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2-12-21
    關鍵字:
    藕傳人
    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
    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HD x 343
  • AdminAdmin | 2022-12-14
    關鍵字:
    當AI走入田間
    台灣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雖然近年來鼓吹青農返鄉,但是務農不但辛苦,還得靠天吃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智慧系統可以為農業的未來指條明路。

    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的農場,了解有哪些設備,可以作為農人的得力幫手。有了智慧系統,農業不再只是憑藉個人經驗,而是能夠藉由科學數據,精準地輔助田間工作,甚至得到降低成本,節省人力的效果,有助於青農,甚至沒有經驗的人投入這個行業。

    智慧化已經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或許有一天,電腦的演算學習,可以發展出真正屬於AI的生產模式。
    第78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85
  • AdminAdmin | 2022-07-13
    關鍵字:
    減肥時代
    幾個月以來物價不斷飆升,通貨膨脹率已經創十年來最新高,民眾紛紛抱怨荷包瘦了!而造成通膨危機的關鍵之一是國際肥料價格上漲。

    延燒兩年的疫情,加上今年的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原物料進出口受阻,今年國際肥料價格已攀升到四成以上,嚴重衝擊農業,也連帶引發通膨危機,讓農民和消費者都苦不堪言,大家也開始反思農業該如何走向未來?

    嘉義青年楊智凱創辦蚯蚓農場,利用廢棄物養殖蚯蚓,生產蚓糞土有機質肥料,希望以推動「循環農業」的方式,來幫助農業「減肥」,降低農民對肥料成本的負擔。

    而在南部也有一位女農因應肥料危機,改用蚓糞土取代一般化肥來經營農場,他們運用年輕人的新思維,希望在這波全球肥料之役,帶給農業轉機。
    第758集
    文字:
    賴麗君 / 攝影:張煥宇

     

    HD x 252
  • AdminAdmin | 2022-06-08
    關鍵字:
    新小農聯盟時代
    台灣受到土地政策與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以小農為主的經濟型態。依據2005年政府農林漁牧業普查推估,小農比例約占全體農牧戶的92% 。

    過去,為數眾多的小農,大都各自尋找生存之道。可是這幾年在青農返鄉潮,和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小農開始打破疆界,組成聯盟,一起拓展市場,逐漸形成趨勢。期盼這樣的轉變,能為台灣農業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面貌
    第753集
    文字:
    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HD x 250
  • AdminAdmin | 2022-04-20
    關鍵字:
    公費農夫
    為了解決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的問題,農委會從2015年陸續補助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明道及宜蘭大學,開辦農業公費班,鼓勵農二代去進修後返鄉從農。

    公費班學生在學四年學費全免、每個月還可以領零用錢,畢業後依成績可以連續兩年,最多領72萬元的從農準備金,對有意接手家裡農場的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其中嘉義大學今年要招80個學生,就吸引600多人報名。一起看看如何培養公費農夫,而這些農二代又會對農村產生那些改變?
    第74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440
  • AdminAdmin | 2020-04-15
    關鍵字:
    農民退休金的挑戰
    目前農委會提出來的農退儲金條例草案,是針對未滿65歲的實耕農,而且是農保被保險人,採自願方式,由農民根據勞工基本工資,選擇1%-6%的存繳比例,而政府則會拿出同額的比例,放進農民退儲金專戶。根據農委會的估算,農民如果以6%,存繳25年,65歲後可以月領的退儲金加上老農津貼,大約是1萬8千元;存繳35年則大約是2萬6千元左右。不過必須有參加的農民才能領這筆退儲金,沒有參加者的農民只能繼續領老農津貼。

    至於維持了三十幾年的農保投保金額10200元,保費跟保障都過低的問題,並沒有隨著這次方案的提出進行調整。這個方案提出後,農民參加的意願夠不夠?對農民老後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讓老農福利津貼落日,未來的財政負擔是否可以長久等問題都需要思考。政府跨出第一步之後,考驗才要開始。
    第64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278
  • AdminAdmin | 2020-04-08
    關鍵字:
    農民退休金方程式
    怎麼照顧看天吃飯的農民,常被各界關切,目前軍公教、勞工都有可以支領退休金的保險制度,但農民卻只有每逢大選就被拿來當選舉支票的「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可以依循。

    農民的收入來源,不像一般職業,有固定的薪水,農業更常受到天候影響,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沒有完善的退休金保障,沒有離農架構設計,讓年輕人從農意願受到影響。

    根據農委會統計,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數,近十年來,平均以3.62%逐年遞減,以此推估,15年後,大概只剩下約35萬人。

    今年3月農委會已經提出「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這項制度主要針對65歲以下參加農保的農民。但是一般青農、即將屆滿65歲農民、及學者們對退休金制度又有什麼意見呢?
    第641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01
  • AdminAdmin | 2020-03-11
    關鍵字:
    來去迺菜市
    這幾年台灣吹起的青年返鄉風潮,為許多地方帶來產業振興效應,其中不乏相當具有創意的構想。在宜蘭有一位年輕人,透過從小在菜市場長大的經驗,返鄉後除了務農,還帶團參觀菜市場。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菜市場有什麼值得參觀?又該如何將導覽菜市場變成一門生意?一起看看在宜蘭的少年阿公怎麼做?
    第63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29
  • AdminAdmin | 2017-09-12
    關鍵字:
    我是派遣農夫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問題嚴重。為了幫農民解決問題,農委會在今年推行農業專業技術團培訓,由政府提供經費補助,鼓勵青年從事農業。經過培訓,這些團員每天由地方農會派遣,分配任務到缺工農場,協助農民採收、耕作。這些團員的薪水,除了雇主給的工資,還有政府補助,每個月大約可以領到四萬五千塊,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案是治標不治本,農業缺工,關鍵在農民收入太低,像這樣以政府經費補助的方式,豈是長久之計。如果政府不強化農業經營,設法提高農民所得,台灣農業要吸引年輕人投入,恐怕不容易。
    第512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

     

    HD x 241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