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4-23
    關鍵字:
    搬家這件事

    早期台灣搬家市場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常有搬家途中惡意加價、搬運不慎損壞物品的狀況發生,搬家流氓、搬家蟑螂的名詞也因此出現。

    為了反制當時不良的搬家文化,崔媽媽基金會透過評鑑制度向消費者推薦優良搬家公司,讓搬家產業從制度到形象都有大反轉。評鑑制度在今年邁入第30年,一起到搬家現場看看,評鑑制度如何運作?搬家產業又有哪些改變及挑戰?

    第899集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HD x 733
  • AdminAdmin | 2022-11-09
    關鍵字:
    友善二房東
    國內房租指數在過去25年持續攀升,指數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反映租金壓力日趨沉重。不過有部分族群除了租金因素,也因為本身生活或健康狀況在租屋市場裡受到排擠,這些族群包括獨居年長者、身障者、單親家庭以及無家者。

    長期關注弱勢租屋議題的崔媽媽基金會在今年啟動名為「友善二房東」的新計畫。一起看看友善二房東計畫如何為租屋市場裡的弱勢族群創造租屋新契機。
    第77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56
  • AdminAdmin | 2022-11-09
    關鍵字:
    民版社宅–芳春公寓
    位在嘉義市的芳春公寓相當特別,過去因為大部分租客都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弱勢者,被許多社福團體暱稱是台灣第一棟民間版的社會住宅。

    隨著時間推移,芳春公寓的居住友善程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住客的樣貌卻有些不同,經營上也面臨了一些挑戰與困難。一起走訪芳春公寓,看看這棟民間版社會住宅的歷史與變遷。
    第77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5
  • AdminAdmin | 2022-09-14
    關鍵字:
    物價向何方
    這兩年因為疫情及俄烏戰爭的影響,原物料短缺,物價飆漲,全球都面臨強大的通膨壓力。不過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八月份物價指數年增率回落到3%以下,降到2.66%,是近半年來最低水準。

    這是否意味國內飆漲的物價已經露出回穩的曙光?同時,有哪些物價指數依然維持在高檔?又對民間帶來哪些影響?
    第76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08
  • AdminAdmin | 2022-08-10
    關鍵字:
    旅館變社宅
    政府為了實現8年20萬社會住宅的承諾,又碰上疫情,旅館生意蕭條,去年就推出旅館轉社會住宅的新構想,要在三年內推動兩萬戶旅館或公私房舍轉型。

    而全國第一個旅館變身社會住宅的案件,上個月也正式招租了。這個個案位於台北市敦化北路蛋黃區,一共有三百間套房,加上管理費一般戶一個月房租兩萬出頭、弱勢戶最低只要一萬三,雖然接近附近市場行情,卻也引來不符合社會住宅訂價的批評。

    到底民眾對這第一個旅館轉社宅的接受度如何?房租該怎麼計算才合理?後疫情時代旅館轉社會住宅案又面臨什麼挑戰?
    第762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3
  • AdminAdmin | 2022-06-08
    關鍵字:
    青年租屋正義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的租屋市場已經突破百萬戶。2001年,政府開始實施房屋租金可以抵扣所得稅,但有非營利機構發現,租屋族的房租每年以3%到5%穩定成長,現行的規定並不合用。

    更嚴重的是,台灣的租屋黑市,居然高達7至9成,這也使得租屋族根本無法拿租金支出報稅。到底怎麼回事?政府怎麼做才能幫到租屋族?
    第753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65
  • AdminAdmin | 2020-10-07
    關鍵字:
    社會住宅期中考–中南部篇
    這禮拜的社會住宅期中考系列報導,我們要把鏡頭轉到中南部。台南市及台中市,是六都中第一階段的倒數一、二名,台南市甚至到現在還沒有一棟社會住宅動工。

    中南部的房價及房租都比北部低,在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狀況下,社會住宅預算往往被排擠到其他的建設之外。但中南部真的不需要社會住宅嗎?

    其實根據衛福部的調查,南部弱勢族群對社會住宅的需求,甚至還比北部高。到底目前台中、台南及高雄市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中南部社會住宅建設又面臨哪些困難?
    第667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10
  • AdminAdmin | 2020-09-30
    關鍵字:
    社會住宅期中考–北部篇
    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居日,我們將連續三週推出社會住宅系列報導,看看台灣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現況及挑戰。

    為了解決高房價之下,弱勢及青年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內政部在106年提出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全國要在113年之前,興建12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這個八年的計畫到今年底為止剛好過一半,檢視六都目前興建的進度,既有加上新完工、興建中還有已決標的社會住宅總數,桃園、新北及高雄市,達成率都超過原本設定的目標,台北市也有88%,其次是台中市,台南市目前則是還沒有開始興建。

    到底六都興建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我們先從寸土寸金、房價也最高的北部地區看起。
    第66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0
  • AdminAdmin | 2020-08-26
    關鍵字:
    租金補貼的難題
    政府從2007年開始實施租金補貼政策,依地方每個月補貼三千到五千元不等。今年八月起,內政部擴大租金補貼對象,名額從原本的六萬戶倍增到十二萬戶,要讓更多的年輕單身租屋族,可以申請租金補貼。

    看似嘉惠民眾的政策,卻對弱勢族群很不公平,最根本的問題,是許多房東不願意暴露租屋事實,房客一提到要申請補助,就可能面臨漲房租、甚至被趕走的命運。

    而根據所得及家戶成員分級的可負擔基準,也沒有依法上路,使得月入一兩萬的低收入戶、跟月入三四萬的上班族,都只能申請齊頭式平等的租金補貼。到底這個新政策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第66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56
  • AdminAdmin | 2020-05-20
    關鍵字:
    體檢520-蔡政府的青年課題
    2020年1月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也在520舉行就職典禮。獨立特派員推出《體檢520特別報導》,檢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果,及未來四年的方向。

    這次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各地火車站及高鐵出現非常多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次選舉的關鍵選票,也讓小英總統以817萬多票創下歷屆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這次選舉,蔡總統得到廣大年輕人的支持。

    不過根據勞動部在今年3月公布最新青年勞工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15-29歲的青年每人薪資平均為31603元。台灣青年面臨的困境是低薪、高房價、高租金,讓現在的八年級生青年世代必須得身兼數職,才能負擔生活支出。

    再加上台灣城鄉差距大,很多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蔡總統在競選時,也都明確指出現今青年面臨的困境。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與對策。
    第64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92
  • AdminAdmin | 2018-10-16
    關鍵字:
    公宅蓋給誰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讓人人都租得起房子,政府這幾年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雖然社會住宅本意是為了照顧最有需要的人,但以往將低收入戶集中的做法,使社會住宅常常被汙名化或視為貧民窟,要推展政策十分不容易。為了打破民眾對社宅的刻板印象,現在的社會住宅已經不單只限低收入戶,而是以多元混合居住的方式,去除標籤化。

    不過,多元混合居住要怎麼分配比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年監察院提出調查發現,目前台北、新北還有桃園以及台中各地方政府所蓋的社宅都保留了5%-30%的敦親睦鄰戶給當地居民。像以台北市在今年招租的兩處公宅來說,敦親睦鄰戶的比例高達30%,加上保留給弱勢30%,以及台北市民23%,再加上青年創新及原住民等,最後只有剩下5%的戶數是留給外縣市在台北就學就業的人。在現實與理想的情況下,社會住宅該如何做最有效的運用呢?
    第56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

     

    HD x 274
  • AdminAdmin | 2017-09-05
    關鍵字:
    我的老室友
    如果年紀大了,你會想住在哪裡?有些人與子女一起住,或是選擇到養老院生活,但如果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有什麼樣的新模式?國外近幾年出現青銀共居的新模式,家中有閒置空房的年長者,將房間租給青年一起共居。

    透過交流互動年長者可以從中找到青春活力,青年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租屋不限於空間極小的套房,而是一種共居有家的感覺。現在這股風潮也進到台灣,有一群年輕人推行共生公寓,而這樣青銀共居的模式未來可行嗎?
    第511集
    文字:
    文字:韓瑩 / 攝影:鄭凱文

     

    HD x 244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