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4-06-03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社區最前線
5月31日立法院這個會期結束,即使策馬加鞭還是有很多重大法案待審,包括攸關大家未來的長照保險。台灣已經是老人國了,有照顧需求的失能者共有七十萬,65%由家屬照顧,28%交給外籍看護,剩下才是機構或政府提供的居家照顧。2005年政府推出長照十年,但回頭檢視,快十年了,本國照顧人力增加有限,外籍看護反而快速攀升,如今突破二十萬大關。
獨立特派員長時間到各地觀察,想知道真相,就發現基層照顧問題還真不少,給老人量血壓,我們親眼見到有人上午就填好下午的數字,這是衛福部官員和學者在台北看不到的事,未來社區居服員需求達數萬名之多,這樣的素質怎麼讓家屬放心?尤其東部和山區根本沒人想去,給老人送吃的還得騎車一百公里,碰到不負責的照顧員,老人很可能幾天沒吃甚至沒水喝。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長照社區最前線。
第35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7 -
SystemAdmin | 2014-06-03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誠徵照服員
台灣年輕人說找不到工作,沒有理想待遇,但有人鼓勵他們從事長照這個台灣最被迫切需要的產業嗎? 有人有專業但能持之以恆在地方服務嗎? 他們相對獲得尊重嗎? 有成就感嗎? 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答案好像都是否定的。
在北歐一個照服員得學科術科訓練十四個月,台灣卻只以小時計算,如果很多事情只想速成,只按表操課問問題,實地去做就一定會產生落差。獨立特派員就發現一位老人回答問題不清楚,被懷疑失智,結果是他在看電視不想理睬。要怎樣找到有熱情夠專業的居服員,讓他們長期留在社區家庭工作,是台灣長照最大的課題。
衛福部力拼長照保險法9月送達立院進行初審,2017年上路,實施後預計每人每月交二三百元。但是這種以現金給付的方式,最後民眾可以領回自己繳的保費,意思是讓你回家自行解決照顧需要,講來講去恐怕還是得由家屬及外勞來做,並沒有真正解決在地照顧人力缺口,獨立特派員將持續關注這個問題。
第35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8 -
SystemAdmin | 2014-05-06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以健康之名
主計處最新公布的一項數字讓人很難過:隨著人口結構高齡化,老人當自強,近半數貧窮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65歲以上的老人,勞動參與率8.6%逐年走高,也顯示愈來愈多人退而不休,或退了不能休,沒法享清福。
這種現象在中南部與東部最多,印證了年輕人口流失,往北部移動的事實。上週獨立特派員長照台灣系列報導就披露屏東和花蓮山地鄉以及高雄內門等等地區的老人家,很多獨居,得靠社工甚至志工去照顧,而偏鄉的人力資源缺乏,訓練不足,台灣並不大,但為什麼長照喊了十年還缺口這麼大?
回想過去地方上以健康促進之名的活動還真是不少,甚麼老人運動會、社區健康活動、老人健檢,有的民眾還是衝著禮物而來,政治人物也藉此沾光說是做到了里民服務,最重要的是消化了預算,政績多一筆,但真的有用嗎?一次辦完以後就沒下文,要等第二年!政府不是喊窮嗎?到底要怎麼做,錢才能花在刀口上?
獨立特派員今天就繼續到各鄉鎮體檢我們的長照政策和地方政績。
第34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4 -
SystemAdmin | 2014-04-29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遲到的八十歲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壽命大幅延長,在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平均壽命只有49歲,現在、已經來到80歲。大家都希望自己與家人健康快樂地終老,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許多長輩在人生末期、會陷入失智失能的狀態,需要全天候照顧。
而面對人口快速老化,台灣不能再迴避長期照護的問題。獨立特派員花了很長的時間、記錄各地的老人現象,這個星期開始、我們要推出長照台灣系列報導。今天先來拜訪一些過得生龍活虎的老人家,包括屏東來義鄉的原住民阿公、以將近九十歲的高齡繼續收割小米、打虎頭蜂,高雄內門鄉則是結合在地的辦桌、請老人家來帶活動。這些都是他們延緩失能的秘方。
第345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