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0-04-15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的挑戰
目前農委會提出來的農退儲金條例草案,是針對未滿65歲的實耕農,而且是農保被保險人,採自願方式,由農民根據勞工基本工資,選擇1%-6%的存繳比例,而政府則會拿出同額的比例,放進農民退儲金專戶。根據農委會的估算,農民如果以6%,存繳25年,65歲後可以月領的退儲金加上老農津貼,大約是1萬8千元;存繳35年則大約是2萬6千元左右。不過必須有參加的農民才能領這筆退儲金,沒有參加者的農民只能繼續領老農津貼。
至於維持了三十幾年的農保投保金額10200元,保費跟保障都過低的問題,並沒有隨著這次方案的提出進行調整。這個方案提出後,農民參加的意願夠不夠?對農民老後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讓老農福利津貼落日,未來的財政負擔是否可以長久等問題都需要思考。政府跨出第一步之後,考驗才要開始。
第64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66 -
AdminAdmin | 2020-04-08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方程式
怎麼照顧看天吃飯的農民,常被各界關切,目前軍公教、勞工都有可以支領退休金的保險制度,但農民卻只有每逢大選就被拿來當選舉支票的「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可以依循。
農民的收入來源,不像一般職業,有固定的薪水,農業更常受到天候影響,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沒有完善的退休金保障,沒有離農架構設計,讓年輕人從農意願受到影響。
根據農委會統計,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數,近十年來,平均以3.62%逐年遞減,以此推估,15年後,大概只剩下約35萬人。
今年3月農委會已經提出「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這項制度主要針對65歲以下參加農保的農民。但是一般青農、即將屆滿65歲農民、及學者們對退休金制度又有什麼意見呢?
第64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87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年金改革進行式
年金制度之底層正義
在台灣現行保險中,最弱勢的族群,是國民年金承保的對象和農民。
台灣的農保,從民國74年開始實施,每個月繳交78元,有生育、殘廢、喪葬給付。年滿65歲可以請領老農津貼每月7285元。而國民年金保險,2008年10月起開辦,專為352萬名未投保勞、農、軍、公教等其他社會保險者,如家庭主婦和失業者保險,每月保費為878元。期間可享生育、喪葬給付。
繳費至65歲後,每月至少可領3628元的老年年金給付。然而不論是農民的七千多元,或是國民年金的三千多元,給付都達不到貧窮線的標準,無法提供這個族群安心的老年生活。他們是現行保險制度下,最需要被關注的一群。
第455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黃政淵x 32 -
SystemAdmin | 2014-01-14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再戰老農津貼
立法院這個會期又休會了,趕在休會前農委會提出老農津貼修正案,要將現階段只要年滿65歲,投保6個月的農保就能領取老農津貼的門檻提高到15年,這個案子還是沒有過關。
老農津貼從民國84年開始,每逢選舉一路加碼,從三千漲到七千,領取人數從36萬增為67萬,你覺得可能嗎?離譜的是,農委會去年預算1195億,其中福利及各項補貼就佔了775億,超過六成,嚴重排擠農業建設、技術研發,以及更重要的─輔導年輕農民鼓勵從農。
老農津貼在2007年朝野一致共識下,讓它跟國民年金銜接,本來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加碼喊價的問題,但又在第二年來個政策大轉彎,造成2011年總統大選再加碼。
兩年前,我們到台灣各地訪問農民,了解他們對老農津貼的想法,也問了國民兩黨歷任的農委會主委副主委及政務委員,至今看來,問題還在原地踏步。請看我們的報導。
第33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