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2-01-05人物故事
丹麥爸爸的台灣足球夢
足球雖然不是台灣最風行的運動,不過台灣卻有個維京人足球俱樂部,球隊成員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一路串連到大學。創辦人Johnni是一位丹麥職業足球員,也是有歐洲足球教練證的台灣女婿。他當年是為了患有唐氏症的女兒,舉家從北歐遷回台灣。會組足球隊,本來是為了讓一起回台的兒子可以繼續踢球,後來成立非營利足球隊–維京人。
Johnni和太太 Hope身兼教練和球隊經理,不僅免費教學,也自掏腰包買器材、資助弱勢學童,讓孩子兼顧課業與運動、鍛鍊身心。不過經營一支非營利足球隊談何容易,來看看這支屬於台灣孩子的足球隊要繼續存在,得面臨多少挑戰。
第732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57 -
-
-
AdminAdmin | 2017-11-13醫療公衛系列報導:毒品成癮容易,戒治難攝影:鄭仲宏
戒治有望-丹麥篇
毒品危害不只台灣,在世界各國都被視為嚴重問題,各地都在發展不同的戒治方法。在美國,有民間戒治所提供十二階段戒治法,費用需要台幣二十萬以上。這些方法也推廣到北歐,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負擔得起。而且許多毒癮患者內心的衝突或問題,也不只是教導工作技能或表面宣導教化就可以改善。
有的戒治者甚至比輔導者都還要熟悉這些教化內容。而政府也因為重複吸毒者比率高付出很大的財政支出及社會成本。在丹麥有個民間戒治所,三十年來有一半的戒治者能夠不再吸毒,成效連政府單位都非常羨慕。他們怎麼做到的?
第52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84 -
AdminAdmin | 2017-03-28青年世代攝影:鄭仲宏
技職新面貌-看見需求
教改是近年台灣重要議題。如何讓因為廣開大學之門一度斷裂的技職教育,再次像往年般紮實,重新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技職教育的內容能夠真正回應社會需求,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本週開始,獨立特派員推出的技職教育系列報導,將帶您檢視不同國家的技職教育,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新一代技職教育除了學技術,更重視看見社會需求。同時強化溝通和行銷素養,並且讓學制更彈性,來創造學校、學生和社會的多贏。這個禮拜我們要帶您看丹麥和土耳其的足部照顧學程,去看看他們如何細膩的將人們的需求轉化到技職教育的課程及訓練中。
第47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45 -
AdminAdmin | 2017-03-27醫療公衛
丹麥糖尿病廚房
有時候只要腦袋轉個彎,加點巧思和執行力,在公共政策上也可以有雙贏甚至多贏的成果,就像政府每年都花無數經費來推廣健康促進,但成效不一。
以糖尿病為例,台灣現在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百萬人。家裡有糖尿病患者的觀眾朋友們,對於糖尿病患飲食禁忌之多恐怕都不陌生,一般外食也很難買到合適的食物。再加上知識不足,患者常常飽受糖尿病之苦,甚至導致失明、截肢也時有所聞,是非常可觀的社會成本。
而隨著老年人口增加以及飲食西化,糖尿病引發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早找到對策,很可能成為台灣長期照護的重要挑戰。在丹麥,為了維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控制未來醫療支出,近年來在各地廣設健康預防教育中心,重視培養講解人才和提供實作機會。
與其只是告知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他們主動安排糖尿病患者參與烹飪課程,教導糖尿病患者如何選擇並正確烹煮適合自己的食物,才能控制病情也享受美食。
第46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48 -
-
-
SystemAdmin | 2015-04-21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丹麥足療學校
腳對人有多重要,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足底穴道對應著人體的每一個器官,所以有古代名醫摸腳治病的說法。到了現代,有各式各樣的足部護理,包括泡腳、按摩等等。
足療的商機一年三百億,不過講來講去都還是停留在民俗醫療上,丹麥卻把它當成一種正規專業的醫療學問,從醫學基礎理論開始,近年還發展出科學檢測儀器,測腳的受壓力,好調整走路的姿勢,以及襪子鞋子等等。
想想看,一個人四 五十公斤甚至八 九十公斤,全身的重量都在雙腳,如果使不上力或者施力不當,像走路的姿勢不對或者穿的鞋不合腳,都會影響腳的健康,可能連帶造成身體其他部位受傷,這在台灣是被忽視的,丹麥就有這樣的學校,已經五十幾年歷史,學習一年八個月後就可以就業,而且收入不錯,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多人末期得面臨節肢問題,足部醫療可以被納入長照保險,多好。
第39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7 -
SystemAdmin | 2014-11-17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居服見習日記
現在大家家裡有老人的都懂得可以向縣市政府申請長照服務,但每個地方人力缺口還是很大,取得證照能留下工作的不到四成,哪裡能因應未來直線上升的老年人口?
今天新在地老化系列報導再度來到丹麥,這裡長照制度建立於1947年,七十年來,一年365天全天候提供居家服務。他們的居服中心就像戰情中心 ,將每個要服務的老人狀況像病歷一樣,建檔完整,一天可能有兩三個居服員輪流去服務,因此他們都要排班、交接班,非常有秩序。
台灣居服員訓練110小時,丹麥卻要十四個月,受訓時也有薪水可領。他們有工會,保障權益之外,也很注意工作安全,避免照顧時候又抬又抱而受傷。因為受到尊重,待遇很好,在丹麥是就業人口數一數二的行業。獨立特派員像見習生一樣,跟著當地的居服員一起工作。
第37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8 -
-
SystemAdmin | 2014-10-28政治經濟攝影:鄭仲宏
未來護理之家
2016年台灣有甚麼大事?大家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選總統,但現在我們要說的是跟你我生活最緊密相關的一個數字,它叫做扶老比,也就是年輕人要照顧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達到18%,首度超過扶幼比。在2016年,每一百個有生產能力的人口,得扶養18名老人加17.8個孩子,您想想看這個負擔沈不沈重。
上個月的日經Business雜誌就以【隱形照護 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做封面: 內卻報導戰後嬰兒潮今年全面邁入65歲,日本將進入下一個世代,但是多達20%的白領階級陷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年老父母的困境。其實台灣也正一步步走向同樣的道路,但是長照喊了十年,卻總是看不到什麼明顯的進度,而被我們視為標竿的北歐國家,長照規格在這段時間又已經升級。獨立特派員這個星期開始,將從北歐快遞最新的相關報導,介紹在地老化的新做法。
第37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