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inAdmin | 2022-02-23關鍵字:
池上斷層故事
大年初四,新竹一小時之內發生連續六震,兩天狂搖十二次,震得大家有點心驚;年後,東部更是每兩、三天,就有一次地震發生。
要研究地震的最新動向,都得靠地震觀測網的監測與收集資料。獨立特派員曾針對歷史上發生大規模地震的活動斷層監測做了系列報導,今天我們要繼續跟著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的腳步,到台東池上鄉的池上斷層。
池上斷層是全世界位移速率很快的一條活動斷層,台灣地科界在這裡記錄到斷層潛移的觀測資料,累積相當豐富的科學數據。其中有位功不可沒的法籍地質學家安朔葉教授,他從1981年開始,每年到台灣進行研究,讓池上活動斷層成為國際地震研究重點之一,池上鄉的地牛故事館也特別收藏他當年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的手稿,紀念他為台灣所做的一切。
第73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311
-
AdminAdmin | 2021-06-09關鍵字:
恆春半島 孕震密碼
我們上個月追蹤已經115週年的梅山大地震,是否會有百年再現期。今天則要帶您到恆春半島,跟著中央大學追震小組,了解為什麼學界要在恆春半島周邊,布設199個地震觀測站。
這199個地震觀測站分布在恆春半島,有145站最多,其他分布在小琉球、屏東平原、台東還有蘭嶼及綠島等地,構成臨時密集的地震監測網。其中蘭嶼、綠島都是以環島方式,在島上四個角落放了地震儀器,來搜集離島的地震資料。
因為恆春半島周邊有四個主要的活動孕震帶,過去地震觀測站比較少,這199個臨時觀測站,除了可以彌補這方面的資料之外,最重要的是核三廠臨近恆春活動斷層,但是恆春斷層的型態及活動特性,過去資料有限,必須藉由地球物理方法了解地底下構造,了解它的潛在風險。
第70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338
-
AdminAdmin | 2017-03-27關鍵字:
飛進颱風眼
每年平均有三到四個颱風侵襲台灣,而當颱風還在海上時,因為海上沒有實際觀測資料,目前只能靠衛星來推估颱風強度及暴風圈大小,經常產生誤差,將強烈颱風判斷成中度颱風,首當其衝的就是必須決定是否要上班上課的各縣市首長們。過去放不放颱風假都被罵翻天的情況屢見不鮮,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精準的颱風資訊呢?
「飛進颱風眼」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最近幾年,氣象局雖然跟科技部旗下的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合作例行性的追風計畫,但受限於噴射機的安全性,只能繞颱風的外圍飛行,暴風圈內的資料一樣蒐集不到。
颱洪中心從去年開始,引進一款來自澳洲的無人飛機,進行密集測試。希望透過遙控的方式,在今年颱風季成功穿越暴風圈,飛進颱風眼,讓颱風的預報及防救災體系,都能夠掌握更多資訊。
第46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275