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SystemAdmin | 2014-02-26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北風(下)
台灣很多地方都要觀光,很多年前大家挖空心思就開始設計各種名目的節慶活動: 海洋音樂節、童玩節、蓮花季、桐花祭...一籮筐,但憑空生出來的觀光活動總沒有腳踏實地有文化和自然為根底的來得長久。
上個星期我們播出北風馬祖紀錄片上集,今天要繼續播完下半段,完整告訴您馬祖這個地方因為最晚解除戰地政務,又離台灣比較遠,可以說是封閉在閩江口外,所以保留很多自然風貌以及傳統習俗,去過的人都很難忘,擁有絕對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好像從來不曾站在馬祖這邊,所以他們最後只能靠人民自決,博弈公投試圖改變命運。
當年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馬祖人都先後跑到台灣,因為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對馬祖的記憶是痛苦不忍回顧的,但多年後,鄉愁讓他們重返故里,卻只見蕭條與荒涼,又感到一股惆悵和虧欠,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 其實想想不只馬祖如此,很多台灣南部或偏遠鄉鎮的人也急著往城市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不同地方輪番上演,不都一樣? 放棄了原本的生活和基礎工作沒人要做,就像馬祖的漁業沒人接棒,到時候好吃的魚都得靠對岸運來,我們究竟還剩下甚麼? 繼續來看北風下的馬祖。
第336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x 12 -
SystemAdmin | 2014-02-19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北風(上)
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x 14 -
SystemAdmin | 2014-01-07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要不回的土地
去年我們報導了馬祖土地問題,今年把鏡頭轉到金門。金門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軍民一家,為了蓋碉堡挖壕溝,做各種防禦工事,整個島嶼幾乎整塊整塊的土地被規劃成前線堡壘,居民也二話不講的把祖先的墓地菜園房屋給捐了出來,但是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30年間駐軍越來越少,從最多十萬大軍到現在不到一萬。
廢棄的軍營不知多少。過去政府用「金馬安輔條例」與「離島建設條例」來解決土地被佔用徵收問題,還是有很多結無法打開。不少當地居民金門台灣兩頭跑,申請、陳情、打官司。最早他們的祖先在唐宋、明清時候就來到金門,當時土地持有可能是用毛筆寫的,或是繳稅、准予經營的一張紙,不符合現在政府要求的土地證明,再加上早期地籍測量不精準也不完整,所以官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吵了幾十年還理不清。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這一塊塊要不回的土地。
第3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6 -
SystemAdmin | 2013-11-07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依嬤遲到的補償金
823台海保衛戰
金馬戰地政務區域
所有居民跳出來
民防自衛隊保國家
1958年海峽兩岸爆發了八二三台海保衛戰,面臨對岸的武力威脅步步進逼,政府將金門馬祖兩外島做為實驗戰地政務區,實施軍政一元領導,當地居民年滿16歲,無論男女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組成民防自衛隊,不僅協助造橋鋪路,也得參與衛兵站哨,延續近20年之久,直到1992年金馬地區解嚴,終止戰地政務,才正式解除民防任務。
但是這麼多年來,接受徵召參與軍事訓練,如同準阿兵哥的馬祖居民未曾得到與軍人相當的待遇,他們不斷向政府爭取,終於在今年中秋節前後有了結果。已七八十歲的自衛隊員,等到了遲來的肯定。
第320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賴振元x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