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12-11
    關鍵字:
    黑箱日記
    日本有一位35歲的獨立記者伊藤詩織,2015年被前TBS電視台華盛頓分局長,利用開會的名義邀請吃飯,席間將他下藥迷昏,帶回飯店性侵。

    案發後幾經思索,伊藤詩織決定採取法律途徑,不過報案後警方卻消極辦案。為了不讓真相被掩埋,伊藤詩織最後決定露臉具名,召開記者會公開控訴。並以記者的身分,持續追查自己的案情,揪出政治與媒體的黑幕,並將過程拍成紀錄片《黑箱日記》。
    第881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HD x 514
  • AdminAdmin | 2023-09-27
    關鍵字:
    駕照制度 台日新比一比
    不曉得大家還記得自己是怎麼考到駕照的嗎?考到駕照後,真的敢上路嗎?台灣行人地獄引發熱烈討論,其中駕駛訓練、考照機制就經常被詬病。

    在台灣考汽車駕照,S型、倒車入庫完全不能壓線,如同特技考試,跟實際路況有很大落差;機車則是沒有強制要求駕訓,看了考古題、簡單練習,年輕人就可以取得駕照上路。

    反觀在亞洲的日本和新加坡,日本駕訓有兩個階段的規定,駕照也分成三個等級;新加坡則是必須先考過筆試,才能開始學開車,道路駕駛不但要開上高速公路,甚至還有模擬駕駛訓練。對比起來,台灣的駕駛訓練考照機制是不是太容易了呢?
    第82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6
  • AdminAdmin | 2023-09-27
    關鍵字:
    來去鎌倉 地方創生篇
    鎌倉雖然每年吸引觀光人口超過常住人口130倍以上,不過也面臨少子高齡化困擾。為了緩解人口減少,鎌倉市從2015年起推出就業、居住在鎌倉的相關政策,吸引不少團體或企業入駐鎌倉,其中有不少具有地方創生色彩。

    例如,有些人協助解決觀光區的企業員工用餐難題、有些人進行空屋活用、也有些人致力發展鎌倉品牌。透過鏡頭,看看這群人如何為鎌倉古都增添新氣象。
    第82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406
  • AdminAdmin | 2023-09-20
    關鍵字:
    來去鎌倉 江之電篇
    日本鎌倉的江之電,許多人會直覺想到動漫裡湘南海岸的經典畫面。事實上,江之電除了廣為人知的鎌倉高校前站之外,本身在鎌倉地區也深具意義。

    1910年全線開通的江之電,全長只有10公里,目前有15個站點。由於江之電沿線緊鄰民宅,有些路段甚至有鐵、公路併用的情況,加上串聯了鎌倉地區的許多古蹟景點,豐富多元的風景,不但吸引許多搭乘者,江之電本身也成為鎌倉地區特殊地景的一部分。江之電在鎌倉地區肩負了哪些任務?又如何與地方共存共榮?
    第81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66
  • AdminAdmin | 2023-09-20
    關鍵字:
    八戶的幸福指數
    日本青森縣八戶市「服務型的高齡者住宅」提供住民照護,並支援在宅的診所醫師合作。八戶市醫師會成立的居護所,相較日本其他地區的醫師會,八戶市醫師會居護所不僅成立得早,也在醫師會交流中心,建立支援設施,積極聯繫地區的在宅醫療,這是台灣少見的作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日本「照顧管理師」這個角色,照顧管理師不但能協調不同職種、不同單位,如護理師、居服員等進入個案家裡照護的時間表。發生高度護理需求的緊急狀況時,照顧管理師也會協調醫師,透過撰寫看護指示書,讓護理師一個禮拜每天或一天能有幾次到病患家裡進行必要照護。照顧管理師是在宅醫療的靈魂人物,個案或家屬有任何醫療需求時,都能由照顧管理師協助。
    第819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HD x 322
  • AdminAdmin | 2023-07-05
    關鍵字:
    你好!我是地下偶像
    說到偶像,大家可能會想到,背後由具有規模的經紀公司推動、在大眾媒體上頻頻曝光的偶像明星。但現在台灣出現了新型態的偶像文化,叫作地下偶像。

    他源自於日本動漫,相對於主流的偶像,這些地下偶像的背後,沒有大經紀公司支持、沒有完美形象,依賴粉絲們陪他們一起成長,是非常親近粉絲的鄰家偶像。地下偶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2005年問世的AKB48。

    原本許多台灣粉絲,會去日本追他們喜歡的地下偶像,不過疫情期間,他們出不了國,轉而關注國內的地下偶像,使得台灣的地下偶像文化,在近三年間,百花齊放。
    第80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423
  • AdminAdmin | 2022-03-09
    關鍵字:
    福食解禁
    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發大海嘯造成福島核災,當時全球包含台灣,有55個國家、地區對日本食品採取管制措施。

    不過在過去幾年,由各國專家學者進行的風險評估調查以及檢驗報告後,到目前為止包含美國、加拿大、紐澳等,已經有41個國家完全解除管制。另外像韓國則是禁止部分品項輸入,歐盟以部分產品必須提供輻射檢驗證明的方式有條件進口。之前只剩台灣和中國採全面禁止福島及周邊地區食品進口,今年2月8日台灣也宣布有條件解禁11年的禁令,政府以三原則、三配套把關福食。在國際貿易與食安管理,台灣如何取得平衡?
    第74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61
  • AdminAdmin | 2021-12-01
    關鍵字:
    阿嬤家.再出發
    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去年在各種壓力下熄燈休館後,在11月26日重新開館。暫別一年後,新館以性別暴力防治暨人權教育基地的定位重新出發。我們透過鏡頭帶您走訪這座博物館,看看博物館有哪些別出心裁的展出方式,以及未來要努力的倡議內容。
    第727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59
  • AdminAdmin | 2021-08-04
    關鍵字:
    花磚而生
    💡請開啟CC字幕/Please turn on closed captions/CC字幕をオンに切り替えてください💡

    《花磚而生》紀錄片官方網站 ► https://tile.innews-pts.tw/

    花磚,向來不是建築殿堂上的主角,卻總是那麼的耀眼。百年的老屋和花磚,在城市更新的速度下,大量快速地消失。

    位在嘉義的台灣花磚博物館,收藏了超過五千片花磚,卻是上百棟老屋遭到拆除的結果。博物館不只是靜態地展示花磚,也在老屋拆除時,協助屋主將花磚保存下來,讓她有朝一日能再回到老屋身上。

    本則紀錄片歷時兩年的拍攝期,記錄下老屋拆除和花磚的保存、也記錄了花磚如何再次回到老屋,這段有意義的旅程。

    同時我們也跟著花磚背後所隱藏的身世密碼,去探訪她的來處和起源。追溯瓷磚的歷史,是如何跟隨著貿易、戰爭殖民和移民的腳步,傳播到各地。

    花磚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愛好者,大家不約而同地重新復刻百年前的工藝,甚至再生。台灣也在2018年開始,設計一片屬於台灣的花磚。當代的技術原料和百年前大不相同,要如何重現花磚風華?新時代的花磚,又是什麼模樣?請跟著紀錄片一起走進,花磚從破壞、保存到再生的復興之旅。


    花磚(マジョリカタイル)
    建築において、主役になったことはないが、その輝きは、いつも人々の目を惹きつける。
    百年以上の歴史を持つ家屋と、そこに装飾された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は、都市再開発が進むにつれて、速いペースでどんどん消えていく。

    嘉義の「台湾マジョリカタイル博物館」には、五千枚を超える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が集められている。しかしそれは、百軒以上の古い家屋が取り壊された結果でもある。博物館では、静的に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を展示するだけでなく、古い家屋が取り壊される際、所有者と協力し合って、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保存にも力を入れ、いつかまた、建物でその輝きが見られることを願っている。

    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は、二年間にわたって撮影を行い、取り壊された古い家屋、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保存、及び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が、再び建物に戻る道のりといった。意義ある“旅”を記録している。

    それと同時に、マジョリカタイル誕生の秘密にも迫り、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はどのように生まれたのか、その起源を探る。タイルの歴史を辿ることにより、それが貿易や戦争、植民地支配、及び移民を通し、世界各地に伝播されていくプロセスを解き明かす。

    世界中にたくさんのマジョリカタイル愛好家がいる。偶然にも、百年前の伝統工芸を復刻する動きが各地で見られる。さらに、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を新しく創り出す試みもなされている。

    台湾においても、2018年頃より、台湾ならではの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設計が進められている。現代の技術や原料は、百年前のそれとかなり異なっており、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美しさをどのように再現するのか?また、新しい時代の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は、どのような姿を現すのか?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と共に、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破壊から、保存を経て、再生へといった“復興の旅”に出かけよう。

    Tiles have never been the lead in the temple of architecture but it shines dazzlingly. Hundred-year-old houses and tiles, vanishing rapidly under the city renewal.

    The Museum of Old Taiwan Tiles in Chiayi collects over 5 thousand pieces of tiles. It’s the result of tearing down hundreds of old houses.

    The museum does more than just static displaying the tiles and also helps the owners to preserve the tiles, while the old houses are being pulled down. Hoping that one day, the tiles would be reunited with the old houses.

    This documentary has taken two years, filming the demolishing of old house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iles, it also recorded how the tiles went back to the old houses.

    This meaningful journey, this documentary also took us to the story behind the tiles and in seeking her origins and sources. Sorting the history of tiles, how they followed the footsteps of trading, wars, colonization, and immigrants to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enthusiasts around the world.

    That has been coincidentally starting to revive, even to regenerate, the hundred-year-old craft. From 2018, Taiwan has also begun to design tiles that belong to Taiwan. Contemporary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are different from hundred years ago.

    How to revive the glamour of tiles? And what should the new age tiles look like? Please follow this documentary through the destruction, preservation, and revival of the tiles.
    第71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其他

     

    HD x 390
  • AdminAdmin | 2021-06-02
    關鍵字:
    太魯閣之慟-台鐵公司化之路
    台鐵安全改革已經不能再等,行政院也宣示,要透過組織改革讓安全更落實,也就是要在三年內讓台鐵走向公司化。目前台鐵公司化草案,已經送進行政院。不過這份草案也引起台鐵員工人心惶惶,工會揚言要抗爭,台鐵同時也大小事故不斷。

    到底在組織變革的同時,如何化解員工疑慮,也同時不犧牲行車安全。我們鄰近的韓國及日本都有先例。日本走過痛苦改革的34年,而韓國則是透過組織的多樣化及細分職責,讓鐵路事故件數減少超過九成。
    第70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7
  • AdminAdmin | 2021-01-20
    關鍵字:
    阿嬤家・待續
    國內致力提升婦幼人權的婦女救援基金會,從1992年設立慰安婦申訴電話以來,就針對台灣慰安婦阿嬤展開調查及對日求償運動。不過,因為事件發生久遠,加上慰安婦阿嬤們隨著時間病弱凋零,慰安婦人權議題在台灣倡議並不容易。

    一直到2016年婦援會才成立國內第一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的實體博物館「阿嬤家」。不過去年,因為財務及疫情等壓力,營運四年的阿嬤家不得不熄燈休館,休館之前,婦援會特地召開記者會,強調熄燈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里程的開始。
    第682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47
  • AdminAdmin | 2020-02-12
    關鍵字:
    堅強的約定
    獨立特派員曾為您報導日本身心障礙者的自立生活運動,當時台灣有四位不同障別的研修生,參加了日本自立生活領導人才的培訓計畫。他們從日本大阪一路到東京,實地到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自立生活中心與協會。甚至有機會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發起人與中心幹部,進行珍貴的交流與經驗分享。

    對每一位研修生來說,這二十幾天來的體驗與充電,都是他們跨越障礙的重要一步,也是一次生命探索之旅。現在他們回到台灣,回到原來的工作與生活,但這一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之旅,對他們內心產生什麼變化與行動?又讓他們的生命產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63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

     

    HD x 269
  • AdminAdmin | 2019-11-27
    關鍵字:
    個人助理到我家
    我們跟著台灣四位研修生,實際進入日本不同障別障礙者的家裡,看看他們跟個人助理怎麼相處,個助又是如何協助他們,讓他們生活過得精彩有趣。甚至變得有自信之後,可以到外面演講,分享他們的經驗。在日本,障礙者跟個人助理就像夥伴關係,過程中雖然也有磨合,但最重要是,使用者要坦誠需求,而個人助理則是在協助過程中,被一起培訓出來。

    日本倡議自立生活運動三十幾年來,有很多年輕人投入個人助理的培訓,他們有人從學生時期開始打工,後來變成全職的個助。至於不同障別跟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者,到底需要有少個助時數,日本都有評估標準。比較重障者或極重障者,經常可以看到十幾位、二十幾位個助,輪流進入他的生活協助。在這麼大量的個助需求之下,日本也已經制訂跟個助有關的制度保障,讓不管是全職或兼職工作者,可以更放心投入。至於障礙者又要如何準備呢?自立生活的規劃、同儕心理支持與個助服務三者缺一不可。
    第623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311
  • AdminAdmin | 2019-11-20
    關鍵字:
    我要自立生活
    在日本,不同障別的障礙者,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決定、負責地過自立生活,倡議了三十幾年。透過推動不同議題的運動,改變日本政府、社會跟不同障礙者的觀念,達到他們所訴求的目標。

    而台灣跟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則因為第一位赴日研修生林君潔產生連結。他2004年到日本幾個重要城市的自立生活中心,參加研修課程,把日本自立生活的重要觀念帶回台灣。

    2006年林君潔開始在國內倡議,2007年台灣第一個自立生活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正式登記成立。十幾年來,協會已經帶了三屆研修生,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青年領導人才」培訓,希望讓這些種子回台灣之後可以開枝散葉。今年非常特別,四位研修生的障別很多元,分別屬於脊髓損傷、肌張力不全症、自閉症、精神障礙者。

    他們從大阪到東京,實際到自立生活障礙者的家見習。這趟日本自立生活的全新體驗,日後對他們的內心跟生活,還有觀念與做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跟改變呢?
    第62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294
  • AdminAdmin | 2019-11-20
    關鍵字:
    自立生活運動起點:八王子市
    日本推動自立生活運動,已經三十幾年,能有目前的制度與成績,有幾個重要的團體跟關鍵人物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東京八王子市的Human Care自立生活協會,是領航者,創辦人中西正司是靈魂人物。他不只為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寫歷史,為了推動完整的個人助理制度,整整花了二、三十年,讓個助服務從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到2003年終於爭取到一天24小時的個助時數,這是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日本也是全世界個人助理制度最完善、最先進的國家。

    而爭取交通無障礙的Mainstream自立生活協會,領導人廉田俊二,發起鐵道無障礙活動,前後花了十年,在相關議題活力十足。

    而Partner則特別強調跨障別融合,並提供設備完善的體驗室,讓想過自立生活者,做好準備。

    夢宙自立生活中心則像一個大家庭,社長平下耕三是浪漫主義者,夢宙是指讓夢想有像宇宙無限大的可能,任何障礙者想要自立生活,夢宙儘可能協助他們實現。

    來看看這些不同的團體跟領導人,如何發揮影響力,爭取更完善的制度。
    第62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291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北都蘭診所由醫師、護理長跟具有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組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的原形。

    台北都蘭診所的所長張凱評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一般診所投入在宅醫療,累積許多個案需求的照護經驗。透過這些實務累積知道:要做好在宅醫療,醫療、長照及社區其他資源的連結,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台北都蘭照顧個案中,有癌症患者,另外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於中風失能者,也包括罕見疾病患者,老人、年輕人、小孩各年齡層都有。診所還提供「在宅諮商」與「預立醫療諮商」。

    由於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目前有所謂的在宅全時段管理費,台灣則是相關制度與給付尚未完備。為了儘早運作出都會型在宅醫療的模式,台北都蘭診所將成為全時段支援在宅個案的診所,專心發展在宅醫療。
    第61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HD x 309
  • 1
  • 2
  • 3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