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0-04-01
    關鍵字:
    過勞病了嗎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全台防疫總動員,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到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協助民眾居家檢疫或隔離的里長都非常辛苦,常常超時工作,也引發大家擔心他們是否過勞的憂慮。

    其實過去三年,台灣有兩百多人因為工作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申請勞保職業病給付。而如果以前往過勞門診求助的比例推估,至少有五百多人受過勞所苦,等於每兩天就有一個台灣勞工過勞。

    除了腦心血管疾病之外,工作過勞也可能引發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到底勞工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台灣的制度為何又會產生這麼多的過勞黑數?
    第64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3
  • AdminAdmin | 2018-01-31
    關鍵字:
    工運寒冬 1/31 第530集
    一月初,為了抗議勞基法修法,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為首的勞工團體用突擊方式占領台北車站第三月台,同時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寫下台灣工運史上第三次臥軌抗爭的紀錄。

    工運團體回顧這些年來為了爭取勞工權益抗爭的歷史,從90年代因為大量工廠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失業,拿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爆發連串抗爭開始。到近年的國道收費員、華航罷工等事件,工運團體發現他們抗爭的對象不再只是單純的資方,還有更複雜的國家機器。

    過去的抗爭都獲得政府回應,小有成果,但今年1月8日,即使勞團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勞基法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強勢三讀通過。勞工團體認為,這表面上是一個法案的過關,背後反映的卻是政府的拒絕溝通與強勢心態,而這樣的狀況,將嚴重壓縮未來台灣工運的倡議空間。
    第53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23
  • AdminAdmin | 2017-11-21
    關鍵字:
    例休再修
    一例一休去年底才剛上路,不到十個月又有大轉彎。行政院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定調四彈性及四不變原則,要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包含加班費及時數核實計算、特休假遞延、放寬輪班間隔及加班上限等。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鬆綁七休一的規定,勞工原本每七天一定要有一天例假日,但未來只要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可以挪移例假,等於最多可以連續上班十二天,會不會造成勞工過勞引發勞工團體反彈。

    目前勞基法修正草案已經送進立法院初審付委,民進黨團希望盡快送出委員會,不過勞動部政務次長廖蕙芳這時卻提出請辭。這一次的修法究竟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應?
    第52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5
  • AdminAdmin | 2017-10-30
    關鍵字:
    南丁格爾
    台灣護理人員因為人力嚴重不足,流動率高,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超時,也嚴重影響醫療品質。而一部由醫護人員擔任製作團隊的紀錄片《南丁格爾》,希望記錄當今臺灣護理勞動環境。

    他們發現每年護理畢業生有一萬五千人,卻只有七千人會進入醫療院所服務。而台灣有護理師證書者有27萬人,從事護理工作的卻不到16萬人。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增長、社會高齡化、各類慢性病及文明病越來越普遍,需要照護的人數越來越多,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持續有第一線的護理師因無法承受工作環境所帶來的困境而離開,醫院裡護理人員年齡分布也有明顯的斷層。從學校畢業,許下南丁格爾的諾言後,在他們的職場上及生命中究竟發生什麼事,讓他們選擇離開?來看看這群白衣天使的故事。
    第518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28
  • AdminAdmin | 2017-03-23
    關鍵字:
    科技人的健康學分
    科技業優渥的高薪,過去總是新鮮人最羨慕想要投入的行業,不過近兩年科技圈失去好幾位菁英,包括國碩董事長陳繼仁,世界先進前董事長章青駒和華碩財務長張偉明等人,他們相繼在盛年病逝或輕生,算算一年內就走了五位科技業高層,其實科技人長時間工作,身心健康付出極高的代價。

    不少人形容他們是爆肝賣命,而兩年前,語音辨識領域,開創性的大師李開復,發現罹患淋巴癌第四期。他說:「生命有限,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開復的生命,被迫做了一個大轉彎。來看看科技人他們要補修的健康學分是甚麼?
    第440集
    文字:
    王惠敏 / 攝影:張智龍

     

    HD x 242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8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