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24-11-06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死刑 憲法判決之後
死刑釋憲案歷經5個月,結果終於出爐,首先影響37名死刑犯未來的命運。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死刑犯可以請求非常上訴的理由。如果最高法院受理,到時候案件重審,死刑犯羈押與否,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次判決也存在許多爭議,其中死刑判決必須一致決的內容,造成社會許多誤解。獨立特派員向司法院求證,不管一審、二審判處什麼刑責,只要最終審所有法官一致判死,最後就會以死刑定讞。另外,死刑憲法判決還要求:兩年內必須修改多項法律,未來也將影響死刑判決。
第87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59 -
-
AdminAdmin | 2024-09-04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走過被害傷痛
1997年發生的白曉燕命案,是台灣史上重大刑案之一。在這起案件後,隔年催生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為被害人發聲。去年立法院更進一步通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對被害者從保護救助,擴大為權益保障。
在案件發生後,被害人和家屬要面對陌生又冗長的司法程序,期間還可能遇到司法黃牛,被收取高額費用。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會在第一時間出面協助。除了義務律師之外,被害人或是家屬,在遭受重大事故後的心理和生活重建,也是犯保協會協助的範圍。
這樣的過程,往往比司法程序更為漫長和艱難。有些人已經走出傷痛,有些人還在過程中。
第86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51 -
-
AdminAdmin | 2024-05-22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死 刑不刑
每當社會發現重大案件,死刑聲浪就會衝高。前陣子保母虐童案,民眾發起連署,要求虐童致死,求處唯一死刑,但是刑法中已經沒有唯一死刑。
台灣在2000年之後,死刑執行人數大幅下降,一度朝著逐步廢除死刑邁進。不過社會輿論對於死刑支持度高,立法和行政機關,對廢死沒有共識。
今年台灣首度有37名死刑犯,聲請釋憲,釋憲結果,將攸關著死刑制度的改善甚至存廢。透過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庭、民間團體和民眾,一起來聽聽,他們對於死刑的看法。
第85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28 -
SystemAdmin | 2024-03-20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當非行少年碰上司法
3月16日,有民間團體在自由廣場舉辦了一場「永不止息的愛」追思會,紀念去年底新北市校園傷害案件中傷重不治的國三學生。
除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校園安全的議題,發起活動的團體也再次呼籲重新檢討少年事件處理法。認為現行制度對司法少年太過保護,甚至點名希望針對前科塗銷這項規定進行修法。
不過少事法是一部相當特別的法律,從立法意旨、執行程序到司法養成都獨樹一格。一起來看看,當少年觸犯相關規定,少事法的處理機制,以及前科塗銷衍生的問題及爭議。
第844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04 -
SystemAdmin | 2020-09-16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素人‧審判席
在許多國外電影或是影片中,我們常看到陪審團或是陪審員的橋段內容,國民參與審判的制度,通常是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司法運作以及提升對司法的信心。
台灣在今年七月通過了國民法官法,未來年滿23歲的國民都將有機會被抽選當國民法官參與刑事審判。獨立特派員要透過模擬法庭,帶您一起了解,國民法官如何產生?要怎麼當?而面對素人法官,檢察官與律師在辯護攻防上,又會有哪些挑戰?
第664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01 -
SystemAdmin | 2015-09-08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逆轉裁判
之前我們為您報導纏訟二十年的徐自強案正在等待判決,而在九月一號,也就是案發的二十年,高院更九審逆轉宣判:原判決撤銷,徐自強無罪,歷經七次死刑,兩次無期徒刑。
二十年的時間,徐自強等到第一個清白判決,對從2000年開始接受家屬陳情,展開救援的民間司改會等聲援團體也是一大鼓舞,徐自強案是司法能否落實無罪推定原則的重要指標,不過全案檢察官仍然可以上訴,在還沒有最後定讞前,徐自強表示,很開心,但還沒有結束,他希望這場惡夢可以做到今天,就可以趕快醒過來。
第413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31 -
SystemAdmin | 2015-08-10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徐自強案二十年
關心一起纏訟了二十年的司法案件,過去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和江國慶是台灣較為人知的司法冤案代表人物,不過還有另一個爭議的案件,就是發生在1995年的徐自強案。
近二十年來,徐自強案歷經七十幾位法官審理,他被判了七次死刑,二次無期徒刑,在監牢裡十六年,其中四年待在隨時可能被執行槍決的死牢,同時這個案件也創下五次檢查總長非常上訴的紀錄,並因此案通過大法官582號釋憲文,徐自強說,他二十年來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證明自己無罪,這個案件對台灣司法界有什麼樣的意義,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1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37 -
SystemAdmin | 2014-09-23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陪審團 行不行
今年以來的許多新聞都突顯出、人民不信任政府,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很多人批評司法制度、還用了恐龍法官這個名詞。於是,司法院在兩年前推動人民觀審制,三年編了七千萬,但目前看起來,還是沒有得到民間司改團體的認同,主要原因是觀審民眾並沒有實質的決定權。
雖然司法院最近把觀審制改個名字、變成參審制,但仍然被批評為換湯不換藥。獨立特派員在前一段時間曾經介紹過官方版本的觀審制,今天要帶您看的是民間版的陪審制,有什麼不一樣。
第36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38 -
SystemAdmin | 2014-06-11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
司法的距離
先來聽聽接下來這一段情節。有一個單親媽媽、在幫客人按摩時、以一顆安眠藥迷昏對方、洗劫了3萬元的財物。她後來被判了五年的徒刑,而這樣的刑期,您認為太重、還是太輕呢?身為法官、經常在情與法之間衡量、擺盪;有趣的是、世界各國都發現、在人民參與審判之後、判決會有比較寬鬆的情形。
當一群法律素人進入複雜的審判程序,面臨的各種狀況遠比他們事先想像地複雜,如果制度設計不夠嚴謹、就冒然讓民眾參與審判,恐怕將會是一場災難。模擬法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儘量呈現各種可能的問題和缺失、再回到制度面來做修正。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進入模擬法庭、了解台灣的人民觀審制度、浮現出了哪些問題?
第3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x 20 -
SystemAdmin | 2014-06-11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
人民的審判
台灣是一個高度重視民主的國家,但也正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聲音、彼此又缺乏互信,以至於相互質疑。就拿司法來說,這幾年有好幾個判決的法官、被外界嘲諷為恐龍法官。但到底是法官不食人間煙火、離百姓生活太遠,還是人民自己欠缺法律知識?這一點又吵個不停。
目前、世界上有7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人民參與審判的司法制度,台灣也在兩年前提出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先在士林、嘉義兩個地方法院、開辦模擬法庭;但是草案一推出、立刻引起司法界許多不同的聲音。
而獨立特派員今天要帶您實地參與、深入了解這項制度。不過、在這裡要先說明的是、每次進行的模擬庭、過程上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在報導中只呈現當次模擬的版本,同時、為了方便節目的呈現、更動了部分的時間順序。好,現在我們就跟著觀審員、一起進入模擬法庭、看看一宗下藥取財案件,該如何審判?
第3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x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