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19-10-16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預立醫療兩相安
人的一生為求學、就業、成家做許多的準備,但是對於人生最後的那段路,卻很少好好做準備。108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民眾有機會在意識清楚的時候,預立醫療決定。
不過要簽署這項內容,必須先和三人以上的醫療團隊進行諮商,時間約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對醫院來說人力成本過高。
目前全台灣有80多家醫院,可接受預約諮商。實施九個月以來,全台簽署大約7000多份,被認為成效不佳。這麼重要的事情,有必要在社會上大力推廣。不過生死大事,也需要更完善的諮商,才能落實病主法的精神。
第61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83 -
AdminAdmin | 2019-01-15醫療公衛
最後這條路
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在1月6日正式施行上路了。從近年台灣對於安樂死議題的熱烈討論,就知道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面對死亡是許多人關切的議題。
不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並不等於安樂死,而是讓年滿20歲,或是未成年但已婚者,都可以先和一位二等親內的家人,去指定院所,進行預立醫療照護的諮商。接著與兩名見證人完成公證後,就可以依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選擇要不要接受維生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而當簽署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是要由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決定,或是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嘗試治療後停止,這個預立的醫療決定會被註記在健保卡上。當簽署人成為末期病人,或發生不可逆昏迷、永久植物人、重度失智及其他公告急重症時,就可以啟動預立醫療決定的機制。
凝視死亡對當事人或親友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要帶您來看兩位癌末病人的故事。一位獨自撫養兒子成人的單親媽媽王少華,以及一位十一歲卻和癌症對抗了六年的蘇小妹妹。他們及家人在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時,要經歷什麼樣的糾結與掙扎,並一起思考當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對他們或對我們每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第58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63 -
SystemAdmin | 2015-04-07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遺忘者的最終旅程
這幾年國內外有愈來愈多名人傳出罹患失智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病患已經多達三千六百萬人,而且預測每二十年會成長一倍,到了2050年將超過一億一千五百萬人,這肯定是各國共同的棘手難題。
而在台灣,現在的數字是16萬人,三十年後將逼近62萬。照顧快速增加的失智老人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有許多自認無法照顧失智老人的家屬,把長輩送進安養中心,但目前國內的安養機構也是良莠不齊,很難令人放心。有專家建議,在家裡照護還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有專業醫護人員定時前來服務,最好讓老人家能夠自己進食,能動就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用心學習與愛心陪伴。
第39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