嗎?今天的逐夢世代或許會給你一些答案。主計處公佈5月份外食費用,跟去年同期比,漲幅1.66%,是2年來最低,恐怕是受了毒澱粉事件的影響,有七成的人減少外食,但是要怎麼自己動手做呢?有個年輕男生要教大家怎麼用在地的或僅有的食材簡單料理,他就是小岡。小岡唸餐飲,但卻不想進入現在最夯的主流市場─餐飲業當廚師,反而選擇打工式的幫人辦桌,而且做的都是蔬食,他很想教現在不做飯的婆婆媽媽們重拾廚藝,和家人一起吃飯。
他的生活用品都是DIY,周圍的朋友也都不在某某公司上班,有的搞個人工作室,有的是背包客到處打工換生活,他們號稱失業一族。小岡說,他們只想過緩慢的生活,聽自己的心跳,做自己的主人,物質對他們從不是問題。
第299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0 -
-
SystemAdmin | 2013-03-14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基改與有機的拔河
基改培養抗病蟲作物,
擔憂食用安全?
抑或違反自然定律?
基改是否有對話空間?
上個禮拜我們為大家報導台灣科學家在基因遺傳工程上的傑出成果,解開了作物的基因密碼,甚至可以在實驗室中種出基改作物,不過這些研究面對許多質疑,從食用健康安全問題,到是否影響自然生態、違反大自然定律的道德問題等等,但其實我們吃的豆腐豆漿玉米,絕大多數早就是基改作物,而且還吃了十六七年,動物飼料也都是基改玉米,人類間接也吃了不少!
基改的目的就在培養出抗病蟲害的作物,這跟現在提倡的有機農耕,不用殺蟲劑,其實用意相同,為什麼基改還是不行?美國有一種基改玉米,蟲一咬就死,但人吃了會怎樣?這就是基改讓人擔憂的地方。究竟這場基改和有機的拔河,有沒有對話和相容的空間?
第28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