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23-06-14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沙灘車何處去
宜蘭縣的南澳南溪近年盛行沙灘車活動,受到喜愛刺激、徜徉山林的民眾歡迎,但也傳出有業者開挖河床、破壞山林水土,影響生態、造成環境傷害等議題。
五年前,宜蘭南澳的神祕沙灘事故造成五死;今年五月中,中央明定神祕沙灘禁行沙灘車。但河川地常見的沙灘車活動該不該管、怎麼管?現行《發展觀光條例》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都沒有沙灘車的相關規範。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表示:沒有法源依據,難以公告禁止或處罰。
五月底,中央已經擬妥《沙灘車管理指引草案》,在沙灘車「導禁兼施」的原則下,交通部彙整相關法規,針對六大場域,明列沙灘車全面禁止及有條件開放地區,交由地方政府加以管理。
6月10日,政府出動10個單位,啟動聯合稽查。同時強調,整個6月的週末都會全天候稽查、執法取締,當天南澳神祕沙灘的沙灘車業者都暫停營業。
跟著獨立特派員的腳步,一起到宜蘭縣人口密度最低的山地鄉–南澳鄉,看看沙灘車在當地生態與觀光引發的關注與挑戰。
第805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86 -
SystemAdmin | 2023-03-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不能再等的海洋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現在在市場買到的魚越來越小,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海洋生物博物館針對漁港常見六種魚類體長調查發現,這些常見的魚大部分都還沒性成熟就被捕撈上岸,也就是魚都還來不及長大,無法繁衍下一代,嚴重影響海洋資源。
依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有90%魚類都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今年3月聯合國更通過公海條約,要在2030年前,將全球30%的海洋納入保護範圍。
反觀台灣,我們的海洋三法,從2019年通過海洋基本法,到現在早都已經過法定期限,卻還沒立法完成。今年2月2日,行政院會好不容易才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還有兩部草案尚未核定,更別說要送到立法院審議。
第79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88 -
-
AdminAdmin | 2022-01-19攝影:周明文
落難急救站
一般人生病、受傷會到醫院治療,而家中的貓狗也有寵物醫院。不過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動物卻因為人類過度開發,棲地被道路切割破碎,導致牠們常有發生車禍的意外,另外,人類的陷阱也是造成野生動物受傷的主要原因。
野生動物的救治,目前由政府委託設置的收容中心總共有六個,但都位在北中南地區,生態資源相當豐富的花東,之前一直沒有任何專門收治野生動物的急救站。如果動物受傷,必須長途跋涉才能送到西部治療。
一群原本在屏科大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朋友,因此決定一起在東部蓋一家醫院,守在動物醫療資源最缺乏的地方,他們目前一年救治超過三百隻野生動物,也多次參與台灣黑熊的救援任務。
第73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8 -
AdminAdmin | 2020-10-07政治經濟
越界
因為戰爭,海對於金門人來說,曾經是危險的,也是陌生的,即使在小三通頻繁的今日,那條一眼就能看到對岸的海峽中線,越來越像三不管的灰色違法地帶。
紀錄片導演黃晧傑,幾年來試著搭船離開金門島,前往海峽中線這個曾經壁壘分明的禁區,看看在這個界線兩邊不斷發生的環境破壞問題。
在小金門外海檳榔嶼一帶,及大金門東岸面對圍頭灣一帶,都有成片的保麗龍海,不但嚴重威脅潮間帶生物的生存,難以處理的保麗龍球成了金門垃圾處理的大災難。
除了海漂垃圾,海峽中線也不時有中國船隻越界盜取海砂。在馬山觀測站對面的大嶝島及小嶝島,中國為了興建翔安國際機場,過去十年來,中國政府任由民間船隻越界盜取海砂,造成金門沿海蚵民採蚵量銳減、掏空沙岸。
近年來更為了方便海運,派遣船隻在海底炸出航道,造成保育動物白海豚死傷。來看看兩岸通航、通水之後,兩地越來越密集交流的時刻,金門人面臨海洋之間,不斷越界的環境破壞問題。
第667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73 -
AdminAdmin | 2020-09-16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光電蓋哪裡
不曉得近來您到中南部有沒有發現,有越來越多農地紛紛蓋起了太陽能板。這是因為之前規定一般農地兩公頃以下只要申請變更編定,就可以設置太陽能板。以光電業者跟農民租地來說,一般行情每年每公頃租金大約是20萬至40萬,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到45萬。
根據統計,全台目前有將近八百公頃的農地通通轉成光電使用,為了避免農地流失,農委會在今年七月做了法規修正,規定以後兩公頃以下的農地,除非是被其他用地夾雜,否則一律不准變更使用。不過為了發展綠能,政府訂下 2025年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的目標,其中屋頂型6GW、地面型14GW。
但地面型太陽光電設置爭議大,環保團體也一再訴求,希望政府能提高屋頂型太陽能的設置比例,來減輕地面型的達標壓力。究竟發展綠能與保留農地間的兩難有哪些挑戰呢?
第66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89 -
-
-
-
SystemAdmin | 2014-08-05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魚兒築夢
台灣到處拼觀光,從山到海只要人可以到的地方,許多秘境、私房景點都被一一挖了出來,就像花蓮秀林鄉的銅門村,位在木瓜溪上游,有一處叫慕谷慕魚,有小天祥美名,近年成了非常熱門的風景區,因為是山地管制區,一天限定六百人進入,但狹窄的山路卻經常得會車,居民很怕環境禁不起這樣的踐踏,一再抗議。
原來24年前這裡曾發生台灣第一樁滅村事件,歐菲利颱風引發土石流,活埋了太魯閣族36名族人。24年後這裡發展觀光,也引來外地人分一杯羹,居民賺不到甚麼錢,覺得賠上了生活環境,因此今年六月在歐菲利受難紀念碑前,鳴槍、封路,宣示捍衛主權,堅持要遊客步行入山。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觀察。
為了阻止居住環境被過度觀光消費,部落一度決議封山護溪,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也拒絕了縣府的協助與學者提出的規劃案,想自己主導,但是對發展方向卻又意見分歧,鄉公所和縣府都很難插手,使得慕谷慕魚的未來還是一片茫然。
第35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2 -
SystemAdmin | 2013-10-03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解碼奧林匹克 101條路
小小台灣 8座國家公園
明年起要陸續收費
以價制量提升品質?
還是為了增加一些管理維護經費?
小小台灣一共有8座國家公園,明年起要陸續收費,這是要以價制量提升品質? 還是為了增加一些管理維護經費? 但是建立一套兼顧生態和觀光的管理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上個禮拜我們介紹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及多元氣候被稱為諸神之地,可以讓遊客一次看盡四季不同的景致,不過在美麗背後有更多挑戰。
90%以上都是荒原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要如何在保育和觀光之間取得平衡? 舉例來說,遊客只要在園區內過夜,都必須領取黑熊桶,將食物儲存在裡面 才不會遭到黑熊攻擊,也避免野生動物誤食人類食物。它面積三千六百多平方公里,有六百多條步道卻只有一條能行駛車輛的道路,就在避免污染和破壞。像這種種小地方都能設想週到,才能保有冰河時期的湖泊至今清澈見底。
第31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2 -
SystemAdmin | 2013-09-26土地環境
解碼奧林匹克 諸神之地
高山 冰川 溫帶雨林
海岸線共存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
它的名稱正是「諸神的住所」
天兔颱風剛過,又給台灣帶來災情,人類在一次次的受創之後也該學會怎樣和大自然共處。我們常說台灣很美,從山到海不過短短幾十公里,生態多元而豐富,但最美的地方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在這裡生活就要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每一堂課。在美國也有一處地方擁有從山到海的多樣性生態,我們今天就要帶您到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拜訪麋鹿的故鄉。
之前獨立特派員大壩河殤系列曾報導美國拆除史上規模最大的兩座位於艾爾華河流域的水壩,它們就位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這裡是少數同時擁有高山、冰川、溫帶雨林和海岸線的國家公園,被認為是諸神的住所,90%以上都是禁止開發的荒原,和台灣的國家公園一樣,奧林匹克也面對生態保育和觀光開發的兩難與挑戰。從這個星期開始我們將逐一為您解碼奧林匹克,看看他們怎樣堅持維護自然,讓遊客學會尊重生命。
第31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