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25-10-01公共安全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公館圓環的難題
爭議20年的台北市公館圓環,於9月13日正式拆除,半個月後的29日已經改為正交路口,並且通車。9月30日迎來第一個上班日,早上尖峰時段,有些路段依舊出現直行車與左轉車爭道的現象。
而回顧整起事件,可以說是爭議不斷。如果鳥瞰原本的公館圓環,可以看到這裡多達七個岔路口,羅斯福路上面還有公車專用地下道,包括台大、台師大跟政大的公車族學生、都會從這裡經過,再加上這裡是台北市連結新北市的重要樞紐,尖峰時段每小時大約有1萬1千輛車子通過,是台北市車流量前幾名的路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館圓環也是台北市連續七年肇事件數最多的路段。今年台北市政府決定拆掉圓環,改為正交路口,但卻引起民間團體和部份用路人的質疑與抗議。到底怎麼回事呢?
第922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x 581 -
-
新策科技 | 2025-02-19公共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如何走出交通地獄–四百億的處方
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2023年中正式啟動。交通部盤點出全台799處待改善路口,各縣市如果在2024年底完成,就可以獲得中央全額補助,到今年2月已經完成789處。譬如像是在25公尺以上的行穿線,增設行人庇護島,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道路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交通量、車流、事故型態等因素,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如果地方政府為了拿到全額經費而急就章,可能只挑容易的項目做,而無法有效改善交通問題。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縣市,發現亟待改善的路口有些沒有納入名單,又或是該做的行人設施沒有做完全。問題出在哪裡?
第89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103 -
新策科技 | 2025-02-19公共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如何走出交通地獄–行人好難
長期以來,大家很習慣走在沒有人行道的馬路上,但您知道,市區道路沒有人行道其實是不合法的嗎?根據法規,12公尺以上的道路,至少要設置1.5公尺寬的人行道,如果受限於路幅,也不得窄於0.9公尺。
行人地獄議題發酵後,廣設人行道成了共識。不過,在台灣要劃設人行道有多難,各地的交通單位最瞭解。只要是當地里長或是商家、住戶反對,這些基礎設施就難以施作。反對的理由多半是無法停車、影響生意,甚至是影響風水。校園周邊沒有人行道的狀況也不少,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也變相鼓勵汽機車接送,又衍生出違規亂象。
第89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