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25-04-30科學新知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光桿菌屠蟎記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農作物的病蟲害越來越嚴重。高溫乾旱,蟲害就多;多雨潮溼,病菌就會大流行。俗稱紅蜘蛛和白蜘蛛的葉蟎,是農民最頭痛的小型害蟲之一,許多作物都能看見牠的蹤跡。化學農藥有殘留和抗藥性的問題,一直以來,農民找不到有效的防治工具。
台灣在今年發表了全球第一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從研發到技轉上市,總共歷經了21年的時間。這支微生物製劑來自一支相當特別的本土菌種,它存活於線蟲的喉嚨裡頭,在黑暗中會發出冷光,即使菌死了之後,依舊有殺蟎的功效。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
第900集
x 196 -
AdminAdmin | 2024-05-0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許一個減農藥的未來
台灣的農藥使用量,在全球位居前段班。2018年農業部推動十年農藥減半,實施至今,農藥使用量不減反增。除了極端氣候導致病蟲害加劇外,農民過度用藥,也是難以減量的癥結。
草莓一直被認為是農藥使用量高的水果之一,獨立特派員走訪苗栗大湖,部分農民在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實施IPM,也就是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包含種苗監測、農藥使用、以及田間設施改良,幾年下來,農藥使用量平均可以減少4成,產量也沒有減少。不過,願意實施的農民並不多。全台作物種植面積超過72萬公頃,IPM示範推廣面積卻不到5000公頃。10年農藥風險減半的期程,已經過了6年,還看不到顯著成效。
第85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02 -
SystemAdmin | 2023-04-26土地環境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綠食尚
現在有越來越多餐廳,開始主打健康餐或是標榜綠色餐廳為訴求。什麼是綠色餐廳呢?除了最基本要使用有機、友善食材,業者在肉類及海鮮的挑選,也要盡可能選擇注重動物福利以及符合永續海洋為原則的海產。
目前全台灣大約有250家綠色餐廳,過去這些綠色餐廳的業者大都單打獨鬥,以推廣永續餐飲為理念的方式經營。因為使用的食材成本高,也經常入不敷出,相當辛苦。不過這幾年隨著全球興起了一股用吃來減碳愛地球的風潮,台灣綠色餐廳也逐漸受到重視,獲得更多推廣,也被消費者看見。
第79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94 -
-
AdminAdmin | 2018-09-14食品安全
農產加工品誰來管
政府鼓勵年輕人返鄉從事農作,台灣近年也有不少農民投入手作生產,不過基於惜福及變化食品風味的產品,真的是小農的「一門好生意」嗎?
將農產品再加工,除了可以增加附加價值,也可以調節產量,不過當小農們將農產品做成果醬、果乾、醃漬菜或果汁等食品後,卻可能遊走在食品安全的灰色地帶。因為小農一旦從事農產加工、產製食品,除了要符合台灣良好農業規範(GAP),還要受到像是食安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的管理,如果不小心違反規定就會受罰。
而農民的主管機關從栽培管理的輔導機構農委會,到食品管理的稽核單位衛福部,再加上產品通路與行銷的開發,小農幾乎得十項全能。而法令上的分段式管理,也讓小型加工的農產品隱藏食安問題。
第563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x 61 -
SystemAdmin | 2015-09-22食品安全系列報導:奧地利利他推手攝影:周明文
小蝦米戰大鯨魚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回歸農村,希望用不一樣的經營方式讓台灣的農業有多元樣貌,也有許多準備接班的農民第二代,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不過這些年輕的小農發現,他們面臨的挑戰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巨大。
舉例來說,白肉雞,是台灣最重要的家禽養殖業,不過,受到進口衝擊影響,利潤非常低,十幾年來一些大型的飼料廠針對白肉雞產業一直在進行垂直整合,他們從飼料、種雞、經營電宰到市場通路一手掌控,以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做經營,一般雞農只剩代養的份,變成了養雞工人。 同樣有市場寡佔問題的,還有酪農業,國內三大乳品,味全、統一和光泉,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酪農都是把生乳交給三大廠。面對這樣的現實,追求安全與品質的農二代和小農想要掙脫寡占市場的枷鎖,力抗大鯨魚,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他們能成功嗎?
小蝦米究竟有沒有力量對抗大鯨魚呢?您知道全台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養豬場有幾家嗎?答案是,34家,為什麼這麼少,因為豬肉和農作物不同,要通過產銷履歷,實在太難了。目前在超市,我們看到的履歷豬,大部分都是由大型的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跟養豬戶契作經營,品牌是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的,一般小農很難有談判空間。接下來的報導我們要來您來看,準備接班的第二代養豬農,卻發現辛苦養出來的無毒豬,因為具有產銷履歷的屠宰場要求的屠宰費用太高,以致找不到工廠代工,兩兄弟只好自個兒到傳統市場擺攤賣豬肉,怎麼將這些有想法的年輕農二代串聯,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努力並建立綠色品牌,將是重大的挑戰。
第41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60 -
SystemAdmin | 2015-05-12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百萬新農夫
前一陣子大家都在談宜蘭農地種房的問題,確實只要有錢,買地種房容易,但真正有心人想租地種田卻很難,宜蘭縣政府現在要嚴格審查,希望讓這兩年來越來越多的返鄉新農民有地可耕,保有北台灣最後的穀倉。
不過新手農民沒經驗,要單打獨鬥真的很困難,除了要有知識、技術,還得有經驗,收成了還要銷售,所以有志一同非常重要。團結力量大,台灣小農制必須結合不同能力和專業的人才好分工合作,獨立特派員繼續上週的青農合作社,今天帶你看看另一種型態的農耕特戰隊,為蕭條蒼老的台灣農村帶來曙光。
第39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9 -
SystemAdmin | 2015-03-03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外勞仙丹
今天我們要帶您來關心台灣農村老化的問題,我國農民的平均年齡為62歲,還能辛苦勞動多少年,我們的農業就快後繼無人!而為了紓解人力荒,政府就像當年開放外籍勞工一樣,準備在今年六月引進農業外勞,但是這樣的做法能夠有多少幫助?
獨立特派員最近走訪了好幾個農業縣市,觀察不同的農產項目,發現在農忙時節,缺工的情況的確非常嚴重。像是採冬茶,好的採收班就算高齡六七十歲,還是被搶著要,但現在他們開始擔心外勞進來會不會搶了他們的工作?也有茶農質疑,採收高山茶不是一年到頭,沒事做的時候誰來養這些外勞?看起來這項開放農業外勞的政策,受惠的是大農場和大企業,對大多數的小農來說,卻可能有害而無利。
第38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1 -
SystemAdmin | 2014-08-12社福弱勢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魔法食堂
為什麼最近幾年社會上抱怨的聲音多了,仰賴社會福利補助的貧窮線也提高了,這其實是全球現象,自由市場運行的結果,大者恆大,弱者很難翻身,因此有人開始思考一定要大才是美嗎? 很多年輕人於是投入一種社會企業的行列,不以賺錢為出發點,而是弱者相互扶持,用賺來的錢持續投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形成新的公民自覺運動,甚至可以改變政府的公共政策。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在台灣也有社企相繼成立,想要簡單生活讓環境永續發展的年輕人陸續加入,農業就是最主要的部份,但農業得靠經驗、技術,很多都市人要入行得跨過這個門檻,還要克服一般印象中又苦又累體力上的考驗,加上如果以自然農法耕種,規模小,大型通路商嫌麻煩,根本不會找他們收菜,幸好有像王福裕這樣的人,成立了社區型的支持團體,少而多樣,雖不符合經濟效益,卻是對土地最友善的耕作方式,他的魔法食堂想要傳給年輕人一種快樂經濟學。在大家都想做大生意賺大錢,很多企業也轉而經營生機農場,也都以大、以企業化經營為導向,但是真的只有這樣才能存活才會快樂嗎?
第36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