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4-12-11
    關鍵字:
    圳邊老宅存續戰
    獨立特派員三年前曾經以〈家在圳道邊〉為題,報導過新店瑠公圳迫遷案。這個案件從2012年就展開訴訟,當時因為一份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出現曙光。

    不過法院卻在今年11月發出強拆的執行命令,通知要拆屋還地,最後在反迫遷團體及文史團體緊急採取一連串的行動下暫緩。透過這一場老宅的存續戰,一起關心這件歷時13年的迫遷案涉及哪些爭議,又歷經哪些轉折。
    第88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527
  • AdminAdmin | 2023-05-10
    關鍵字:
    我的帳篷人生
    一位都更案中的民眾許素華,七年來他留守在被拆的家門口不願離開,過著帳篷人生的日子。許素華是在圖書館工作的公務員,看似平順的人生卻因為住家被判拆屋還地後,完全變調。

    許素華的家是,民國53年,阿嬤透過建商朋友,向三重神明會舍人公管理委員會購買土地。家人以管委會出具的「土地使用權證明書」,向台北縣建設局申請「營造執照」蓋兩層磚造樓房。房子蓋好沒有完成土地登記,依現行法律上,他所擁有的土地、建物都沒有所有權。

    不過許素華強調,他們家有「三重神明會舍人公」出具的使用土地權證明書,因為「公私協力」造成他失去家園。98年許素華被告拆屋還地之後,他將自己上班外所有的時間用來研讀法律,開始寫陳情書,四處陳情,並拒絕建商的所有的補償方案。106年許素華的家被拆除之後,他堅持留在原地,從睡小貨車,廂型車,到現在已經換了第三個帳篷。
    第800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

     

    HD x 248
  • AdminAdmin | 2022-11-23
    關鍵字:
    市長,社會住宅呢?
    在寸土寸金、租金又高漲的雙北市,高品質的社會住宅更是許多青年的期待。到目前為止,已經興建完成跟規劃設計中的社會住宅,台北市有兩萬多戶、新北市有八千多戶,但如果跟當初內政部訂下的社會住宅目標相比,達成率其實都還有待加強。

    這次選舉,台北市的候選人喊出四萬到五萬戶的目標,新北市也是四萬五千戶起跳。到底這些承諾及興建計畫,將面臨哪些挑戰?在雙北市工作的青年真正的需求又是什麼?
    第777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35
  • AdminAdmin | 2022-06-22
    關鍵字:
    你的天燈 他的災難
    平溪天燈,是最具台灣意象代表的活動之一,不過,滿天燦爛的天燈,卻可能成為當地居民的災難。 2019年6月,平溪地區所施放的一盞天燈,釀成民宅重大火警,整個屋子三分之二遭到燒毀。事發三年,七十多歲的屋主仍舊沒有獲得賠償,甚至住在焦黑的屋子裡,冬天無法禦寒,雨天還得躲雨。

    當地推廣天燈超過20年的時間,但是隨之而來的火災事故和環境汙染,一直沒有法制化的規範,業者的利益和這個名聞國際的觀光活動,長久以來建立在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之上。
    第75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

     

    HD x 376
  • AdminAdmin | 2022-03-23
    關鍵字:
    基隆捷運開去哪
    行政院拍板基隆捷運,將投入425億,興建從南港到八堵的中運量捷運,全長16.5公里,設置13個車站,目標要在2032年4月完工。

    等了20年,基隆人終於等到一條捷運,不過我們實際走訪基隆,每天通勤台北的民眾,對於新捷運的搭乘意願都很低。主要原因是捷運第一期路網只蓋到八堵,要到基隆市區還得轉車,轉乘路線也問題重重。而學者更預估,沿線的人口、經濟規模都不足以支撐一條捷運。在大部分路線都跟台鐵平行的狀況下,未來不但給跟台鐵搶旅客、還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命運。
    第742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5
  • AdminAdmin | 2021-10-13
    關鍵字:
    家在圳道邊
    2012年臺北縣新店地區,一戶位在瑠公圳圳道邊的民宅,因為瑠公農田水利會把土地轉賣給建商,遭到建商提告拆屋還地,原住戶中有一名年近百歲的長者,引來外界對於「百歲人瑞遭迫遷」的關注,這個事件也被稱為「新店瑠公圳迫遷案」。

    原住戶與買下土地的建商展開達九年的訴訟,最終三審定讞,屋主敗訴,法院也展開強拆履勘,不過事件卻發生轉折。監察院發布一份調查報告,指出當初水利會轉賣土地的決策有待商榷之外,還意外揭露,許多類似的迫遷案不被人所知的隱情。
    第72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33
  • AdminAdmin | 2021-09-29
    關鍵字:
    防疫開課中
    歷經史上最長暑假,學生們九月終於開學,不過面對變化中的疫情,家長、學校開學以來恐怕都不敢鬆懈。

    先是開學第一週,新北市就爆發幼兒園Delta病毒群聚事件,接著台北市又有國中生確診,全校臨時預防性停課,所幸這兩起風波都順利落幕。

    對隨時變化莫測的疫情,線上上課已經成為隨時得上陣的常態措施,校方也因此得備妥各種劇本,因應變化中的學習環境。
    第71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02
  • AdminAdmin | 2021-09-22
    關鍵字:
    白衣戰士
    台灣花了兩個半月,剛剛才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沒多久,緊接著又發生Delta變種病毒入侵社區的疫情。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當時雙北都出現醫療量能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對Delta病毒,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之前當新北市疫情處於緊張的時候,亞東醫院曾統計,一個月間醫院就收治超過一千多名確診個案。為了擴大收治量能,亞東醫院在最短時間完成整備並承擔全國11%的重症照顧。當時雙北醫療量能不足是在於負壓隔離病房不夠,想要擴充並不容易。

    亞東醫院打破既有規範,將一般加護病房加裝抽風機做成微負壓,而這樣的做法,對醫院來說必須承擔很大壓力。從病房照顧、篩檢到疫苗注射,醫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並且當戰場管理,他們將收治的治療經驗做統整,建立模組分享交流,打破各科疆界,讓內外科醫師一起投入。

    在疫情期間不斷擴充量能,考驗著決策的意志與應變能力,需要很大決心與勇氣,一起來看亞東的作戰哲學。
    第71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14
  • AdminAdmin | 2021-05-26
    關鍵字:
    抗疫戰爭下半場
    現在全台灣都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雙北成了重災區,尤其近日除了每日本土確診案例激增,還有校正回歸的個案數也引發不少爭議。

    而這波疫情的相關配套不足,也造成民眾恐慌以及防疫缺口,例如雙北地區的採檢站不夠,讓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每天跑來跑去,造成很多感染風險。另外輕症確診者到底要在家等或是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一度也造成民眾的疑慮。

    目前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上醫療院所的群聚感染,可以說是目前防疫最大危機。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守住這段關鍵期,安然度過, 現在的每一步作戰計畫都至為關鍵。
    第70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330
  • AdminAdmin | 2021-04-21
    關鍵字:
    邁向決勝點
    只要願意,身心障礙依舊可以突破極限,找到人生的出口。新北市身心障礙運動代表隊,不論是桌球、田徑或是游泳,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刻苦訓練的成果。這些來自各方的身心障選手們,在賽場奔馳,打破身體與知覺的枷鎖,更屢屢創下紀錄,超越束縛,找到自我價值。
    第695集
    文字:
    其他 / 攝影:其他

     

    HD x 253
  • AdminAdmin | 2020-10-14
    關鍵字:
    社會住宅期中考-服務篇
    勵馨基金會在林口社宅設置自立宿舍,透過住宅及整合服務,做為家暴婦女跟目睹兒回歸社會前的中繼站。台北市則有四處社會住宅,正在實施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用年輕人提供的創意促進居民融合。另外社會住宅還有托兒、托嬰等基本服務,甚至老人照護中心、社區長照站,也因為這些非營利組織的進駐,而讓社會住宅不只是住宅,而更具有社會性。
    第66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16
  • AdminAdmin | 2020-09-30
    關鍵字:
    社會住宅期中考–北部篇
    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居日,我們將連續三週推出社會住宅系列報導,看看台灣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現況及挑戰。

    為了解決高房價之下,弱勢及青年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內政部在106年提出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全國要在113年之前,興建12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這個八年的計畫到今年底為止剛好過一半,檢視六都目前興建的進度,既有加上新完工、興建中還有已決標的社會住宅總數,桃園、新北及高雄市,達成率都超過原本設定的目標,台北市也有88%,其次是台中市,台南市目前則是還沒有開始興建。

    到底六都興建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我們先從寸土寸金、房價也最高的北部地區看起。
    第66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0
  • AdminAdmin | 2020-07-15
    關鍵字:
    在爺奶的愛裡,長大
    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一個安穩的家,但有些不那麼幸運的孩子,因為原生家庭有著種種問題,成為失家兒,他們往往被安排進入寄養家庭安置,讓他們至少有個安全正向的成長環境。

    台灣實施寄養家庭制度30多年,當初成為寄養家庭的家長們,已經逐漸年長,甚至到了寄養家庭家長不得高於65歲的限制,必須放棄資格。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青壯年一代大多晚婚,或正為經濟打拚,成為寄養家庭的意願偏低,使得寄養家庭戶數近年來有下降的窘境。

    新北市社會局在2019年底,取消65歲的限制,讓銀髮族也能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新制上路,是否能幫助更多的失家兒,又可能造成哪些疑慮?該如何解決呢?
    第65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288
  • AdminAdmin | 2020-01-15
    關鍵字:
    混齡競爭力
    受到少子化衝擊,根據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全台有21萬多名小一新生,有10所學校沒有新生報到,39校只有1人入學,小校的班級人數太少,學生缺乏同儕互動成為很大問題。為考量學生群性發展,刺激學習動機,有些學校開始嘗試混齡教學。

    而新北市更在105學年度下學期開始,以政策推動學生數50人以下的小校試辦混齡教學,將國小原本六個年級,變成低、中、高三個年級。

    不過混齡教學不只老師備課壓力大,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大,兩個年級要如何一起上課,對老師們是很大挑戰。
    第63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HD x 298
  • AdminAdmin | 2019-10-16
    關鍵字:
    社工‧拳擊‧夢
    位於新北市的隆恩埔國宅,是一個原住民國宅,十多年前成立時,有一批社工進駐。除了傳統的生活協助、課輔、共餐等服務之外,因為看到社區內青少年打架、破壞公物等偏差行為,這群社工還成立了一支拳擊隊,透過拳擊教孩子如何不打架。十年來這支拳擊隊拿下許多獎項,也讓許多衝突少年找回自信與肯定。

    不過去年組織調整,隆恩埔駐點被裁撤,四名駐點社工同時失業。面對失業,這群社工沒有像一般人一樣趕快另找工作。如同他們教孩子「堅持」、「面對」的拳擊精神,他們想辦法留在社區,繼續工作。來看看這群社工、他們的拳擊隊,以及他們的夢。
    第61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36
  • AdminAdmin | 2019-10-02
    關鍵字:
    文化景觀的難題
    在有形文化資產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文化景觀」,指的是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而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樣貌,其中人類的活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今年新北市將轄內已經有130多年歷史的新店渡列為文化景觀,登錄理由主要為,新店渡是目前全台僅剩的人力擺渡,對台灣渡口及擺渡文化有相當重要意義。不過唯一的擺渡人卻傳出打算退休的消息,讓這樣文化景觀面臨可能缺少人文要素的困境。

    我們將從新店渡以及另一個文化景觀「蟾蜍山」來看看,這項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特殊文化資產,在保存上有哪些挑戰,又該如何克服?
    第61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HD x 324
  • 1
  • 2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