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4-11-06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死刑 憲法判決之後
死刑釋憲案歷經5個月,結果終於出爐,首先影響37名死刑犯未來的命運。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死刑犯可以請求非常上訴的理由。如果最高法院受理,到時候案件重審,死刑犯羈押與否,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次判決也存在許多爭議,其中死刑判決必須一致決的內容,造成社會許多誤解。獨立特派員向司法院求證,不管一審、二審判處什麼刑責,只要最終審所有法官一致判死,最後就會以死刑定讞。另外,死刑憲法判決還要求:兩年內必須修改多項法律,未來也將影響死刑判決。
第87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60 -
AdminAdmin | 2024-05-22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死 刑不刑
每當社會發現重大案件,死刑聲浪就會衝高。前陣子保母虐童案,民眾發起連署,要求虐童致死,求處唯一死刑,但是刑法中已經沒有唯一死刑。
台灣在2000年之後,死刑執行人數大幅下降,一度朝著逐步廢除死刑邁進。不過社會輿論對於死刑支持度高,立法和行政機關,對廢死沒有共識。
今年台灣首度有37名死刑犯,聲請釋憲,釋憲結果,將攸關著死刑制度的改善甚至存廢。透過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庭、民間團體和民眾,一起來聽聽,他們對於死刑的看法。
第85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29 -
AdminAdmin | 2017-03-23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台灣近年來每當發生重大刑案時,執行死刑就成為政府用來安撫民怨的工具。
從1987年開始,除了2006到2009這四年以外,一直到去年,將近有三十年的時間 每年都有執行死刑,解嚴之後執行死刑累計共五百二十一人之多 不過, 治安問題似乎很難光由執行死刑得到解決,而死刑真的對社會有幫助嗎?
法國大文豪雨果在一百八十年前寫出一個中篇小說"某個死囚的末日",藉由死刑犯的故事向世人提問,而現今的台灣,有一群戲劇工作者,不走主流大眾的輕鬆娛樂路線,選擇勇敢的探討死刑犯這種冷門的嚴肅議題,將雨果的小說改編出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提供探討死刑議題的不同視角。
第429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29 -
SystemAdmin | 2015-06-0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死刑對話錄
上個月底,北投文化國小發生令人不寒而慄的割喉案,震驚全國。前幾天有二十位家長發起燭光守夜活動,建議加高校園圍牆,讓有心人無法輕易入侵。另外,這一起案件也再度掀起民間對死刑存廢的論辯,法務部就在這個時間點,對六名死囚執行槍決。
廢除死刑目前在台灣的民意支持度並不高,但是人權團體的態度堅決、動作積極,前法務部長王清峰還因為拒絕簽署死囚的執行令而下台。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議題,如果只從單一的角度來看,都會失之偏頗,唯有透過不斷的理性對話,才有機會逐漸形成共識。
第40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