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3-05-10司法人權
我的帳篷人生
一位都更案中的民眾許素華,七年來他留守在被拆的家門口不願離開,過著帳篷人生的日子。許素華是在圖書館工作的公務員,看似平順的人生卻因為住家被判拆屋還地後,完全變調。
許素華的家是,民國53年,阿嬤透過建商朋友,向三重神明會舍人公管理委員會購買土地。家人以管委會出具的「土地使用權證明書」,向台北縣建設局申請「營造執照」蓋兩層磚造樓房。房子蓋好沒有完成土地登記,依現行法律上,他所擁有的土地、建物都沒有所有權。
不過許素華強調,他們家有「三重神明會舍人公」出具的使用土地權證明書,因為「公私協力」造成他失去家園。98年許素華被告拆屋還地之後,他將自己上班外所有的時間用來研讀法律,開始寫陳情書,四處陳情,並拒絕建商的所有的補償方案。106年許素華的家被拆除之後,他堅持留在原地,從睡小貨車,廂型車,到現在已經換了第三個帳篷。
第80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x 73 -
AdminAdmin | 2019-11-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不花錢蓋新房
台灣自然災害多,地震時,耐震指數偏低的老舊房屋容易毀損,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內政部統計,107年底,台灣30年以上的住宅有410 萬戶,而且在10年內就會提升到640萬戶。超過150萬戶的房子可能有危險,需要做耐震評估,這些危老屋對民眾的居住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但是過去執行都更引發諸多爭議,造成都更腳步緩慢。為了加速危險房子改建,政府在106年推出《危老條例》,也就是針對危險及老舊的建築物加速重建的條例,並且增加容積獎勵10%的條款。截至9月底,透過《危老條例》核准重建的案子達到273件,成果顯著。
不過大部分核准的案子都集中在台北市跟新北市,中南部幾乎是個位數,為什麼呢?而《危老條例》真的解決了釘子戶、以及住戶跟建商之間的矛盾了嗎?我們實際走一趟南部,了解想要房屋改建的人,遇到哪些困難。
第623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袁宏書x 75 -
AdminAdmin | 2017-09-25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誰的社子島
社子島禁建將近五十年,要不要開發一直成為歷任台北市長的難題,前市長郝龍斌說要讓社子島成為台北曼哈頓,現任市長柯文哲則是一開始提出社子島成為台北威尼斯,現在則有生態社子島的規劃。
但不管是台北曼哈頓、台北威尼斯還是生態社子島,這些願景不只涉及了都市計畫,還有大台北的防洪計畫。根據台北市政府提出的社子島防洪計畫,堤防將從現在的6公尺提高到9.65公尺,以符合200年的洪水重現期。但是這樣的治水思維,是否足以因應極端氣候的年代,各方有不同的見解。
另一方面,生態社子島開發案,是否需要全區區段徵收,引發爭議。台北市政府所提出的拆遷安置方案,無法獲得居民的認同。他們擔心,一旦執行,社子島上萬居民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會被迫離開家鄉。
第5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303 -
AdminAdmin | 2017-09-25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洲美區段徵收記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社子島被禁建了將近50年,但是隔著洲美快速道路的洲美里,也承受著同樣的命運,卻很少人知道。當社子島還在爭議未來的開發方式時,洲美里早已經通過區段徵收,進入到拆遷安置的階段。
不過,相關的拆遷安置內容相當複雜,尤其是禁建之後所產生的違建問題。例如合法的三合院,兩邊護龍的翻修改建就成了違建,禁建違建並存的結果,導致洲美里出現了一個門牌竟然有多達26戶的狀況。
產權複雜,也讓後續的購屋資格審查,出現許多爭議。政府喊出的先安置後拆遷,並不是所有居民都能獲得安置,甚至連承租的資格都沒有。區段徵收的開發案,一旦進行到拆遷階段,將有多少居民得被迫離開?
第5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84 -
SystemAdmin | 2015-05-05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文萌樓的兩道陰影
台北市大稻埕是近代台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很多百年歷史低矮破舊的老房子被後來蓋起的高樓包圍,巷道狹小,成為消防安全的隱憂,因此居民都在喊都更,這裡偏偏就坐落著一棟市定古蹟文萌樓,是台灣爭取妓權,性產業去汙名運動的發源地。
但因為產權是私人的,日日春協會是房客,因此長年爭議不斷,今年甚至有居民連署要求廢古蹟,為什麼鄰居容不得文萌樓? 想想看,如果你家隔壁有這麼個女人間,開放觀光導覽,告訴大家這裡過去有小姐為了生活,以肉體換取金錢養家,小孩子問起來,你要怎麼回答?這就是文萌樓四周鄰居反對的另一個理由。
四月底,台北市文化局第一次將文萌樓排進文資會議審查,要求土地所有權人提出管理維護計畫,沒通過,但政府也沒打算徵收,文萌樓處境還是很尷尬。都更、汙名就像揮之不去的兩道陰影。
第39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8 -
-
SystemAdmin | 2015-01-13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都更DIY
新官上任三把火,幾個新科市長最近都話題很多,力求百日革新,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博走不少版面,包含拆違建,但實際上對台北市來說,除了違建,還有更多老舊房屋不只影響市容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帶您檢視南機場難堪的現況,今天繼續由點而線,從南機場到水源路、基隆路以及士林劍潭等共23個地方,這是台北市最早為了拓寬馬路、蓋公園、建商場,安置拆遷戶,而蓋起來共一萬九百多戶整棟整棟的住宅,如今每一處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都又小又破舊,甚至危及居民和路人安全,為什麼不都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長久以來都發局只幫社區在說明會上解釋法令與都更程序,其他就是里長和居民的事,想辦法自己去找建商,兩年前好不容易成立財團法人都更中心,進一步幫社區推都更,但居民那麼多,很多都搬到外頭,建商也不一定有利可圖,興趣缺缺,還是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期待公辦都更。難道都更不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定得讓建商賺錢才能做嗎?
第3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1 -
SystemAdmin | 2014-11-03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遺落的機場
台灣近年因為不停的開發,引起一連串土地抗爭,這些開發真的有必要嗎?新市鎮吸引很多移入人口,但是整體環境真的能容納得了?
成功大學做了一份土地容受力的調查,發現北部地區普遍植生地減少、建地增加、整體景觀破碎,無計畫性的人口湧入,也連帶造成住房需求增加,市中心房價高漲,其中以桃園地景地貌的變化最大。
記得中秋節桃園曾經辦了一場地景藝術節,特地請做黃色小鴨的荷蘭藝術家霍夫曼,量身訂做玉兔,躺在當年黑貓中隊、紅狐中隊的基地—桃園機場的草地上,吸引了246萬人次參觀,很多人跟玉兔拍照,卻對這裡的歷史一知半解,未來隨著桃園航空城的開發,這座日據時代就啟用的飛行場很可能大半被拆掉。跟著獨立特派員探訪被人遺落的機場。
第37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x 20 -
SystemAdmin | 2014-08-19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都更觀光團
對於航空城,桃園縣為自己的政策提出辯護,有些人也許贊成,有些人也許不認同。獨立特派員希望將不同的意見呈現,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討論。台灣很小,能開發、值得開發的土地更少,長年下來,如果還要建設,一定會壓迫到現有居民的生活空間,而且民眾自主意識提高了,大家相互支持學習,於是發生一連串迫遷抗議事件,其中,有不少公民團體和學生參與,對學生來說,這就是社會大學的一堂課。
這個暑假,就有一個新興旅遊團,他們參觀的地點不是名勝古蹟也不是購物中心,而是掛上白布條或拆了一半、被荒廢的都更區,包括台北市公館的蟾蜍山,還有鬧上新聞的華光、紹興社區,和被劃入機場捷運開發案裡的桃園樂善村。這是個很有創意卻也很沈重的觀光行程,讓大家看到了城市光鮮之外,被人忽略卻應該被關心的地方。
第36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