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黃郁婷 | 2025-10-15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洪水襲來 重建家園之路
花蓮馬太鞍溪潰壩發生到現在,已經邁入第四週,光復鄉清淤進度,預計將於本週完成。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佛祖街,除了要打通林田幹道和所有的灌溉渠道之外,仍持續搜索失聯的民眾。
這一帶因為淤泥淹沒房舍,有71戶屬於重災戶,花蓮縣長徐榛蔚向中央提出設置中繼宅與研擬遷村計畫。不過,當地居民對於原地重建或遷村,有不同看法。目前有40戶願意住中繼屋,其餘選擇依親或原址重建。當政府在思考安置災民時,除了有形的住屋需求,文化脈絡與生活紋理的保存,也必須納入考量。
第924集
x 121 -
黃郁婷 | 2025-10-01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洪水襲來 馬太鞍的警示
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潰壩,洪水挾帶泥沙土石傾瀉而下,短短幾分鐘就淹沒聚落。截至9月29日為止,已經有18人罹難。
獨立特派員採訪團隊走進花蓮光復鄉的災後現場,當地居民表示,災難發生前並沒有收到撤離簡訊,相關單位也沒有積極的疏散作為。等聽到廣播,已經來不及撤離。另一方面,災後的物資、人力和機具湧入,在缺乏調度指揮的狀況下,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
這場災難不僅揭示了堰塞湖潰壩的威脅,更凸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在防災和疏散體系上的缺口。相較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災後相互指責推諉,民間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承接起災民的需求。
第922集
文字 尹雯慧 攝影 羅盛達x 256 -
SystemAdmin | 2025-09-24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泡水的鰲鼓濕地
嘉義東石的鰲鼓濕地是一處面積將近1500公頃的濕地森林園區,吸引黑面琵鷺等候鳥前來棲息。然而,今年七月接連的颱風和豪大雨,讓鰲鼓濕地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上千公頃的土地,泡在水裡超過一個半月,直到八月底水還沒有完全消退。不只造成園區內,台糖養豬場上萬頭豬隻淹死,更嚴重破壞了濕地的生態環境。
台糖公司表示,今年災情較往年嚴重,主因是超過一千毫米的強降雨,根本難以防範。但是當地居民卻認為,台糖公司排水不力再加上管理疏失,才是導致久淹不退的最大原因。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一起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走進鰲鼓濕地一探究竟。
第921集
文字 尹雯慧 攝影 羅盛達x 286 -
SystemAdmin | 2024-08-14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凱米啟示錄
七月底凱米颱風來襲,強降雨重創中南部,其中高雄平地單日累積雨量,超越了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加上天文大潮,全市25個滯洪池全滿,造成許多地區汪洋一片,滯洪池的效果受到質疑。
而台南、嘉義的超大豪雨,也造成洪水沖破八掌溪橋旁的堤防,淹沒大片農田,讓畜牧業者損失慘重,光是台南地區,災損金額就高達三億五千多萬。
二十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投入龐大的治水經費,推動各種水利工程建設,但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卻一再挑戰工程設計的安全標準。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還能再做些什麼?
第864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846 -
-
-
-
SystemAdmin | 2012-06-26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610水災總體檢
最近不但一個接一個的豪大雨和颱風,地震也很頻繁,
脆弱的地質土石流警戒區一年比一年多。
現在家家戶戶都怕一場大雨讓家門口的道路變小河,
路在哪?又該往哪逃?
大雨再次造成山崩路斷,中橫新中橫阿里山公路和南橫。還有更多產業道路坍方,高雄桃源屏東霧台又成了孤島!工程人員忙著搶通。獨立特派員挺進最前線,有的路段甚至不亞於八八災情,這使得南橫公路本來預計十月通車難以實現,現場真的很辛苦。過去幾年這些路段一遍又一遍的毀了又修、修了又斷,工地人員換了好幾批。為了照顧用路人,留下來繼續做的還在苦撐。面對災害一次比一次嚴峻,山區的路究竟該怎麼走才好?
第24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x 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