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3-03-22
    關鍵字:
    台北地下水宮殿
    台灣最早期的自來水設施,在淡水和基隆,第三個就是位在公館的台北水道水源地。這項現代化的公共設施,在日治時代規劃完成,並一直沿用到1977年。當時會選在這裡,是因為鄰近新店溪水源,加上小觀音山的地勢,可以利用自然重力,供水到下方的台北市區。

    這些供水設施,不是冰冷生硬的機房,水道水源地古蹟群,包含數棟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其中自來水博物館,更是台北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另外位在小觀音山上的蓄水池,媲美土耳其地下水宮殿,有著更為現代化的公衛設計。
    第793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HD x 398
  • AdminAdmin | 2022-06-01
    關鍵字:
    食安迷思與社群媒體
    關於食物和食安,民眾疑問不少,迷思更多。有疑慮時在網路搜尋解答或親友們透過社群媒體轉傳的訊息,得到的往往不是正確的解答。

    例如我們都要喝水,煮水看來是個簡單動作,學問卻很大,網路流傳喝了加氯的水會致癌,煮開水沸騰後再煮3-5分鐘,就能讓餘氯都消失是真的嗎?還有水中如果含有重金屬,要怎麼辨識?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蔬菜上的農藥要用食鹽、小蘇打、還是臭氧機清洗去除才能確保安全?獨立特派員特別邀請化學系教授、食安學者幫我們以科學實驗,一起來瞭解如何在生活中明辨食安迷思,破解謠言。
    第752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HD x 402
  • AdminAdmin | 2021-05-05
    關鍵字:
    抗旱總動員–漏水搶救攻略
    前陣子鋒面通過,全台有雨,不過缺水危機依然沒有解除。水庫在進帳不足之虞,還要面對水管漏水的水資源流失問題。

    台灣自來水漏水率以109年的13.9%來估算,大約有4.5億噸的漏水量,不但超過2.3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也相當於全台人口66天的用水量,其中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看不見的地下漏水。

    台灣自來水公司就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工作–檢漏員,檢漏員以步行方式,檢查守護全台灣總長約6萬公里的地下自來水管線。
    第69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6
  • AdminAdmin | 2021-04-28
    關鍵字:
    抗旱總動員-水價申論題
    面對半世紀來最嚴重的乾旱,水情持續拉警報。台中、苗栗及新竹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水五天、停水兩天,如果老天再不下雨,恐怕還得增加停水的時間,而每到水情吃緊,台灣的水價問題總會被提出來討論。

    根據世界水協會的調查,台灣的自來水價不到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像最貴的馬爾他是127.59元,丹麥99.13元,日本是35.96元,世界水價的平均值是47.17元,而台灣只有11.65元,不但低於亞洲鄰近國家,在世界排名更是倒數第二低,計入國民所得也一樣排名世界倒數第二。

    而且台灣水價的計費級距分成兩種,台北市跟非台北市的算法也不一樣,用水大戶分布在非台北市,不過收的水費卻更低。針對這樣不公平的現象,行政院規劃明年起要針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到底要從幾度開始算大戶,又引發爭議。
    第69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9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7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